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出祁连:正文卷 83、少年从军
由于有大渠灌溉的缘故,春日过后的祖厉河谷和关川河谷一片葱绿,与两侧苍莽的荒岭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些变化确实是李岘带来的,几道拦水大坝和引水干渠正在悄然地改变着这一带的环境。
两岸的农田和树林多了,放眼望去,满眼绿色。
会川城李家庄园里的甜菜地里覆盖的草帘早就被掀开在地头,李岘在地头检查着这些新苗的生长情况。这是他最为重视的一种作物,估计到明年,庄园里的甜菜种植面积就能达到三百亩,他准备将其中的一半收获开始用来制糖。
刘法和赵隆两人不知为什么混到了一起,联袂而来。
老刘从地里刨出一枚青萝卜大小的甜菜根问李岘:“这就是你说的那种甜根菜?”
李岘点了点头,又看了看一脸好奇的赵隆,心里暗自上火,老刘你这夯货能声音小点不?果然赵隆伸出手来,也学着刘法的样子挖出一颗已经长出绿叶的甜菜在手里,仔细地观看着。
“嘿嘿,这可是好东西。你看这玩意长出来的根比青萝卜还大,肉很厚,还很甜,一亩地能产两千多斤。安国说那玩意能熬糖出来,老夫看即使不能做糖,直接当粮食也成。”刘法笑呵呵地向赵隆在卖弄他的见识。
靠,拿甜菜当吃的,那是喂猪!李岘一脸难看的在腹诽着。
“小子,等这回种子收了,可得分给老夫点吧,前年时问你要,跟要了亲命似的。”刘法使劲拍着李岘的肩膀,顺便把手上的泥也抹在了他的身上,全然不顾李岘难看的脸色。
“怎么,看到你大伯心里不舒服?”赵隆转过脸来瞅着李岘。
“哪能呢,秋天时种子晾干了,我叫人一家给你们送去一袋。”李岘努力在脸上挤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
“哼哼,这还差不多,你那胡萝卜和洋葱种子呢?就过年给我送那么几袋子,够谁吃的?”赵隆背着手,似乎还不满意。
“好好,过了秋收了种子也一块给您送去!”
“哈哈,老夫家里今年那些玩意种了有三十多亩,等过了秋我让文彥给你拉两车过去!”刘法在一旁得洋洋得意地显摆道。
李岘狠狠地瞪了他一眼,你这老东西,这是想害死我啊!
果然,赵隆伸出手掌,张开五个手指对着他晃了一下。
五车?我倒,还翻了一下手掌,是十车!
李岘差点没晕过去,这货也太黑了吧!
捉弄够了李岘,刘法的脸色恢复到了正常:“说正事,天家的金牌都发了下来,这整个西军都要被抽空了!”
李岘看了看刘法:“那你怎么还在这?”
“嘿嘿,老夫听了你的劝告,称病请辞。天家让俺好生在家养病,顺便替他看着陇右就成。”刘法一笑,“这回西军由老种带队。”
“唉,老种一世英名,恐怕非得毁在这里。赵伯父怎么也没去?”李岘看着赵隆。
“老夫是反对天家和童某人的征辽方略,所以给发配到西宁州,主管河湟了。”赵隆笑呵呵的,一点也没有被从京城发配回地方后的沮丧,反而有些自得。
“两位老人家毫无报国之心,令晚辈感到有些不耻。”李岘瞅着这俩人的模样不讥讽两句有些难受。
“拉倒吧,明知不可为还冲上去那是傻子!”赵隆摆了摆手,“就连童太尉在河北巡视了一番军营的情况回来后也没了信心,要不这事能拖到现在。听说辽国的皇帝又打了败仗,带着人都跑到西京道,要不是天家天天在催促,童太尉估计还会拖下去,这回是没办法了才硬着头皮开始动身。老种这次是没躲过去,你当他愿意去河北跟辽人打仗?”
“管那么多干什么,我们现在是种好地,能把自己这些人喂饱了再说。”李岘说道。
“嘿嘿,你小子不一定能躲得过去。前两天送王禀走的时候,他说童太尉可能过几天也会调你过去。”刘法在一边幸灾乐祸。
“叫我干什么?我这第三将可是厢军!而且我的本事是怎么让大家能吃饱饭,而不是在战场上。”李岘皱着眉头。
“谁让你显摆身怀道术了,可能是童太尉自己心里也没底,想叫你去帮他算算命。”赵隆斜着眼看着李岘说道,“哦,对了,今年湟水上的两座水坝安排得怎么样了?”
“地点都选好了,只等过了秋就开始动工。那是老刘的事,你替他着什么急?”李岘看着赵隆。
“老夫现在是主管着河湟,他扔了两万多人在那一片地方,自己跑过了秦凤,你说我不操心能成么?”赵隆瞪着眼睛说道。
“水坝的事找他安排工匠指导就行,反正又不怎么缺水泥就成。”刘法说道,又转过头来看着李岘,“我们这次找你,还是有个问题。这西军差不多被抽空了,今年还得招收百十营的厢军来补充,前一阵子听你的意思是招收少年而非成人?”
“这个自然,这成人都要养家糊口,拖儿带女的,这打起仗来谁肯真的卖命。想要炼出强军,当然最好从少年就开始抓起,不能收有家室的。”李岘说道。
“这倒是个理。”赵隆点了点头,“十五、六岁的少年训练两年之后,却是正能打的时候,这当兵的岁数一大,就当油了。”他们这些人都是老行伍,哪有不明白这道理的事,不过大宋厢军是终身制的,原来也没什么办法。这一次算是临时征召,也许就是四、五年的时间,他们当然不会想到,大宋国很快就会陷入一场灭国危机当中。
“这样也好,年青的娃娃好管,没那么些杂心眼。”刘法也说道,“不过,你那些教官和学生我们要借用一部分。”
“干什么?”李岘看着他。
“帮着训练这些娃娃兵啊,反正你那些人也是训练好的,康平他们训练军卒还是有些手段。我家那刘浩和刘滔就训练得很不错?”刘法笑眯眯地说道。
原来这俩老家伙是存了要提拔自家孙儿的主意,李岘倒不反对他们这么做,西军中的军官子弟除了一些特别优秀的人才,大部分还是得回到军伍当中,这问题他在招生前就已经想清楚了。“刘浩不行,那是以后搞研究的好苗子,你家刘滔反正是调皮捣蛋的,倒是适合在军营里。赵洗也不能进军营,至于赵涉么看赵伯父您的意思。”
李岘反对自家的孙儿入行伍反而让两个老家伙脸上很高兴,看看,俺家也不光是尽出武夫,这是要出人才咧!谁知道这人才是干什么的,反正应该是很不错的样子。
“你看着点缀,至少要二百号人!”刘法很痛快地说道。
“这样,我从学宫那边抽出一百个学习差点但身体素质比较好的出来,然后把身边的这些跟了我两年的少年给你们抽调出二百人。这些人都是些读书识字的,学过浅显的兵家知识,平常也练习过识图绘图。当然,这些少年的训练还得您二老自个儿看着。”李岘说道,“这当兵就得识字,这不读书,不识字就不懂得忠义二字,好兵得先从忠义教起。”
“说得好!如何教他们识字?”赵隆问道。
“我这里有详细的规章,等几天让康平拿给你们看。”李岘说道。
陇右这些年由于水利建设得比较多,抵御天灾的能力增强了不少,田地里的收获颇丰,已经有好几年没有在冬天看到成群的饥民了。这招募少年从军的好处也有许多,至少不会对陇右屯垦的军户和农户生产造成多大的影响。
李岘实际上在慢慢改变了许多人的观念,至少在陇右和西军里有许多人都明白了这个道理,抓好生产,让大多数人能吃饱饭,才能保证安稳,也才能保持军队的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