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宝直播间:正文卷 第二十五章 和珅兄弟(求收藏推荐)
至于茶几,是紫檀木做的,属于清末的物件,不算什么极品,一百万以内的价值。
一通鉴定下来,周老对胡杨这个年轻人刮目相看,不再是看后辈的目光。
“来,我们先看看你的霁蓝釉笔洗吧!”周老开口道。
他也喜爱文房之宝,书房里面,各种宝物都有,笔洗也不是一两件。但他很早就想要一个霁蓝釉的笔筒、笔洗之类,只是没能如愿。
胡杨也不废话,将原本充当食罐、水罐的一对笔洗拿出来。
“还真是成对的,少见。”周老一看,吃惊道。
只见两个笔洗,一个周身有竹子的刻花,另一个则是梅花的花纹。
通常而言,笔洗都是单独的,没有人在书桌上摆两个笔洗,装逼也不是这么装的,真以为某些人说得那样?有钱什么都要备两个,一个用,一个丢?
“所以,它们应该是定制的。”胡杨开口道。
这就跟现在的定制版、或者说限量版的一样,更加珍贵。
“为什么要订做两个?”孙志东有点不懂,虽然说两个霁蓝釉笔洗的刻花不一样,但它们就是一对的,没有必要吧?
之所以判断它们是一对,主要是两个笔洗都有一句一句诗,合起来是同一首的。其中一个刻着:书山有路勤为径。另一个则是:学海无涯苦作舟!
“它们原主人,是两兄弟。”
胡杨此话一出,所有人猛地看向他。
“怎么说?”
这种猜测,也算合理,但证据才是最重要的。
“一开始,我也没往这方面想,直到看见这两个字。”胡杨将两个笔洗挪了挪,将分别落在两个笔洗上不同位置的两个字显示出来。
“珅,琳?还是两兄弟,谁呀?”孙志东皱眉,努力回忆,两兄弟都是名人的人物。
周老也同样的表情,忽然,他展眉惊呼:“和珅,和琳吗?”
和珅大家都很熟悉,清朝乾隆时期的大贪官,恐怕整个中国几千年历史,都找不出和珅那样的贪官,实在是太出名了。
不过,和琳这个人物,听说过的就没多少人了。
事实上,和琳也是个大人物,跟和珅是两兄弟。他是一位将军,后来因为战功,乾隆皇帝赐和琳三眼花翎,这是和珅都没有的荣誉。
“是他们?”孙志东也马上反应过来。
“和珅还有个兄弟?”华仔也是第一次听说,惊讶问道。
胡杨解释:“大家可能对和琳不甚了解,他跟自己大哥和珅,算是一文一武。说实在,和琳文化程度不高,也注定他只能靠着弓马才能出人头地。
跟和珅不一样,这个人在历史上的风评很高,骁勇善战,行事节俭。
之前,我就跟大家说过,这两个笔洗,是清朝乾隆时期的仿明作品,乾隆时期的名人,还是两兄弟的,分别有‘珅’、‘琳’两个字的,也就只有他们。”
听完胡杨的话,无论是周老,还是华仔、孙志东,或者直播间的观众,都服气了。
“这霁蓝釉,确实像是乾隆时期的。”周老点头道。
他对霁蓝釉瓷器也有研究,从元朝开始出现,霁蓝釉经历了元明清三代。每个朝代都有其特色,但后人好像更喜欢清代的霁蓝釉。
虽然元朝是霁蓝釉的开端,且烧制的工艺已经成熟,已经做到釉色稳定、釉面不开裂的特点,但元朝存在的时间并不长,遗留下来的作品较少,而且市场上多为仿制品,因此受到的关注并不是特别多。
明朝的霁蓝釉,也就宣德年间的最优秀,这一时期的霁蓝釉瓷器最大特点是里外都施满釉彩,且多为单一色釉。
到了清朝,霁蓝釉重新迎来了春天,霁蓝釉在整个清朝没有出现断代,尤其到了乾隆年间,霁蓝釉成了官方认可祭天瓷器的颜色,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周老看这对霁蓝釉笔洗的颜色,是明朝烧不出来的。
“仿明的?我一开始还以为是宣德年间的呢?”孙志东再次意外。
他主要是看到笔洗底部的款识,“宣德年造”,联想到明朝宣德年间,霁蓝釉也很出名,因此没有怀疑,所以刚才没有想到和珅兄弟,毕竟这是清朝的人物。
“看底足。”胡杨提醒。
周老点头:“没错,底足有珐琅彩的装饰花纹,是明朝所没有的。”
他很清楚,这时期的霁蓝釉较前朝不再是单色釉瓷,还加入了粉彩、珐琅彩等具有清朝特色的装饰技法,从而更近一步提高了清朝霁蓝釉瓷器的收藏价值。
无论是粉彩,还是珐琅彩,都是清朝才有的东西。
所以,眼前的这对霁蓝釉笔洗,只可能是清朝以后的物件。
“仿明、还跟和珅有关,这对笔洗的价值很高呀!”周老手指敲着桌子说道。
虽然是仿品,但也属于精品,在周老心中,这对笔洗的价值在百万以上。如果没有和珅这层关系,价值会折半。这就是名人效应。
“可惜,不是官窑。”周老有点遗憾。
虽然也属于精品,但只能算是民窑烧出来的精品,价值差很多。这么说吧!如果是官窑的话,这对笔洗起码都是五百万以上的。
“胡小哥,这两个笔洗,算一百八十万怎么样?”周老问道。
胡杨点头:“可以。”
他知道,霁蓝釉精品瓷器,有近千万的拍卖纪录,但那是官窑出品的,不能比。一百八十万,不算特别高,但也不算低,不吃亏。
直播间的观众们已经无力吐槽,主播赚钱也太恐怖了。
他们可是知道的,鸟笼加上这对笔洗,一共才花十万元。这鸟笼还没出手,里面的食罐、水罐就卖了接近两百万。
“之前,主播不是说六十万以上吗?这相差也太远了吧?看来,主播估价不怎么在行呀!”
“胡说什么呢?一开始,胡哥是还没看出,笔洗跟和珅兄弟的关系。但凡文物,只要跟历史名人沾上边,价值都会翻倍,不知道吗?”
“就是呀!”
“看得我也好想去学鉴宝。”
“算了吧?很枯燥的,一般人根本学不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