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出祁连:正文卷 61、农业时代
农业时代缓慢的生活节奏已经让李岘变得很有耐心。
看着满园的胡萝卜和甜菜却不能吃是一种痛苦,在这个极度缺少维生素和糖份的时代,这些东西对人的吸引力不是一般的大。可是他却必需要忍受,地里的这些东西是要拿来明年用做种子的。胡萝卜当年就开以开花结果,李岘觉得明年自己就可以吃上一部分了,但是甜菜的生长期却要两年,第一年含糖量丰富的肥大根茎是第二年生长出好种子的保证。他现在手里的种子只够种出半亩的甜菜,等到开始大面积种植甜菜到能产糖时估计还需要差不多七、八年的功夫。
地里长出的甜瓜和西瓜倒是可以食用,因为种子是不会消失的。
不过当他看到苗傅和刘文彥这两个粗胚在吃瓜时居然还连瓜籽都一块吞下肚的时候,李岘就下定决心不能再让这些“兽人”看到自家庄园里的瓜果。
刚从岷州庄园过来的仁玛和依娜两人昨晚上伺候的李岘很辛苦,但是李岘感觉自己应该更加辛苦,他决定先犒劳一下自己。地里的胡萝卜和洋葱很多,估计拔上几颗应该不会影响今后这两种作物的推广。
在手里拿着五根胡萝卜和三颗洋葱的李岘进了厨房把自家的厨子陈三娘赶到了一边,准备自己亲自动手做一顿羊肉抓饭。
很新鲜的当年羯羊羔排骨被剁成姆指大小的肉块,放进热油锅里进行翻炒,没有糖做红烧是不成了,只能放些酱油调色。等到三分熟的时候再加入料酒、小茴香和朱萸等香料,然后放入洋葱和胡萝卜块,翻炒上几遍后加入食盐,其后添入半锅的凉水,再放入些葡萄干和一些剁碎的核桃仁。
把淘好的大米加入锅中用文火慢慢蒸熟就好。
很简单,可是和李岘一起吃饭的仁玛和依娜却吃得毫无形象,似乎恨不得把舌头都一起吞进肚子里。
“好吃么?”李岘问她们。
仁玛停下手来,很安静地在听李岘说话,而依娜在手里拿着块排骨又啜了一下,这才很认真地点了点头。
“要想今后经常吃到这种饭食的话,就让那些骑兵死死地守好这片田地,谁也不能拿走一片叶子!”李岘站起身来交待道。
“明白了,如果有人偷园子里的蔬菜,我就会让人砍掉他们的手脚!”仁玛很坚定,很认真地回答说。
这让李岘一个趔趄差点又一头栽倒,卧靠,咱家做事别这么残暴行不行?
夏天的气候虽然有些烦人,外面的蚊虫也多,可是田野里的景色确实不错。头茬的苜蓿已经收割,光秃秃的田地里又生长出嫩绿有新芽。牧民的生活虽然有些懒散,但每天都需要劳动,而农民们等到秋收之后就没有什么事情可做了,就开始蹲在家里为了节省粮食而尽量避免活动。食物不足,这才是造成农耕民族积弱的一个主要原因。
童贯今年一直没有什么动静,巩州马场几乎都变成了秦凤路第三将的训练基地,这些军卒在农忙时就劳动,闲时训练,反正与寻常正规的禁军绝不相同,基本上相当于是民兵。但是由于能够吃饱喝足,这些军卒们的身体逐渐变得强健,其战斗力倒也不容小视。
巩州马监本有两营牧卒,在去年冬天李岘又招募了两营牧卒在马监周边进行垦荒屯田,由于有水坝进行灌溉,预计今年马监不但不会再亏损,甚至可能还会有几千贯的盈余。这就其本上算是走上了发展的正轨。
边地垦荒,难题是水利,这方面筑坝修渠,投入都的人工和钱粮都相当巨大,好在李岘即不缺钱粮,也不太缺人力,能够很轻松地解决某一地的屯田问题。当然,这个量是有限度的,每年差不多只能解决几千顷亩地的问题。
王禀在定西城南的水坝在夏天水小之后注开始动工了。这货比李岘还狠,不仅把城里的三营厢兵全用上了,居然连守城的禁军也不放过,除了留下一营人马轮流守城之外,剩下的全部拉到了城外挖土修渠。
筑坝这种事,不能直接把河流拦腰截断,需要先修好引水的导流渠。
在过去这引渠除了算作是人工河道外并没有什么用处,可是李岘却能把它修成轮机工坊,所以在河道两侧都开挖了一条十几丈宽的分水渠。这下工程量就要比寻常的筑坝又大了许多,幸亏王禀手下的人也多。
五千多人修筑一条只有五、六丈高的大坝并不算能困难,即使是只能依靠人推肩扛。人类对于自然的改造能力总是令人惊叹,中国人是这个星球上最类似于黄蚂蚁的物种,虽然战斗力较弱,但在改造地球方面却都是天才。
李岘能做是实际上只是派出工匠替王禀设计水道,因为下面要安装轮机,另外就是提供水泥,审一种新型的建筑材料。
修筑水坝和开挖水渠的花费是巨大的,虽然它能惠及后人,但是并不能得到明显的收益。如果不是因为纺织工坊的巨大利润,王禀这样的人是绝对不会下决心去修筑水坝的,哪怕他也极度渴望把定西城周边的农田都变成水田。
当有机器工坊的巨大吸引力存在之后,这些花费似乎又都不再成为问题。为了减少花费,李岘肯定王禀不会为他手下的军卒们支付一文钱的工钱,但为了让这些军卒们能够多干些活,他还是要多发些粮食,以保证这些正在出苦力的军卒们能够吃饱饭。
而且李岘时不时地还会帮他一把,隔上一段时间也会送过一些猪肉过来,好让工地上的军卒改善一下伙食。食物,特别是肉食对于大宋国普通军卒的吸引力是巨大的,这比军官们的皮鞭还要管用,对于士气的提升也非常明显。
从六月到九月,不到四个月的工夫,这座混凝土为主的大坝就矗立了起来,河谷里大概能够蓄两千多立方的河水。这样的工程对后世来说就是修个水潭,连县级的广播台都不会播报,顶多是在年终总结里面提上一句,但对于现在的大宋国而言就成了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为此,王禀还得到了兵部和工部的优良考评和嘉奖。
这货现在得意的很,有可能还会升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