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爸大文豪:正文卷 第三六四章 这是不对的
张重也是看到下雪,心有所感,就放下了平时讲的“谈文学”,转而跟学生们聊起雪来。
让他们畅所欲言之后,底下的学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没有先开口。
张重挑着嘴角道,“怎么,都没有什么想说的?”
“张老师,我有。”
刚才那个说话的男生举起了手。
张重笑着冲他点了点头,“那你说说。”
“张老师,这次下雪,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您之前写的那本书《雪人》,那可是我最喜欢的一本惊悚悬疑小说,里面的情节我都还记得,甚至还有很多人物台词我都记得,当时……”
“好了好了。”张重对他压了压手,接着笑道,“拍马屁的话就不用说了。”
“哈哈哈。”
被张重这么一说,教室里面响起了一片笑声,举手的那个男生也是不好意思地低着头,嘴里还嘀咕,“这都是我的肺腑之言……”
“行了,我给你们一个提示吧。诸位平时读书有没有读过印象比较深的,关于雪的文字?”张重说道。
“老师,古诗算么?”
“当然。”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老师,我比较喜欢这一句。”
“嗯,柳宗元的《江雪》。”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的《绝句》,不错。”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隔牗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长安大雪天,鸟雀难相觅”
……
有人开个头,教室里面忽然成了古诗背诵现场,学生们搜肠刮肚把自己知道的关于雪的诗都报了出来。
张重看他们跑偏了,连忙说道,“可以是古诗词,但是不囿于古诗词。我这不是诗词大会,主要是想让你们说说自己的想法。”
原本热闹得像个菜市场的教室,又变得安静下来,大家都在思考,张老师这话是什么意思,这算是个考试么?
想到考试,大多数学生心里都咯噔了一下,摆出一副严阵以待的架势。
张重看他们紧张的样子,原想说几句轻松的话让他们舒缓一下心情,但是转念一想,华夏的学生们,还是给他们点压力,更容易一些。
也不等他们自己举手,张重直接点了一个人,“这一条第三排红衣服那个女生。”
被点到的女生条件反射式地站了起来。
“对于雪,你有什么可以跟我们分享么?”张重笑着问道,他尽量让自己显得和蔼可亲。
那个女生想了一会儿说道,“我觉得雪代表着纯洁的爱情,愿有岁月可回首,且以深情共白头。爱情最美好的状态恰如这场雪,一起飘,一起落,一起走到最后。”
张重点了点头:“愿有岁月可回首,且以深情共白头,很有诗意的一句话,谢谢你的分享,请坐下吧。”
女生松了口气,慢慢坐了下去。
“这一条第二排戴眼镜的男生。”张重再次点名。
“老师,我喜欢雪,喜欢那神奇的五角,六角,八角形。下雪的时候,我站在阳台,伸出手臂,打开窗户,就会有风把它们送过来,我深处手掌,想要抓住一片,可是,它好像很急似的,在风的帮助下,从我的手臂下一个一个地逃走……”
第二个被点到的男生,大概是摸到了套路,当场给张重作了一篇小短文。
文采还算是不错,而且这样临时作文也很考验功底。
张重点头道,“很好,下一位,就这位同学左边这一位吧。”
眼镜男生左边的是个小个子男生,站起来说道,“雪花落在树上,把树打扮着。雪花落在人们的身上,人好像变成了一个大雪人在地上站着。雪花落在地上,积成一层厚厚的,像一个白色的地毯……”
小个子男生连开头都不开了,直接开始描述风景了。
接下来的几个大多都差不多,张重每个都点头肯定,却一直没有作什么点评。
直到有一个女孩子被点到,她开口说道,“其实我不喜欢雪,因为下雪很冷。我小时候家庭条件不好,天冷了连个火盆都没有,如果下雪了,就只能缩在被窝里面什么事情都不能干。我爸爸那个时候半夜就要爬起来去砍柴,有一年冬天正下大雪,他却不得不赶着车去拉柴,后来他的腿就冻坏了,到现在都还有后遗症。”
张重看着这个女孩子,穿着普通,样貌普通,但是在说起自己家的这些事情时,表情却很平淡,没有伤心,也没有自卑可怜。
很坚强,很有想法的一个女孩子。
张重点了点头,“嗯,你坐下吧。”
让她坐下之后,张重没有再点其他人,而是说道,“刚才有不少同学都贡献了非常优美的散文,文笔都很好,但是我要说的是,最让我满意的还是最后这位同学。”
“首先说一点,这位同学之所以让我满意,绝对跟她说的故事性质没有关系。我会满意,完全是因为她是在真真切切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不论这份感受是平淡的还是激昂的,是喜悦的还是悲伤的,这都是属于她自己的感受。其他人的那些美文确实很有文采,但是明显是为了服务别人而写的,或许连你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写的到底是什么,只不过你们看了够多的书,掌握了够多的词汇,觉得这样写别人会觉得好,就这样写了。但是我要告诉你们的是,真正的写作,是要写内心的东西。”
既然是提到这个,张重就决定多说两句,“一位真正的作家永远只为内心写作,只有内心才会真实地告诉他,他的自私,他的高尚是多么突出。内心让他真实地了解自己,一旦了解了自己也就了解了世界。你们如今是大学生,再无须像中小学那样为了锻炼写作技巧而写一些自己不想写的东西。我刚才问你们看到雪,想到的是什么,很显然,你们大多数人心里想着的是我想要听到什么,而不是你们自己真正想到的是什么,这是不对的。”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