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光: 第0867章 得花钱
下午六点,下班铃响了。
由于工作性质特殊,天阳机械厂的职工不可能立刻停机。他们有大概半小时的时间慢慢结束手头的工作,把岗位交给夜班人员。
张高远听到铃声,给自己电脑上绘制的图纸做个保存,简单做个工作注释,从工作台后站起来。
荣格教授交出刻录光盘后,整个人就跟放飞自我似的。hk来的‘外卖’最快也要明天才到,他今天就兴奋的在厂里到处乱窜,看什么都觉着稀奇。
到处找人聊天,随意指点别人工作,四处寻找乐子。荣格比其他特聘专家更活跃。下班前,这胖子总算累了,跑到办公室来视察张高远等人的工作。
不得不说这位普林斯顿近年最年轻的副教授水准相当高。他熟知机械制造方面的繁杂规范,能结合国内当前和可预见将来的技术水平,给出最好的设计方案。
按荣格的建议,‘圣光’追求重型综合变速箱是为了突破大型车辆制造技术。但同时应该把相关技术应用到家用轿车的轻型液力变速箱上。
以国内的市场规模,再学学日本工程人员精益求精的态度,‘圣光’轿车很快就可以出性能大幅优化的第二款,再以充足的产能赚大钱。
重工业是很花钱的,哪怕免掉研发经费,光是生产线的投资就能拖垮普通企业。大型车辆的产量远不如家用轿车,同样的技术路线应该考虑更广泛的应用,以降低成本。
张高远深以为然。他写了个小便签,给自己今天的工作做个小结,贴在显示器边上。其中就包括荣格的几句话。
“张工,吃饭了。”同组的年轻人在门口喊了声,“今个食堂是东南亚专场,据说做了泰国菜和马来西亚菜。一起去尝尝鲜啊!”
张高远点头笑笑,跟了出去。
‘圣光大学’草创,走的是‘产学研’紧密衔接的路子。特聘专家的团队一边培养人才,还直接介入生产一线。
张高远等人就是种子学员,学成之后要负责把技术再扩散出去。接受扩散的正是办公室外从东北和内蒙来的技术人员,簇拥他朝食堂走。
当周青峰真的弄来国外专家学者,部委立马塞进成批人员,算是‘圣光大学’的旁听生。他们主要集中在重工业机械制造。国内这方面的人才储备还算有一点。
这说好听叫‘花小钱办大事’,不好听就是来占便宜的。
只是效果么......
“张工,‘圣光’给你们开多少工资?”队伍里有愣头青,张口就问一个月多少钱。
大家心里总想有个比较,这年头问工资也寻常。
张高远笑笑,“来‘圣光’前,一个月三百多。来‘圣光’后没正式岗位,被安排跟荣格教授学习,每月只发补助八百多块。”
93年开始,物价涨的厉害。有能力的事业单位纷纷涨工资,没能力的就拖欠工资。
张高远原单位属于拖欠工资的,结果因祸得福被‘圣光’给收购了,拿个补助就小一千。
这个数报出来,围拢的年轻人顿时哗然——他们属于‘旁听’学习。‘圣光’顶多给个几十块的餐补和免费的住宿,其他的啥都没有。
虽说这钱也够吃饭能生活,但跟张高远相比差太远了。
“这补助比得上我们富拉尔基研究员的正式工资了。”
“你们富拉尔基不差啊。”
“才不是呢。当年老毛子偷懒,沿着西伯利亚铁路的延伸到齐齐哈尔建工厂。可我们富拉尔基周围啥资源都没有,重工业附近居然没钢铁厂,二十年前就比不过你们包头了。”
几个年轻人扯淡,抱怨完又绕回到张高远身上,“张工,你要是转正了,一个月能有多少?”
“我还不知道咋转正呢?”
张高远自己都笑了,总裁搞的这大学有应急上马的性质,就为了先短期培训一批人强化集团的技术实力。
‘圣光大学’在编制上还真有点乱。但毕竟这才组建不到半年,能把队伍拉起来并让它开始运转就算不错了。相信明年等校舍安排好,一切会走上正轨的。
“如果是正式职工,应该至少两千四吧。”
张高远嘴上‘谦虚’的说两千四,心里却盯着四五千的位置。他最近可是听说了,集团高级技术人员起薪调整到了八千。
不给如此‘高薪’,好不容易培养的人才都得跑国外去。
他觉着自己就算不是‘高级’,混个‘中级’应该没问题的。
只是这‘谦虚’的数字也让北方来的年轻人惊叹不已。尤其是东北来的几个,更是唉声叹气的摇头。
“我不想回去了。”
“可部里不让啊。”
“大不了我不要那份工了。”
“胡说呢,那可是你爹求了好多人情才补上的。”
“那又咋样?压根挣不到钱,还天天受气。我宁愿在‘圣光’打杂也强些。”
涉及自身利益和未来,‘旁听’的年轻人议论纷纷,把气氛都弄压抑了。张高远原本还有些暗暗得意,却转眼心里也在哀叹。
也不知部里怎么想的,派了一堆国营大厂的技术人员来学习。可来的人能看懂技术资料的都没几个。有些还是中专毕业的菜鸟,别说学习了,整天东游西荡不务正业。
看着张高远能挣钱,这些‘旁听生’纷纷叫嚷着想留下。‘圣光’倒是不分好赖,有教无类,但绝对不会要混日子的人。
张高远想起听来的传言,说周总当初拉国企搞数控机床,国企爱理不理。周总被逼着自己收购破产机床厂重新搞,如今也是红红火火。
现在‘圣光’搞大学,大伙也说周总是被逼的。因为当前科研体系内弥漫着绝望气氛,大家对自己没信心,只会仰望国外。
对这个论调,同样属于体制内出来的张高远是深有体会,甚至是完全认同。不过他跟荣格有一段时间,也听到另一个角度的解读。
组织稀烂的根源是没钱!
没钱就没法凝聚人心。
美利坚也有学术腐败,不管是人数和规模都大的惊人。可美利坚有钱,它只要有部分项目成功,就足以忍受损耗,推动经济和技术发展。
而国内么......因为穷,技术上的投入太低了。
比如建国来所有航发上的投入加一起,还不如美帝F404发动机一个项目烧掉的钱多。而美帝的航发种类有多少?现役就有几十种。
这是国力上的巨大差距。
国内那么点投入能有现在的成果,已经是超高的资金使用效率了。可要想超越美帝么,好歹要追上人家花钱的脚步!
张高远心中轻叹:“幸好‘圣光’花钱挺大方。”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