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手:正文卷 第二百零一章 表现出色
与以往一样,警备队和自卫团走前面,自卫团更是走在最前面探路,一旦遇到八路军,自卫团最先与之交战。
这里是山区,一座接一座的山头,哪怕体力再好的人,走一天也得累趴下。
翻了两座山头,终于到了一个村子,然而,村里一个人也没有,房子里也没找到粮食,圈也没有牲畜。
正当日军准备休息,突然村外传来了枪声:“砰!砰!砰砰砰!哒哒、哒哒哒!”
所有人迅速准备应战,然而,枪声却突然停了。
没过一会,枪声再次响起,甚至还伴随着手榴弹的爆炸。
日伪如果不理会,外面的枪声就密集些,一旦日伪准备应战,枪声立马停了,骚扰的游击队随即撤离。
日伪停下来,游击队必袭扰,日伪行军时,还会遭遇冷枪。
游击队借着地利,不断袭击日伪,哪怕只开一枪,也能让扫荡的部队停下来戒备一阵。
日军一般在山谷和山脚行军,游击队则在山腰和山脊活动,甚至两军都能相互看到。
为了追赶游击队,日军爬到山头,与游击队作战。
然而,等日军费力爬上山头后,游击队又到了另外一个山头。
只能看到游击队,却打不到游击队,这让日军很是气愤,他们希望与八路军决战,攒足了力气,却打到空处,这种感觉非常不好。
深入根据地近五个小时后,终于快到黄田村,队伍突然停了下来,根据情报,双棠县委在黄田村活动过,这里有大量八路军和共产党干部活动。
张晓儒与其他警备队打头阵,接到命令后,诧异地说:“上杉君,为何停了下来?”
上杉英勇看着前面的地形,分析着说:“看到前面的峡谷了吗?两侧是峭壁,中间的道路又不平整,想快速通过都不行,这里是个很好的伏击点。”
张晓儒不以为然地说:“八路军游击队,看到皇军来了,早就逃之夭夭,还敢伏击?”
上杉英勇说:“从我们进入张店开始,游击队消停过吗?”
张晓儒说:“这些可恶的游击队,就像苍蝇一样,怎么赶都赶不走。前面就是黄田村,难道绕过去?”
很快,日军下了命令,让警备队打头阵,派一个班进峡谷侦察。
一个班的警备队,磨磨蹭蹭地进了峡谷,其他人则就地休息。
陈景文走到张晓儒身边,悄声问:“张队长,会出事吗?”
张晓儒说:“我们不会有事的。”
七零五民兵连的情况,李国新已经知道,他早就向上级汇报。
七零五民兵连分属不同的部队,但都属于打头阵的。
从之前游击队的袭扰来看,他们的主要目标,也是以日军为主。
警备班进去了一会,很快出来报告,里面很安静,没有埋伏。
日军不放心,又派了一个八人的分队进去,这次日军检查得很仔细,不但四处观望,还朝着峭壁开枪,如果上面有游击队,肯定会回击。
张晓儒听到枪声,故意问上杉英勇:“上杉君,是不是有八路军?”
他基本上能听出三八式和中正式步枪的枪声,两者的声音有细微差别,但听得多了,自然能听出来。
山谷里传来的枪声,全是日式三八式步枪的,显然,这是日军在搞侦察。
然而,日军的侦察,也没有发现。
终于,下令全速前进,尽快通过峡谷。
张晓儒早就跟关兴文、张达尧和陈国录、陈景文、陈光华等人打了招呼,只要进了峡谷,给我全速跑过去,谁要是跑慢了,挨了自己人的子弹,不但不光荣,还要挨批评。
一进峡谷,七零五民兵连的人,一个个脚下用力,有的甚至跑了起来。
张晓儒也是脚下生风,他很清楚,五十八团正在上方埋伏,他们可不会管自己是不是出了峡谷。
“砰!砰!砰!”
“轰隆隆!”
……
张晓儒刚出了峡谷没多久,峡谷里就传来了猛烈的枪声,还有手榴弹的爆炸声。
站在外面的部队,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显然,八路军袭击的目标是日军,人家居高临下,又早有埋伏,他们再转身回峡谷,不等于送死吗?
张晓儒突然掏出枪大声喊道:“陈国录、陈景文、张达尧,你们带着部队跟我冲进去接应皇军!”
陈国录、张达尧和陈景文一愣,看到日军被袭击,他们心里正暗暗高兴呢,听到张晓儒的话,他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伏击日军的八路军,可不会因为他们是七零五民兵连而停止射击,谁让他们穿着伪军的军装呢。
张晓儒并没有解释,这个时候,正是表现的时候,他一马当先冲了进去。
陈国录、张达尧和陈景文看到张晓儒动真格的,哪还敢迟疑,带着手下跟在后面。
上杉英勇也准备随张晓儒进峡谷,张晓儒却将他拦了下来。
张晓儒坚定地说:“上杉君,你是情报人员,不是战斗人员,这种事还是交给我吧。”
上杉英勇朝张晓儒鞠了一躬:“张桑,拜托了。”
他的名字里虽然有“英勇”,但他并不英勇,进了峡谷未必有命出来啊。
事实上,上杉英勇确实是捡了一条命,如果他跟着张晓儒进了峡谷,恐怕会死在里面,不是死在八路军手里,而是死在七零五民兵连的枪下。
一进峡谷,张晓儒马上命令,所有人靠着谷壁行进。
张达尧也是一头雾水,他们都是七零五民兵连的人,可不是日本人的狗腿子:“晓儒,为什么要进来啊?”
张晓儒轻声解释,看到陈国录,喊了一句:“这么好的表现机会,怎么能错过?陈国录,你过来一下。”
陈国录跑了过来,说:“张会长,有什么指示?”
张晓儒趴在陈国录的耳边,轻声说:“让下面的人每人开几枪,把子弹找个地方藏一半。另外,让张荣生别回去了。”
陈国录诧异地说:“为什么?”
前面的话,他都能理解,这是张晓儒的一惯作风。
可让张荣生别回去,他就不能理解了。
张晓儒轻声解释:“组织上决定,让张荣生去区游击小队,等会出去时,你给他报个牺牲。”
陈国录恍然大悟:“原来如此。”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