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中的农场:正文卷 第五百章 华夏制造
山区里的孩子是因为一直在那个环境里长大,身体的内脏器官早就适应了那个环境。
但是山下的孩子,本来身体就没长全,内脏器官都还没法承受突变的环境,所以还是得讲究点科学。
这个不是惯孩子,教育孩子得讲科学,要让孩子达到什么目的,得循循渐进。
再说在山区,海拔高的地对于生活在山下的人确实危险,那个不是人能控制的,所以没有必要让小庄去冒那险。
逍遥平淡的日子过了也没几天,农场的繁忙依旧,每天忙着秋收,特别是瓜果类的,虽然后来居上的蔬菜花卉占比达到了农场收入的一半,但是瓜果也还占了一半。
每天地里采摘的人,往机场,往周转库、储藏库转运的人都是络绎不绝,别看李赟家隐藏在葡萄园里,好像看不到那忙碌的场面,但是每天邮箱里都有当天的工作进度报告,光看那今天摘瓜678吨,入库200吨,发往魔都200吨,发往京城200吨,发往羊城78吨。
采摘香梨多少吨,发往各地多少吨!
采摘苹果多少吨,发往各地多少吨!
采摘石榴多少公斤,发往各地多少公斤!
采摘巴旦木.....
采摘开心果.....
这还是瓜果,还有蔬菜,花卉....
今年粮食不但有玉米,还有水稻呢。
水稻没割之前,李赟带小庄还去到稻田里拍照,只是收割时就没再去,不过没看报表,是李伟来说的产量。
这个产量还不是就挑了一亩单独测的,而是全部收割完,过完秤,再除以面积,得出的产量是亩产498公斤,就差4斤就到了千斤。
这个产量可以说是很高了,别看南方地区的水稻上来就是亩产一千多,有的还能到两千斤,但是那大米是真不好吃。
而农场的水稻是专用于温带种植,主打就是口味。
打下的第一场水稻,碾出的第一茬大米,李伟就给送来了一袋子。
晚上妈妈用的新大米做饭,快熟时,那大米的香味飘万里是夸张,但是在冯瑶姐家玩的韦欣可是闻到了,她和冯瑶姐是真的闻着味就回家了。
就连晚上从来不吃饭的冯瑶姐都吃了一小半碗的米饭,由此可见这大米的诱惑力极大。
有好的东西,李赟从来不藏着,必须得分享。
农场是专做高档瓜果的,自然就连粮食的包装也是很有档次。
真空包装,一公斤一包,然后五包装一箱。
纸箱的外面是用的亚光卡纸,上面就是农场稻田的美好风光,上面用好看的美体字印刷上农场出品字样,在侧面是标识着水稻的各种营养成分和一些国家要求的标准。
这个纸箱最显眼的还是在箱体的右上角绿色的绿色食品标志,并排的是有机食品认证的标志。
但是这个时候,有机食品在普通消费者的眼里还不太注意,而是关注的绿色食品标志。
在国外,人家是关注的有机食品认证,有这个认证的食品,就要比普通的贵上三分之一左右,如果是稀缺品种,甚至涨一倍的也有。
所以包装箱国内和国外的也不一样,现在农场的产品包装是分国内和国外两种。
不过有个可笑的事,让李赟听了实在是有点苦笑不得。
这个时期,在社会上,是对于西方国家崇拜的不行,在有些人的眼里,外国的月亮就比国内的圆,就连歪果人的屁都香。
有的在国外不知是干嘛的,可能是好不容易吃了几次农场的产品,那是好一个显摆,跟国内的亲戚吹嘘人家种的瓜那个甜啊1好吃!太好吃了!
有点还算孝顺的,还专门通过赟欣物流给父母发农场的产品。
由于专供国外市场的包装箱上没有汉字,全是外文,这样的包装在那些媚外人的推动下,成了高挡礼品。
在家的父母,有很多不认识外文的,这孩子寄回来的瓜果,就成了显摆国外生活优越的象征。
可是谁让遇上了还处在认真阶段的初中生呢,孩子刚学外文,看到箱子上全是外人,就认真的看起来。
正面、侧面看了个遍,有的认识,有的不认识,但是大概能看出来箱子里面装的是啥。
看完了这四个面,无聊之际,有看看箱子上面还是和正面的差不多。
翻过箱子来,看看底面,在箱底的右下角,有一行外文,字体很小,小的容易忽略的程度。
孩子的还齐心也重,非要看看个明白。
“madea”
孩子还小声的读了出来,在跟邻居显摆的老人,听到家里的孩子能看懂外文,又接着继续夸。
“看这孩子,多懂洋文了,说说那是说的是啥?“
初中生也是不懂,但是能看懂,made是制造的意思,a按说是瓷器的意思,但是主要还是华夏的意思。
连起来就是:“华夏制造。”
旁边还在夸着的奶奶(姥姥)听着初中生念叨着,头一遍没听清楚,但是为了显摆,还得知道什么意思啊。
所以又追问了一句:“是什么,什么意思。”
初中生也得显摆一下自己的外文功底。
“是华夏制造的意思,我靠,这瓜是咱们华夏产的啊”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