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秦二世:正文卷 第522章 这是一个父亲的请求!(第二更求推荐,求订阅,求月票)
一直都是以八成代替十成,谨慎无比的嬴高居然在这个时候说出了十成把握。
这等于这件事必然是真的。
一念至此,王翦心动了。
毕竟这是一笔很大的利益,从嬴高的表情来看,甚至于比咸阳城南的开发,更为的暴利,心中念头一动,有了参与其中的想法。
王翦是一个极为的谨慎的人,他清楚,王氏如何的富庶,秦王根本不在意,若是秦王见到自己追求财富而不是追求兵权,才会真正的放心。
虽然有嬴高在前面顶着,他们十有八九不会出现功高震主的局面,但是他们军武世家,需要从一开始就防备这一点。
一想到这里,王翦朝着嬴高,道:“公子这驰道是否允许私人商贾参与其中?”
闻言,嬴高就清楚了王翦的想法,在心里思考了半响,嬴高方才摇了摇头:“老师,虽然说没有限制私人商贾参与,但是学生不建议老师参与其中。”
“学生之所以介入,那是因为学生是王室中人,而且剑南商会之中也有一部分属于父王,最重要的是,若是日后父王看重这一块的收益,想要以王权拿下。”
这一刻,嬴高直视着王翦,道:“到时候,老师会损失惨重,一旦驰道之上的收益一大,在加上老师也了解父王,中原统一之后,大秦绝对不会收刀入库,马放南山。”
“到时候,有战争爆发,而国库没钱,一旦到了那个时候,就不是学生亦或者老师能够阻拦的了!”
有一话嬴高没有说,这里是大秦,纵然是经济法会出现?但是面对秦王?特别是兼并六国完成统一中原大业的始皇帝而言,都不过是一句话的事情。
驰道这一口饭太大了?不是王翦能够吃得下的。
说真的就算是嬴高都没有资格?只不过,若不是他的身份特殊?这个时候,秦王政就算是砸锅卖铁也不会让他参与其中。
其实嬴高这个时候他明白了一些嬴政的想法。
大秦重本抑末是百年不变的国策?但是在今日?因为嬴高嬴政却退步了。一开始,嬴高一直以为这是驰道带来的利益所导致的,但是当他静下心来就清楚了,驰道带来的利益尚未实现?这根本就是虚无缥缈的。
秦王政这样的绝世之辈?绝对不会彻底相信的。
他之所以同意,只有一种可能,那便是自己的身份。
大秦公子的身份。
.........
咸阳宫。
书房之中,嬴政抬头看了一眼赵高,道:“公子高去了何处?”
“禀王上?公子高去了上将军王翦的府邸!”赵高朝着嬴政肃然一躬,道:“由于是上将军的府上?臣等不敢靠近,故而不清楚公子与上将军的谈话!”
“嗯!”
点了点头?嬴政对于此不置可否,他心里清楚不管是嬴高还是王翦?都不是罗网能够监视的?两个人手中都有强大的暗中势力。
只不过因为身份问题?一直都是在不显山不露水,放任罗网肆虐。
“下去呗,孤知道了!”
“诺。”
在赵高离开之后,一旁的郑国方才对着嬴政开口,道:“王上,重本抑末本来是我大秦的国策,自从商君变法以来,一直被坚持。”
“为何王上,突然支持公子,打算破了这一次传统?”
“哈哈哈.......”
大笑一声,嬴政看着郑国,道:“公子高也没有说错,秦法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大秦的国策也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因地制宜。”
“而且这个国家迟早都要交给公子高,就算是现在坚持重本抑末的国策,但是在他的手中迟早都要改变,与其这样,还不如从现在开始,让他循序渐进。”
说到这里,嬴政神色之中出现了一抹溺爱:“在现在开始,就算是除了问题,还有孤来抗,不至于一下子就压在他的身上,以至于朝堂不稳。”
“而且最重要的是,孤觉得嬴高的策略能够成功,若是收心商贾以及农人,在加上大秦学宫培养的士子,以及公子高不断地进行的提升百工的地位,唯有如此,将士农工商都包括进去,大秦才有万世的可能。”
嬴政不愧是千古一帝,所思所想,与其他帝王截然不同,而且这样的人,对于自己极为的自信。
他认为自己能够镇压一切。
此时此刻,嬴政是将嬴高当做的了大秦储君来培养,可以说从这一刻开始,整个大秦之中,除了嬴政之外,再也没有人能够动摇嬴高的地位。
纵然是长公子扶苏从九原之上归来,也一样。
在大秦选择一个储君,是极为的艰难,也是极为的慎重的事情,要不然,大秦也不至于六世没有出现一个昏聩之君。
郑国目光闪烁,他不反对这个决定,嬴高此人有大气魄,同样的高瞻远瞩,绝非一般公子可比。
在他看来选择嬴高是最好的选择,毕竟在大秦,不管是长公子扶苏还是将闾都不是嬴高的对手,更别说是后面的其他人了。
等到他们都长大成人,嬴高早已经大势已成。
这一刻,得到了嬴政的明示,郑国也就理解了嬴政这段时间的所为。
这一切让人难以理解的举动,都是嬴政在培养大秦储君,这样一来,一切感觉不值得的地方,一下子就变得值得了。
“王上深谋远虑,臣下明白了,臣会尽力配合公子!”
作为驰道的设计者,郑国自然是清楚驰道的修建到底有多困难,绝对不像是嬴高说的那么简单,这一条路上,注定尸骨遍地,血流成河。
“嗯!”
点了点头,嬴政看着郑国叮嘱,道:“公子高年少,在这事情之上又不擅长,爱卿此去多帮帮他!”
“诺。”
这一刻,郑国没有惶恐。
他心里清楚,这一刻嬴政得身份是一个父亲,对于自己的请求,也是对于自己的儿子的爱护。
郑国正是因为清楚这一点,才没有推脱,这是一个父亲的请求,他没有拒绝的余地。
只有点头答应,才是最好的回答。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