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富家子:第二卷 游两京.卧龙吟 第三卷 第二三三章 书终成
古老的中原大地,沉寂了百余年,自立朝之初的大战之后,大明历代,风云变幻,貌似都与其没有什么关系,这片土地只是默默的养育着世代居住于此的黎民百姓和一位又一位分封至此的皇室亲王郡王。
如果历史的车轮没有变换轨迹,那么,这片土地还要沉寂百余年,才会迎来一场巨变,而那次巨变,正是大明朝灭亡的序曲。
当然,这会儿,历史的车轮已然变换了轨迹,杨聪来了,大明是不可能灭亡了,而中原大地,也因为杨聪奉旨修筑顺承铁路而再次焕发出勃勃生机。
顺承铁路就是顺天府到承天府的铁路,它联通的虽然是北直隶和湖广承宣布政使司,主体却在中原,因为顺承铁路一大半都在中原,所以,三省总督胡宗宪也将临时行辕定在了郑州府。
这胡宗宪可是个狠人,做起事来那是相当的发狠,让他来督建顺承铁路,杨聪那是找对人了,他刚一上任,便下令沿途所有州府征召劳役,全力配合工部派来的官吏修筑铁路,而且他还不停的来回巡视,但凡有拖延者,不管是什么缘故,一律革职查办!
不过,就算他如此发狠,这铁路也不是那么好修成的,两年之内要修筑两千余里的铁路的确是一个艰巨的工程,因为从顺天府到承天府并不是一坦平洋,中间有山川、有河流、有丘陵、有险地,地形之复杂,往往让人头疼无比。
这不,铁路修了一半,胡宗宪就迎来了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铁路必须越过黄河才能修到湖广。
这个问题,胡宗宪其实早就意识到了,所以,他早早的就将工部都水清吏司一帮专门负责修筑桥梁的老吏请了过来,让他们想想办法,看能不能在黄河上修筑一座大桥。
这个时候,在黄河上修筑大桥,那简直就是开国际玩笑,没有水泥,没有钢材,几里长的大桥如何成型?
工部都水清吏司的一众老吏绞尽脑汁想了将近一年,还是没想出办法来,这桥,真没法修建啊!
怎么办呢?
无奈之下,胡宗宪只能修书一封,命人八百里加急发到京城,送给杨聪,请这位神一般的存在来想想办法。
杨聪这会儿正因为“发明”了望远镜而沾沾自喜呢,不曾想,胡宗宪去突然把这么个大难题丢了过来。
在黄河上修筑大桥,这种事,可能吗?
压根就不可能啊!
至少,这时候是不可能的,别说是两年,大明再发展二十年也不一定达到在黄河上修筑大桥的程度。
那么,怎么办呢?
不能修筑大桥,那就只有摆渡了,杨聪猛然间想起来,这会儿他还没将蒸汽轮船造出来呢。
蒸汽轮船其实比蒸汽机车要简单,因为船身这个载体本来就有,不用重新设计,而且什么载重,什么转向系统都不用考虑,只需要考虑怎么用蒸汽机推动船体在水面上航行便成。
而且,这会儿大明还有个优势,那就是大明水师原本就有轮船,比如车轮舸,其本身就是用车轮一般的水轮来推动的,只是水轮转动靠的是人力而已。
这东西,只要稍微改进一下,将蒸汽机装上去,直接就是蒸汽轮船了。
当然,皇帝出巡都讲究个排场,如果光是几丈长的车轮舸貌似显得有些寒酸,杨聪干脆命人将大福船改造了一下,撤掉风帆,加上水轮,用以作为嘉靖乘坐的龙舟。
物理学院本就有船务学堂,那里的弟子也大多是造船的工匠出身,这种“小事”倒也无需杨聪亲自去动手,他只需把想法说出来,自然有人帮他去完成。
这个时候,杨聪还有重要的事情要忙呢,也没空去督造什么轮船,因为《格物致知之理》的修撰就快完成了。
《格物致知之理》一书可是改造整个大明的基础,他自然要将其摆在首位。
而且,这书可是前前后后编撰了十余年,花费了他不知多少心血,这会儿就快成书了,他还不丢下所有事情,全力去整啊。
其实,这后续的修撰也没多大的工作量,主要就是请嘉靖看过之后,提出一些意见,然后根据嘉靖的意见修改一下而已。
比如书名,光是《格物致知之理》貌似有点不合适,因为上面没有提及嘉靖这个皇帝啊。
所以,嘉靖要求,书名的前面,封面的左上角,必须加上,“大明嘉靖敕造”字样。
又比如,嘉靖觉着,这《兵法篇》涉及到明军的机密,不适宜传出去,所以,这《格物致知之理》还必须分为宫廷版和民间版,宫廷版的是御用全书,而民间版的则应该删减很多机密内容。
这一点杨聪倒是深以为然,他认为《兵法篇》还没什么,因为敌国就算知道了明军的排兵布阵方法,没有明军这么先进的武器,那也是假的。
《格物致知之理》一书中有很多东西都比兵法还重要,比如蒸汽机的制造方法,火枪火炮的加工方法和各种加工设备的制造方法,这些,是绝对不能传出去的,一旦传出去,那欧陆列强就发财了,甚至小小的东瀛都会变得无法收拾。
所以,他主动将蒸汽机的制造方法,火枪火炮的加工方法和各种加工设备的制造方法,还有火车、轮船等内容全部从民间版里面删掉了,只剩下什么纺纱机、织布机等民用设备的描述。
而且,他还要求王宣对所有蒸汽机进行了改进,整体全部密封起来,就剩下蒸汽进出的口子和连杆伸出的地方,其他,从外表根本就看不出端倪来。
这密封的外壳还连着蒸汽活塞的外壁,一旦强制拆卸,整个蒸汽机就废了。
当然,就算是这样防范,有心人花点时间还是能够仿制的,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他唯有告诫王宣和其他物理学院的弟子,刻苦钻研,勇猛精进,力求时刻保持在蒸汽机应用这一块的领先地位。
经过一番细致的修撰之后,《格物致知之理》一书终于通过了嘉靖的审核,正式成书了。
此书分为宫廷御用版和民间版,共有《天文篇》,《地理篇》,《五行篇》,《兵法篇》等八大类,合计三十六卷,一百八十余本,其中,民间版共删减了一个大类,四个分卷,二十余本,仅剩一百六十余本。
整书的用纸,那是极度的奢华,封面用的是最为经久耐用的生宣牛皮纸,里面的书页用的也是时下最为贵重的白棉薛涛笺,总体用料甚至比《永乐大典》的原本都有过之而无不及。
而且,这次杨聪也是下了血本,所有书页均请人做成了统一制式的模板,准备批量印刷!
要知道,像《格物致知之理》这样的鸿篇巨著在这年头一般都是手抄的,因为整套包含的书实在是太多了,一百多本甚至是几百本书如果全部要排版印刷,那造价简直无法估量,甚至就连皇室都承担不起!
比如说《永乐大典》就只有手抄本,根本就没有什么印刷本。
b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