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之问道长生:正文卷 第二百一十章 临危受命
对于黄志道的判决,除了仍旧处于呆愣状态的杨田氏,在场众人无一不拍手叫好。
这件事情,对于杨田氏来说,无疑乃是一个巨大的打击,这个坎,她将很难过去。
如果一直走不出去,势必会发生难以预料的后果,可能终日郁郁寡欢,也可能陷入魔怔。
但无论如何,这件事情也只能是她自己挺过去,没有人能够帮得了她。
常言道,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这句话用在这里,倒是再合适不过了。
“谢大人替亡夫声张正义,如果不是大人,那亡夫可就真的枉死了。”
杨柳氏也没有想到杨独会因为自己当初的拒绝,而陷入偏激。
如果没有杨田氏将她告上公堂,那这件事情的罪魁祸首杨独,或许就会永远的逍遥法外。
就连杨独自己都没有想到,本来应该天衣无缝的事情,被自己的老娘一搅合,竟成了他的催命符。
……
长安城的某处,两个中年男子相对而坐,正在下着围棋。
两人衣着华贵,脸色肃穆,在走完最后一子之后,左侧之人说道:
“被我买通的那个游侠,至今音讯全无,只怕是凶多吉少了。”
右侧之人沉默了少许,说道:“看来那黄志道也不似表面上的那般简单。”
“就算他有所隐藏,那又如何?反正我们前几日也仅仅只是一次试探,能成的话,能为我们省去不少麻烦。”
说到这里,左侧之人忽然话锋一转,冷冷的说道:“就算不能成,我们要解决一个小小的知府,还不是易如反掌吗?”
右侧之人笑了笑:“哈哈,莫老弟,最近发生了一件大事,你可听说了吗?”
“恕小弟愚钝,还请左大哥明示。”
“就在今年,渭南大旱,百姓颗粒无收,大量的灾民,涌入了长安,以及长安城外,只是这赈济灾民的人选,却迟迟没有定下来。”右侧之人说道。
“你是说……”左侧之人似乎是想到了什么,脸上不禁流露出一抹喜色。
“不错,依我之见,黄志道正是处理此事的最佳人选,他不是刚正不阿吗?”右侧之人的脸上也露出了一抹富有深意的微笑。
“那我们明日上早朝,便一起联名举荐,相信陛下为了大局着想,一定会选择让他前去赈灾的。”
说到这里,两人顿时心照不宣的会心一笑。
这可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苦差事,明眼人都知道,眼下国库亏空,可拨不出救济灾民的款项。
就算国库还能拨出一些救灾款项,但也支撑不了几日。
如果在国库充盈的情况下,势必会有无数的人,想方设法的进来分一杯羹,他们发的国难财,多这一次不多,少这一次也不少。
但这次是真的没有油水可捞,一旦他们处理不当,到时被陛下怪罪下来,丢了官职事小,只怕因为办事不利,而丢了性命。
那数万的灾民,可不是小事,哪怕是权倾朝野的官员,对此事都是避之不及,没有赈灾款项,也就意味着无法安置灾民,在生与死面前,那些灾民只怕会做出一些过激的举动。
甚至……造反!
一旦发生了这类事情,哪怕这件事情的主要责任不在负责之人的身上,到时候也势必难辞其咎。
……
一夜无话。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
就在黄志道正准备前往衙门之时,便接到了来自宫中的传唤。
黄志道虽然有些不明觉厉,但还是不敢懈怠,只是稍微收拾了一下衣着,便连忙向宫中赶去。
到了宫外之时,黄志道有些为难的说道:“易小友,这宫中寻常之人是不能进入的,所以接下来就要委屈你在外面稍等片刻了。”
易安摆摆手,道:“无妨的。”
直到入了大殿,黄志道感受到了几道向自己投来的奇怪目光,不禁心生古怪,心里有种不妙的预感。
“微臣,参见陛下。”
“爱卿平身,这次传你前来,乃是为了一件重中之重的大事,需要交托与你。”林英开门见山道。
“不知陛下所说的乃是何事,臣愿意尽力一试。”黄志道闻言不禁一愣,但很快便恢复了常色,陛下方才乃是不容拒绝的口吻,这也就说明了这件事情没有商量的余地。
看着陛下郑重的样子,这件事情应该不是小事。
只是这般重要之事,如果在平常,是断然不可能交托与他的。
毕竟,他的官职甚微,还没有介入这种大事的资格。
所以,今日之事,才让他有些摸不着头脑。
不过,陛下既然这样做,就一定有着什么特殊的用意,他相信陛下是不会害他的。
“渭南发生了旱灾,数十万百姓流离失所,最近更是有不知凡几的灾民试图涌入长安,接下来,朕要的便是让你全权处理此事,任何胆敢阻挠赈灾之人,你都有先斩后奏的权利,你接下来需要做的就是安抚长安附近的灾民,等到渭南的灾情有所好转之后,这件事情自然也就迎刃而解了。”林英有些头疼的说道。
为了这件事情,他最近可是彻夜难眠,这可是有损国本的大事,一旦造成不可挽回的动荡,势必会给本就摇摇欲坠的雁北王朝雪上加霜。
安抚灾民,只不过是需要做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但要想真正的化解灾难,还是应该从源头上去解决灾害的发生,毕竟赈灾就代表着灾害已经发生了,必定会有所损失,并会造成人心惶惶,只有化解灾难,才能彻底让民心安定。
……
(一会修改了再看)
为了这件事情,他最近可是彻夜难眠,这可是有损国本的大事,一旦造成不可挽回的动荡,势必会给本就摇摇欲坠的雁北王朝雪上加霜。
安抚灾民。
但要想真正的化解灾难,还是应该从源头上去解决灾害的发生,毕竟赈灾就代表着灾害已经发生了,必定会有所损失,并会造成人心惶惶,只有化解灾难,才能彻底让民心安定。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