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手机站m.dajiadu8.com,服务器懒得转移了,凑合看吧!没收益,所以空间有限,请见谅

首页

历史军事

大明的工业革命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

大明的工业革命:正文卷 第二百三十三章 厂房构造

    工业魔改的强大在于再怎么昂贵的东西,都能变成白菜价。

    水塔运输系统极大的节省了运输成本,接下来就要建造石膏蒸汽厂房的具体设施了。

    李州桥对于石膏蒸汽厂房也有一个详尽设计,管理部门和蒸汽磨坊一样,分为生产、搬运、仓库、秤房、管理、账房六个部门。

    这是一套标准化的高效管理机构,以后蒸汽工厂基本上都会按照这套蓝本,搭建管理机构。

    这座石膏蒸汽工厂主要的难点,是怎么利用蒸汽动力,量产化廉价化石膏原料。

    生产部门便是重中之重。

    生产部门一共分为三组,bào pò组,破碎组,碾机组。

    石膏料从矿山上敲打下来,正常都是人力捶打,效率太慢,又要花大量的银子雇佣苦力。

    石膏蒸汽工厂全部改为用huǒ yàobào pò的方式,直接从矿山上炸出大量的石膏原料。

    只是huǒ yào民用化是个难题。

    朝廷为了赚银子,开放了鸟铳的买卖,为了防止鸟铳的泛滥使用,对于huǒ yàoqiān dàn的生产和买卖,把控的极其严密。

    崇祯对于huǒ yào的重视程度,远超朝廷官员的预期,不仅让王承恩亲自监察,还不顾内阁的反对强硬的下达了一条律例。

    但凡是私造huǒ yào者,一律流放辽东,充为军户。

    大明的军户过着什么日子,官僚乡绅哪一个不是门清,这条律例chū tái以后,当即就在朝野引起极大的震动。

    可不管朝廷命官们怎么直谏,崇祯始终是不松口。

    这也就导致了huǒ yàoqiān dàn成了奇货,为了可居两个字,很快就冒出来一批铤而走险的官僚乡绅。

    崇祯三年以后的东厂可不比以前了,北平火器总局每年买卖鸟铳的银子,有一半进入了东厂的腰包。

    王承恩有了银子,大刀阔斧的开始搭建东厂的新班底,全是心狠手辣忠心耿耿的番子。

    第一年就查处了十几家私造huǒ yàoqiān dàn的作坊,其中还有一位是皇亲国戚。

    不管周皇后怎么求情,包括那名皇亲国戚在内,全部抄家,流放辽东。

    huǒ yào在崇祯眼里,就是那粒半点也容不得的沙子,谁动谁死。

    这件事全天下谁都解决不了,福王世子也没招,对于朱舜来说却是再简单不过了。

    崇祯现在巴不得朱舜求他点事情,不就是公器私用的买点huǒ yào,又不是不给银子,也会认认真真的备案。

    一点huǒ yào罢了。

    也就是朱舜,换了别人,这个一点足够流放的了。

    huǒ yào组属于技术活,尤其是定点bào pò需要严格的训练,要对剂量有着精准的把握。

    组长的问题就交给杨百岁了,算是对他的一个考验。

    破碎组是对huǒ yào组炸出来的石膏块进行破碎,破碎成石子大小,甚至是砂粒大小,交给最后的碾机组。

    大明的小作坊经济,破碎石膏块,还是使用人力,招揽大量的苦力砸击石块。

    费时费力,每天的产值还低的可怜。

    针对这一点,朱舜派人给京师大学堂的六弟子毕明珪送去了一封书信,让他尽快搭建一套研究班子,在最短的时间内研究出来四大工业母机之一的蒸汽锤。

    矿石的破碎正常是用破碎机,没有破碎机,可以用蒸汽锤替代。

    只要四周建造好混凝土防护墙,防止飞溅的石子伤到人,就可以投入使用了。

    破碎组破碎出来的小石子,通过水道运输到碾机组。

    由碾机组碾压成粉末,石膏的生产基本上就完成了,接下来就是交给秤房称重,储存在库房里面了。

    碾机组的碾机很好解决,朱舜手里就有现成的碾机,只要把蒸汽磨坊的碾机进行稍微改装,就可以用来碾磨石膏碎料。

    只是磨盘的消耗就要快多了,毕竟蒸汽磨坊是用来碾磨面粉,这里是用来碾磨坚硬的石膏。

    经过三四天的研究,在加上实际测量得来的具体数据,大明第一家矿石蒸汽工厂,开始建造了。

    李州桥和一些擅长基建的天才学子,这段时间吃住都在矿石蒸汽工厂,激情满满的带领着匠人们建造。

    朱舜和杨百岁站在旁边观看,不免也被李州桥这些天才学子的激情所感染了,说话时都带着笑脸。

    石膏料的生产,很多难题都陆陆续续的解决了,现在剩下的最大难题,还是安全问题。

    现在已经是夏至时节,天气比较炎热。

    朱舜带着杨百岁坐在附近的一间凉棚里,舀了一瓢水缸里的清水,畅快的喝了起来。

    一口气喝了小半瓢,朱舜身上的暑气消去了不少,打开手里折扇扇着凉风说道:“石膏料最后碾磨成粉末,也会存在尘爆的问题。”

    “尘爆是什么,你应该知道吧。”

    杨百岁为了建设好厂房,专门去找监督建造了二十七处蒸汽磨坊的宋士慧,把建造的过程详细的问了一遍。

    从地基的挖掘,到蒸汽厂房的大小,就连公厕大致需要建造多大,都细致的问了一遍。

    真不愧是杨秃子的儿子,有了这份细心,即便是去辽东担任一名塘骑,也能干出一般成就来。

    尘爆的问题,宋士慧慎重的交代了三遍,杨百岁印象很深刻:“山长放心,一定安排匠人专门监察尘爆问题。”

    “还有疫防问题,也会建造好一系列的疫防建筑。”

    “只不过现在匠人的数量还没定下来,山长觉的多少合适。”

    朱舜决定放权给杨百岁了,就有培养他的意思,很多事情也就不会过问了:“匠人的人数,还有用谁担任管事,这些事情你可以自己做主。”

    “除了账房我会让家里安排几名账房先生过来,其他的你自己决定就行了。”

    杨百岁没想到朱舜给他的全力这么大,嘿嘿一乐,搓了搓手掌,准备大干一场,争取早日让三座矿石蒸汽工厂运作起来。

    水泥的原料生产,已经解决了,蒸汽厂房的建造又有李州桥和杨百岁在这里盯着,应该没什么问题了。

    朱舜走回了水泥厂,准备一次性的把水泥厂所有配套设施都建立起来。

    水泥有了,接下来就是混凝土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