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秦二世:正文卷 第216章 为王者,当一声令下,举国皆从。
对于王翦的策略,嬴政点了点头,但是他并不抱太大希望。
在这个时代,有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想要彻底灭国,可以说是难上加难,就算是灭一国都难,更何况一举灭韩赵。
但是,赵王野心勃勃,拔剑出手,如今大秦首当其冲,不管是为了什么,都必须要戒备森严。
唯有如此,才能在关键时刻,让大秦立足于不败之地。
心中念头闪烁,嬴政心中松了一口气,有王翦在,一切应当无碍。
毕竟,这一次只不过是为了牵制赵王,亦或者说是牵制李牧。
……
“蒙恬,孤是不是错了?”
嬴政站在大殿之上,望着耸立的巨大石碑,眼底深处有一丝黯然神伤。
这一座石碑高六尺,与昭襄王的护法铁北碑遥遥相对,这便是当初秦王成婚立下的大婚约法。
秦王妻,非天下民女不娶,秦王不立后,只要是王的女人,便都是王妻。同时王女不得涉国事,家人族人不得为官。
这些对于大秦自然是好事,唯一对于大秦朝廷影响很大的便是,最后这一条:只要是王妻所生,不分嫡庶,皆为王子公主,贤能者继承公器。
“王上没有错,但是王位继承选择其贤能本是好事,只不过不分嫡庶,下一任秦王必然会在宫墙之内掀起腥风血雨。”
“到时候,王室之中,必将血流成河,而且这一制度不灭,每一任秦王即位,必然都会伴随着鲜血,伴随着刀光剑影,伴随着夺位。”
这也就是蒙恬,一般人根本不敢说这样的话,毕竟涉及王族,有些话一旦说出来,便是死罪。
“呼……”
长出一口气,嬴政微微一笑,道:“看来是孤当初缺乏考虑了,蒙恬,孤的几位公子,你也都见到了,你觉得立谁为太子合适?”
石碑约法有好处,也有坏处,甚至于,也说不上好坏,具体要看时代要求,当初秦王石碑约法,嬴姓支脉全体离开了咸阳。
以至于留在咸阳的只有秦王一脉,这保证了王权的顺利更迭,但是不分嫡庶,必将会引发王室兵戈,血流成河。
面对高高在上的秦王位,没有人不会动心,毕竟成则王天下,不成大不了一死罢了。
“禀王上,既然你问了,臣可以说,但是这不作为臣的立场,只是就事论事!”蒙恬目光一凝,沉吟了片刻,道:“王上诸子,扶苏性格温和,一旦我大秦统一天下,以扶苏为王,则可以休养生息,让我大秦得以延续。”
“还有一人,便是公子高,其人文韬武略,极为不凡,眼光之卓绝,用兵之犀利,都可以说是一时之选。”
“若以嬴高为王,则我大秦会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刚柔并济,因为他清楚,大秦有什么,缺什么。”
……
说罢,蒙恬便不在开口。
很显然,在他看来,除了嬴高与扶苏之外,其他人才华不足,不足以成为王储。
“扶苏与嬴高么?”
说到这里,嬴政不由得笑了起来,在他看来,扶苏才能中庸,却也未必不能为王。而嬴高锋芒毕露,强势霸道也可以。
“蒙恬,你与孤相交莫逆,今日孤交给你一件事,接下来我大秦将会整肃朝堂,为争霸天下做准备了。”
嬴政直视着蒙恬,一字一顿,道:“若孤在争霸天下的途中,不幸身亡,由你出面扶持嬴高登位。”
“诸子之中,只有嬴高才能完成统一天下的霸业,若是孤亲自统一天下,储君之位再看谁更合适。”
“诺。”
蒙恬清楚嬴政的意思,在这一刻,也没有推辞,他心里清楚,在这个时候,嬴政是下定决心,统一天下了。
……
“走吧,我们去看看李斯,如今郑国渠已经结束,郑国贵为大田令,李斯也到了重用的时候。”
将李斯凉了这么久,嬴政觉得也到了时候,毕竟中原大地之上,局势遭受变故大秦也将加快速度了。
“诺。”
点头答应一声,蒙恬笑了笑:“臣去备车,前往驿馆。”
……
郑国渠已经完工半年了,郑国也成了大田令,甚至于为了郑国的族人,秦王不惜大动战争。
然而,他还是一个虚职,虚任客卿,虽说每一件国事他都参与其中,但是并没有实际上得官职,以至于连府邸都没有。
如今的李斯,已经有了两个儿子,妻小远在楚国上蔡,他离家多年无力照拂,家里早已破败不堪。
甚至于,前些日子来信,两个儿子已经快到十岁了,却连蒙馆都进不去,只因为交不起几根干肉。
李斯心里清楚,只要将此事告诉秦王,以秦王的性格,一定会安置的妥当,甚至于比他想象中的还要好。
只是他心里不愿意!
没有多少理由,只因为他向往的是商鞅那般的名士之路,功业之前,一切坎坷不论。
“臣李斯拜见王上,王上万年,大秦万年!”见到嬴政屈尊到来,李斯心中激动无比,他心里清楚,他一飞冲天的机会到了。
“不必多礼,走去里面!”
“诺。”
……
三人坐定,李斯为三人奉茶。
“先生乃绝世之才,如今天地巨变,战争爆发不远,先生以为我大秦当如何?”嬴政之问,也是嬴政这些日子不解之处。
他能想通一部分,但是总觉得有些地方不敞亮,于是,他起了询问李斯的心思,毕竟嬴高远在洛阳。
闻言,李斯看了一眼蒙恬,见到蒙恬点头,随及朝着嬴政,道:“王上,看似头绪繁杂,却只需要一点便可以豁然开朗。”
“敢请先生教孤!”
看到嬴政坚定的目光,李斯心头一动:“当以构架庙堂为主,只有朝廷尊于王上,才能如臂使指。”
“只要王上彻底掌控大秦,必然会王天下。”
听到这里,嬴政长身而起,朝着李斯肃然一躬,道:“孤愿闻先生谋划,还望先生不吝赐教!”
“选择新的丞相,廷尉,长史,上将军,执掌秦国大权,一声令下,举国皆从——!”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