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地主家的傻儿子:初入长安 第六十六章 御寒
天气渐渐的冷了下来,寒风乍起,每天早上起床,都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李东升发现唐朝的人对于御寒实在是没有什么好的方法。
家境相对富裕的人可以用丝绵制作袍袄御寒,边关的军将和官奴婢有朝廷发放的冬衣,连绵袍都置办不起的真正穷苦人家也有自己的过冬之法,唐代造纸技术发达,纸张的价格相对较低,经过书写使用之后的纸张更加便宜,许多穷苦人家都会将废纸收集起来,制成纸衣、纸被御寒。
你没有看错,唐朝的穷人是用纸来御寒的。纸衣纸被虽然看起来单薄,但是纸本身的导热性比较差,厚厚穿上一层还是能起到保暖作用的,晚唐文人徐夤曾写过一首《纸被》诗,诗中说上好的纸被“披对劲风温胜酒,拥听寒风暖于绵”,足见纸被在防寒防风上的功效。
李靖这样的高官每年冬天都会收到皇帝颁赐的冬衣,陈子昂、独孤及、权德舆、令狐楚、李商隐的文集中都收录了接到御赐冬衣以后的谢表、谢状。事实上,这些高官凭借自己的俸禄完全可以购置很好的冬装,皇帝赐衣的举动更多地只是表现恩宠罢了。皇族与官宦到了冬天通常可以穿上动物皮毛制成的裘衣,比较华贵的有狐裘、貂裘、豹裘、兔裘等,一般士人和百姓中富有者则多穿羊裘、犬裘。
李成跟李林氏也让人给李东升送了狐裘大衣,竟然还有李德奖兄弟二人的。让他们很是开心。因为这个狐裘真的很贵,李靖跟张出尘也是李世民专门赏赐的。以前看别的纨绔子弟都是穿在狐裘招摇过市,两人也很是眼红,现在自己也有了,自然很快活。
房间里保暖,尚书府里也早早烧起了炉子,李东升神奇的发现,竟然唐朝人知道烧炭有毒,都有个管子伸出窗外,本来李东升还想卖弄下自己的学识,现在只有享受了。
程处默跟尉迟宝林两人现在也跟李东升熟悉了,都是脸厚的人,两人天天就混在李东升的院子里,每天都要喝酒,让李东升不胜其烦,这天终于受不了了。问道:“你们两个人每天都在我这里厮混,难道没有别的事情做吗?”
程处默嘿嘿一笑:“没有,现在老头子们身体都好,不安排事情给我们做啊。”
尉迟宝林也叹道:“就是,去学院那就是受罪,家里也不安排事情给我们。”
李东升道:“你们也不能就这么天天的混日子吧。”
“我家老头子说你聪明,让我就跟着你玩。”程处默喝了一口酒道。
李东升看向尉迟宝林,尉迟回了个肯定的眼神:“我家也是这么说的。”
看样子是赖上自己了,怎么办呢?天天凑在眼前,看着烦啊。李东升也苦恼的喝了一口酒,尉迟跟程处默交换了个眼神,程处默笑道:“天天在你这里也无聊,明天他们去打猎,一起去玩吧。”
打猎?这个可以有啊,左牵黄,右擎苍,千骑卷平岗。以前就听说纨绔子弟飞鹰斗狗,但是来了长安这么久也没有看到。天天在家或者去青楼喝酒也就那么回事,还是娱乐项目太少啊。
“还有谁?”
“还能有谁,就是正常的那些人呗,长安城就这么大,能跟我们玩的就那些人。”
“我没有打过猎,有什么讲究吗?”
“有什么讲究,就是人多凑起来玩。你跟着去玩玩,作诗你行,打猎嘛,就要看我们的了。哈哈!”程处默用力拍了李东升的肩膀,跟尉迟两个人哈哈大笑起来。
知道明天要去打猎之后,李东升开始发愁了。打猎嘛肯定是户外活动,不过这么冷的天气,骑马脸手都露在外面,马跑起来那风吹的跟个刀子一样,想到这里,李东升先打了个哆嗦,大喊一声:“小菊!”
“少爷,什么事情。”“小菊随声而至,大眼睛扑闪扑闪的。
“去库房里找个羊皮来,少爷我要做个东西。”
“哦。”小菊转身就走,走到房门口道:“少爷,羊皮要带毛还是不带毛的?”
“啊?带毛跟不带毛的都要。再帮我带一块布回来,要青色的。”
没有过多久,小丫鬟就带着东西回到了房间。李东升把羊皮放在案几上,然后把手放在羊皮上,想找个笔来画个样,突然发现竟然没有硬的笔。没有办法,让小丫鬟又去拿了个木炭,把样子画好,请小菊裁剪出来,然后缝合到一起,一个简易版的羊皮手套就做了。
“少爷,这个有什么用啊?”小丫鬟看着把手套套在手上美滋滋的李东升问道。
“呵呵,这个可是好东西,叫手套,冬天的时候带在手上出门就不怕冷了,还能防止手被划伤了,你看这个手还分开的,就是做什么事情也不耽误。”
“哦...少爷真太聪明了”小菊看着李东升全是崇拜的眼神,不过立刻眼神黯淡了:“少爷出去玩,又不能带我去。”
“嗨,冬天有什么好玩的,等春天了,少爷带你出去玩,出去看花。”李东升揉了揉小丫鬟的头发:“帮我再做一个东西。”
又去院子里找薛礼,他正在院子里磨刀呢,李东升看看薛礼手中这把刀,手柄缠着深色的布,刀身没有一丝弧度,刀背厚度近一厘米,刀刃靠近手柄部分厚度最厚,然后均匀递减到刀尖。然后刀尖呈弧状,就是手柄与刀刃之间没有护手,看上去很有杀伤力。
“你这个刀有没有杀过人啊?”李东升很好奇啊。
“以前在幽州的时候杀过,我也是府兵啊。”薛礼很是骄傲。
李东升“奥”了一声,这个可是后来的大唐名将啊,杀个人还不是小意思,听说他出名就是在李世民征高丽的时候,一人单骑杀了高丽一员大将,然后就飞黄腾达。
叫了个下人,让他在库房随便找了把刀,反正自己也不会使。又找个侍卫借了弓箭。还好现在是唐朝,实行的是府兵制,所有的武器都要自备。弓箭什么的好找一点。要是后世宋、明、清的话,你家里放着盔甲跟弓箭,那么不好意思请进天牢吧,涉嫌阴谋反,什么鳌拜、和珅都是死在这个罪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