东汉末年枭雄志:第三卷 北疆风云 六百零六 这是暗黑周公瑾最后的温柔
豪强们拉起一支千余人的队伍就起兵作乱,迅速攻城略地。
当地吴国官员根本对吴国失去了信心,纷纷投降,所剩无几的郡县兵也纷纷投降,不做抵抗,只有少数几人选择抵抗,但也于事无补,于是各县迅速失守。
吴国内部一片翻天覆地,一时间满世界都是逆贼。
豪强们不满足于攻略当地,攻取当地之后,还组成联军,一起向吴郡的孙吴政权大本营进发。
彭泽县的造反土豪陈氏、魏氏还派人去江北的庐江郡联络魏将徐晃,希望得到魏军的帮助,他们愿意献出土地、接受魏公郭鹏的统治。
这一切当然是因为孙吴政权本来就不得民心,全靠孙策的威望和强权予以压制。
之前政治战场上的失败已经让他们看到了民心向背,现在军事战场上的失败更是扫清了江东豪强们对孙策的武力恐惧,他们发现孙策其实也没有那么强大。
如果说这还不够的话,孙策重伤垂死的消息从军队里传出去才是决定了江东豪强们奋起反抗的决定性因素。
孙策重伤垂死威望全失的消息基本上是一锤定音,让江东人彻底失去了对孙策的恐惧。
往日里被打压产生的不满和愤怒自然一口气全部爆发出来,各郡各县涌现出了大量叛贼。
别说是地方上了,就连军队里也出现了好几次兵变。
全靠韩当、黄盖等功勋老将带着亲兵予以镇压,他们率领亲兵部曲砍了一批脑袋,狠狠的震慑了剩下的军队,于是幸存的军队才得以安稳。
吴军战前总兵力也没超过八万,现在损失了一半还要多,只剩下不到四万被夺走了精气神的军队,想要对抗郭鹏那是不可能的。
事实上别说对抗魏军了,现在这些吴军士卒似乎连想要平定叛乱都有些困难。
周瑜在得知吴郡的无锡县和乌程县发生叛乱的时候就预见到了江东群起叛乱的可能。
为了尽可能稳定住一个大本营,并且重塑军队的决心,周瑜果断决定亲自领兵平定无锡县和乌程县的叛乱。
兴平五年十月初六,周瑜率领一万军队在无锡县大破豪强张氏为首的乱军,斩首九百,诛灭张氏钟氏等起兵作乱的豪强七家。
兴平五年十月十三,周瑜又率军在乌程县荡平了豪强赵氏为首的乱军,斩首七百,诛灭赵氏等作乱豪强家族六家。
这两场战斗为新败的吴军重新树立了一点点的针对叛军的优越感和信心,于是初步稳定了吴郡的情况。
接着,老将韩当、黄盖分别率军五千随周瑜一起奔赴各地平定叛乱。
非常之时行非常之法,周瑜彻底放下了怀柔之法,决定采用孙策的办法。
在孙策受伤生死不明的时期,他要重新为江东塑造一个铁血大将的存在,以稳定局势,为此哪怕颠覆自己曾经的人设都可以。
周瑜已经决定为了孙策不惜一切代价了。
于是周瑜下令,打败叛军之后,凡是参与叛乱的家族不论男女老幼一律诛灭,不怀柔,不放过,要是有逃跑的,哪怕追到天涯海角也要杀掉他们最后一丝骨血。
这就是背叛的下场。
吴国已经无路可走,不走这样的铁血道路,就不能继续维持政权。
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是无路可走的终焉。
周瑜还想继续尝试,还想为吴国续命,哪怕献出自己的一切。
老将们感受到了周瑜悲壮的决心。
十月十五日,韩当在芜湖县大破作乱豪强朱氏的叛军,斩首一千,诛灭作乱的豪强之家十家,男女老幼一概杀绝,一个不留。
十月十六日,黄盖在溧阳县大破作乱豪强蔡氏为首的叛军,斩首七百余,诛灭作乱豪强之家十三家,家属全数诛灭,一个不留。
虽然打不过魏军,但是剩下的吴军在这些老将的带领下还是打败了那些散兵游勇一般的叛军。
周瑜也的确是需要在这个时候立威,并且掠夺这些豪强家中的甲兵、粮食、土地来稳定人心。
于是决定采用铁血手段震慑人心,稳定局面,该杀的不该杀的一并杀绝,永绝后患。
江东大地再次掀起了一阵腥风血雨,无数人为此丧生,无数人流离失所。
孙吴政权为了存活,使用了非常手段,对各地的叛乱展开了极为血腥的屠杀和镇压,彻底放弃了最后一丝和江东人和解并且本地化的希望,转化为了完完全全的外来征服政权。
孙氏的确是江东本地人,但是身份低微,不为江东本地豪强和士族所接受,本身是以袁氏部将的身份征服江东的。
本身就不怎么受待见,现在一来,孙吴政权更是失去了立足本地的可能性。
江东遂开始大乱。
而在此之余,周瑜也不忘恩威并施,有为了活命杀掉其他造反作乱的家族成员,开城投降的家族,周瑜宣布既往不咎,将之纳入吴军体系,一起去斩杀那些叛乱分子。
只要纳上投名状,和我上一条船,我就饶了你。
这是暗黑周公瑾最后的温柔。
在这样的背景下,孙策悠悠转醒。
孙策刚刚醒来的时候是十月二十二。
当日,还发生了一件很惊险的事情,那就是彭泽土豪与庐江守备、横江中郎将徐晃的联络。
徐晃得知此事之后与张辽商议,认为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应当立刻率兵南下,在江边会合彭泽土豪陈氏、魏氏,在陈氏魏氏的帮助下渡江,进取豫章郡。
但是张辽将之否决了。
“一者,不知这帮人的虚实,不能贸然相助,二者,我军就算渡江,也没有抗衡吴军的水师,吴人的水师并非全部覆灭,一旦他们在江上切断我们的退路,我们又该如何?”
张辽快马来到了庐江,告诫徐晃不要轻举妄动,又说出了最重要的原因。
“然后是最重要的原因,没有魏公命令,你擅自调动兵马南下,意欲何为啊?眼下的情况,不管战机在不在,都要等待魏公的命令!”
徐晃恍然大悟,顿时脑门上就渗出了细密的汗珠,小心翼翼地擦拭掉之后,又问道:“那咱们就眼睁睁看着?哪怕战机在?”
张辽立刻点头。
“对,就眼睁睁看着,不然魏公问罪,我可不会保你,记住了,对咱们带兵的人来说,打完胜仗之后最重要的不是乘胜追击,而是不犯错误。”
张辽把自己十余年戎马生涯所积累的人生经验传授了一些给同为降将立场的郭营新锐将领徐晃。
张辽对徐晃如此亲近,也是因为两人都不是郭鹏的起家将领,而是降将。
张辽来自吕布集团,徐晃来自李郭汜集团。
都是曾经和郭鹏敌对,被郭鹏干掉的集团之中。
作为这样出身不好的统兵之将,最大的智慧不是立下功劳,而是不犯错误。
张辽深得其中三味,不想看到徐晃犯错误,所以有这样的提示给徐晃。
他深知郭鹏对军队的重视。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