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文写手古代生存录:第一卷 瑞雪兆丰年 171 抗倭
《重生》现在已经连载到,话说江铭带着妻子徐若梅以及数个家丁下人来到沿海县城淮南县担任当地知县,正式上任。
江铭原本想让妻子徐若梅留在家中不要跟来冒险,毕竟倭寇一旦上岸可不是开玩笑的,那是随时会没命的。
但徐若梅却很坚决地要求一起去,她说如果夫君有什么事的话,她独活在世人又有什么意思?既然如此,还不如两人一起同生共死,或许下辈子还能再做夫妻也说不定。
她甚至还把一把短刃时刻藏在身上,决定如果丈夫一旦出事的话,她就用这把短刃自尽随他而去。
面对妻子的坚持,江铭只好带她一起上任。
到了淮南县后,他看到当地因为多年来深受倭寇所害,导致民生凋敝,百业俱废,到处都是无家可归的乞丐。
不仅如此,他还发现当地负责守卫的官兵格骄兵惰、纪律松弛、兵不习战,跟熟练使用倭刀、重箭的倭寇相比,战斗力实在相差太远。
尤其是这些官兵还贪生怕死,一听到倭寇上岸的消息,第一反应不是去迎战,而是想办法逃跑。
这样的无用之兵根本无法抗击倭寇,怪不得沿海地区倭寇之害一年比一年严重。
江铭知道根本不能指望这些已经废掉的官兵,他要另想办法才行。
经过认真走访,江铭见到当地及周边县城的乞丐当中有不少是年轻的流民,于是他把全部有战斗力的流民都组织起来形成近三千人的民团。
然后他亲自训练这些招募过来的民兵,这就是早期“江家军”的原型。
因为沿海一带多山陵沼泽,道路崎驱,大部队兵力不易展开,而倭寇又善于设伏,习惯短兵相接。
江铭针对这一特点,翻阅了众多兵书,再结合自己想法,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战斗队形。
凡是看过抗倭名将戚继光的事迹或连续剧的人,一定知道戚继光发明了一种专门对付倭寇的战阵,名叫“鸳鸯阵”。
这种阵形在与倭寇作战时好像结伴而行的鸳鸯,因此才会有这样的名字。
池非当年看戚继光连续剧的时候,也对这个鸳鸯阵印象深刻,因此他在这里直接套用了这个阵法,并把印象中的画面再加上自己的理解和想象给一一写了出来。
鸳鸯阵阵形以十二人为一队,最前为队长,次二人一执长牌、一执藤牌。
长牌手执长盾牌遮挡倭寇的重箭、长枪。藤牌手执轻便的藤盾并带有标枪、腰刀。
长牌手和藤牌手主要掩护后队前进,藤牌手除了掩护还可与敌近战。
再二人为狼筅手执狼筅。狼筅手利用狼筅前端的利刃刺杀敌人以掩护盾牌手的推进和后面长枪手的进击。
狼筅是利用南方生长的毛竹,选其老而坚实者,将竹端斜削成尖状,又留四周尖锐的枝桠杈,每支狼筅长3米左右。
接着是四名手执长枪的长枪手,左右各二人,分别照应前面左右两边的盾牌手和狼筅手。
再跟进的是使用短刀的短兵手。如长枪手未刺中敌人,短兵手即持短刀冲上前去劈杀敌人。
最后一名为负责伙食的火兵兼短刀手。
“鸳鸯阵”不但使矛与盾、长与短紧密结合,充分发挥了各种兵器的效能,而且阵形变化灵活。可以根据情况和作战需要变纵队为横队,变一阵为左右两小阵或左中右三小阵。
当变成两小阵时称、“两才阵”,左右盾牌手分别随左右狼筅手、长枪手和短兵手,护卫其进攻;当变成三小阵时称“三才阵”,此时,狼筅手、长枪手和短兵手居中。盾牌手在左右两侧护卫。这种变化了的阵法又称“变鸳鸯阵”。
此阵运用灵活机动,正好抑制住了倭寇优势的发挥。
虽然当中可能有些地方是池非自己想象中出来的,但整个鸳鸯阵的阵法却是没错的。
再加上这本来就是真人真事所改编,因此许多不懂军事的读者都有种不明觉厉的真实感。
而一些懂行的人看过这些描述后,更是觉得这阵法当中的每个人职责分配合理,互有配合补充,好像还真像那么一回事。
当然,整个练兵的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也遇到了很多问题和困难。
面对这些问题和困难,不仅江铭在一一努力克服,他的妻子徐若梅也这其中发挥了不少的作用。
为了帮助丈夫,徐若梅组织了当地许多无家可归的妇女成为后勤大队,为民团士兵缝制衣服和做饭,以及为士兵制作伤药、绷带等各种琐事。
夫妻俩就这样一个负责练兵,一个负责后勤,配合得天衣无缝。
由于江铭有别于其他贪生怕死的官员,不仅积极练兵,而且还安置了当地许多流离失所的流民,因此得到了越来越多平民百姓的尊敬和爱戴。
许多平民百姓开始自动自发地帮助江铭练兵,许多家人被倭寇所杀的受害者更是争着抢着要加入江家军,希望可以为家人报仇雪恨。
江铭对这些受害者加以筛选,把年纪太小或年老体弱的人分配到后勤队去,只留下有战斗力的人。
整个县城,都处于一种热火朝天的抗倭气氛当中。
与之前江铭刚刚上任时,那种仿佛所有人都在等死一般毫无希望、死气沉沉的局面相比,如今完全就是天壤之别。
池非把练兵期间的种种小故事和小细节写得十分详细和煽情,让读者们看得既投入又感动。
半年后,倭寇终于再次来袭,这次上岸的倭寇足足有两千人之多,全是一帮亡命之徒。
面对来势汹汹的倭寇大队人马,江铭只能带领仅练兵不到半年时间的民团士兵前去迎战。
这就是江家军成军以来的第一战,也是最重要的一战。
如果打败了,倭寇就会大举入侵,到处烧杀抢掠,把整个县城变成人间地狱。
如果打赢了,那江家军就能真正成为抗击倭寇的有力作战队伍,从而彻底改变整个淮南县的命运。
输赢胜负就此一搏,江铭退无可退。
于是,江铭带领江家军抗击倭寇的第一场硬仗就这样打响了。
为了身后的妻子以及全县人民的性命,江铭无论如何都要打赢这场仗才行,他甚至已经做好了与倭寇同归于尽的心理准备。
旌旗飘,战鼓鸣,壮士一去无念还,唯愿杀敌保民安。
风起了,战吧!
所有读者看到这里,都感到热血沸腾,心情久久都难以平复,全都迫切想看到接下来的内容。
这几期报纸,销量一期比一期高,光是京城本地,就卖出了平均每期三万五千份的惊人销量。
与此同时,登在文学报上的商业广告数量也一度恢复到全盛时期的八成左右,再加上江南版文学报的极高销量和商业广告收益,池非再度恢复成日进斗金的状态。
:。:
b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