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手机站m.dajiadu8.com,服务器懒得转移了,凑合看吧!没收益,所以空间有限,请见谅

首页

历史军事

网文写手古代生存录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

网文写手古代生存录:第一卷 瑞雪兆丰年 232 改良

    .+浏\览\器\搜索

    \.+\可/以快速找到你在本站看♂的书.+

    为了研究新式火枪,池非把那上百枝都快变成古董的火铳全部调了出来,然后叫岳父指派给他的几个工匠把其中几枝拆开来仔细研究其构造。

    其中一个姓吴的中年工匠还是当年宁志远试用这火铳的时候,刚好在场调试的一个,于是被宁志远给特意调了过来。

    池非在第一眼见到这批火铳的时候,就算是像他这样的外行人,也觉得这火铳实太过简陋粗糙。

    整支火铳的铳用青铜铸造,铳体粗短,长约35厘米左右,口径约10厘米,足有十五、六斤重。

    前为铳管,中为药室,后为铳尾。

    铳管呈直筒状,近铳口处却外张成喇叭状。

    药室较铳管为粗,室壁向外弧凸。

    铳尾较短,有向后的銎孔,底径约7厘米左右,小于铳口径。并在尾部两侧各有一个约2厘米长的方孔。

    方孔的中心位置,正好和铳轴线在同一平面上。

    有一根金属栓从二孔中穿连,然后固定在木架上。

    吴工匠告诉池非,这个金属栓起到相当于耳轴的作用,使铜铳在木架上可调节高低俯仰,以调整击角度。

    他还告诉池非,这火铳用的时候,要先将铳口朝天竖起,再往铳管里面装火药。

    等装完火药后,再往里面倒入铁沙、碎石等硬物。

    然后把药室的活动火门拉开,塞入引线,再把引线点燃引爆里面的火药。

    火药引爆后,会将铳管里面的铁沙或碎石喷出,对敌人造成杀伤力。

    池非听完他的讲解后,决定亲自验证一下这火铳的杀伤力。

    于是他在大营外面找了块没人的空地,然后放上靶子进行实弹测试。

    随着此起彼伏的闷响不断发生,在足足试了十几铳后,池非这才下令停止测试。

    在检查过所有靶子后,池非终于知道岳父为什么说这火铳只是中看不中用的样子货了。

    装填时间实在太慢了,而且程也太短了。

    先说这装填时间,吴工匠每完成一次完整的弹药装填,至少需要四分钟到五分钟。

    就算是因为吴工匠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导致手脚慢,但池非估算过,就算是一个训练有素的士兵,最快也要两分钟以上才能完成一次弹药的装填。

    然后再说说这程,最长的有效程竟然不到三十米,一般也就二十米左右。

    假如这个距离外真有敌人在,等你这边装填完,敌人早就杀到面前了,还不如弓箭有用呢。

    不仅如此,在这十几次测试中,竟然有一铳发生了炸膛。

    还好当时加的火药不多,这才没有伤到人。

    经过这次测试,池非大概知道这火铳为什么会容易炸膛了。

    在他看来,这火铳更像是一个前宽后细的喇叭或唢呐。

    为了不让火药漏出来,需要把数量较多的铁沙或碎石等硬物塞在里面作为封堵物。

    但万一塞的硬物太多,又或者是硬物塞得太紧,导致火药的爆炸力无法把硬物喷出的话,就会造成铳管炸膛。

    另外这种外形粗短的喇叭型结构就相当于开放式的散弹手枪,虽然能造成面积较大的伤害,但枪管这么短的话,程自然远不到哪里去。

    这样的火铳,确实没什么实际的作战能力,还不如弓箭有效,怪不得会被军队束之高阁。

    至于大魏工部那边没人愿意继续研究也可以理解,毕竟整支火铳由全铜制成,每支重约十五、六斤。

    古代一向缺铜,如果做一百支的话就要将近两千斤铜,一千支就要一万多斤铜,光这材料成本就非常惊人。

    这还没算各种研发费用,林林种种加起来肯定不会是个小数目。

    假如这火铳在战场上真有用的话还好说,研发费用高一些也可原,但以如今这样来看,实在看不出有任何研究的价值,因此工部那边才没人愿意对其研究改良。

    几乎所有人都把这些火铳视作前朝工部的失败产物,事实上也的确如此。

    然而池非毕竟是个现代人,他很清楚这种所谓的失败品一旦改良成功,将会成为改变整个战争局面的关键武器。

    池非没想过要造出现代的步枪来,以这时代的工业技术水准来说这根本就不现实。

    所以什么膛线、火帽、弹匣之类只有现代步枪才有的高级部件他压根就没想过要做出来。

    他只想搞出一些类似于燧发枪之类的山寨产品,这才是最为实际可行的目标。

    可惜不知道洋人那边枪械发展得怎么样,如果洋人那边已经造出了燧发枪,那就好办了,只要搞几枝过来拆开照抄一下其中的构造就可以了。

    但既然现在什么都没有,只能从零开始进行研究。

    首先是枪管的问题,必须要做出内部光滑、口径统一的长枪管,这是最关键的一步。

    在所用材料方面,池非决定放弃用铜来做枪管,改为用铁来造。

    据他所知,燧发枪的枪管也是用铁来做的。

    所以改铜为铁应该没什么问题,这也是为了将来大规模量产的时候减轻成本。

    其次是弹药的问题,池非不会再用铁沙或碎石这些不规则的硬物,改为用大小差不多的实心铅弹。

    至于如何解决填充火药量不统一这个问题,他心里面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想法。

    其实这个问题很容易解决,那就是将火药分开包装、定量投放。

    大概做法是先经过多次测试,把大多数枪管都不会炸膛的火药量算出来,然后以这个分量作为检验新造枪管是否达标的唯一标准。

    也就是说,不是让火药量来迁就枪,而是用枪来迁就火药量。

    只有不会因为这个火药量而炸膛的枪管才是合格品,否则就是不合格品。

    只有这样,才能做出大批比较安全的火枪。

    第三是点火装置的问题,这是燧发枪能否研究成功的另一个关键点。

    顾名思义,燧发枪就是通过撞击燧石产生火星的方式来点燃火药开枪,因此才会叫这名字。

    虽然池非不知道其中的构造,但他感觉这时代的工匠应该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古代许多让现代人叹为观止的工艺品和机关就是出自于古代工匠之手,所以别小看这时代的能工巧匠们。

    只要能解决上面三个大问题,燧发枪就有很大希望可以造出来。

    为了加快研究进度,池非把工匠们分为两组,第一组负责研究如何制造内部光滑、口径统一的长枪管,另一组负责研究燧石点火装置。

    为了刺激他们,池非向所有工匠承诺,一旦研究成功,就会有重赏。少则几百两,多则上千两都有可能。

    听说会有重赏,工匠们顿时精神一震,所有人的积极一下子就提了上来,全都摩拳擦掌想大干一场。

    这里不是京城,而是几乎什么都没有的西北。别说上千两,就是几百两在这边也已经是许多平民百姓连想都不敢想的天文数字。

    就这样,池非在兼任西北大营总军需官的同时,带着这些工匠开始了燧发枪的秘密研究工作,忙得团团转。

    就在他忙得不可开交之际,有天下午他岳父突然乐呵呵地跑过来告诉他一个好消息:九江得手了。

    几天后,同样收到这个军的大魏朝廷上下,包括刚登基的顺天帝在内,所有人都对这个消息感到惊讶不已,不明白西北军为什么会对九江这个既不产粮又不富裕的海边小府城感兴趣。

    最.+新章节前往/♂.+\♂网\址:♂.

    /♂

    b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