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仙从钻木取火开始:第五卷 有客自远方来 572、【方长的建议】
“啥情况,这里什么时候变成了这个样子?”
对于面前的这幅景象,章山神毫无心理准备,他首先观察了下周围的环境,确认大致地势没问题。在知道自己并未被手里的白色棋子送到陌生地方之后,章山神心里松了一口气,他视线微动,便发现了旁边有相熟的同僚,正和自己前后脚出现在这片河谷里,。
章山神轻轻移动了下脚步,凑到对方身边,悄悄地问道:
“老李,周围这啥情况?五天前咱们请假过来确认场地的时候,周围还是光秃秃的山啊,今天怎么就忽然变成了园林的样子?”
旁边被他称呼老李的人,也是这次会议比较靠前序列的发起者,他比山神章淳镇定许多,略一思索,便窥见了其中机要,转头安慰章山神道:“莫要惊慌,其实想一想就明白,你看周围前来观礼这些,里面有多少高人大能?做出此种局面也属平常。”
章山神顿时也明白过来,他肃立当场并整理了下衣服,笑道:“是我紧张了,既然有高人出手整治出来这番局面,也是好事。毕竟咱们人手不足,也难离岗太久,无法对场地做出调整,算起来也是有些怠慢客人们。”
在山上人们的眼中,山间河谷中的景象蔚为壮观。
由于提前就约好了准确时间,而有修为的人靠灵觉计时都很准,所以各路神祇们差不多都在这个时间段来到了河谷里。他们手握棋子,一片片地出现在河边的平地上,很快河谷中便密密麻麻塞满了各路城隍、土地、河神、山神等等。
这个距离对于修行人来说十分近,上面长廊里面的观礼人群们,纷纷在入场的神祇中间,找到了自己相熟的那些。不过碍于入场尚未结束,大家也担忧会被凭空出现的神祇砸在头上,所以俱都坐稳了,用眼神盯着场内。
也有眼尖的人,发现突然出现在场地中间的神祇们,手中俱都抓着两粒棋子,有那提前听说过的人,便知道这是让天下神祇们能够瞬息万里的关键,遂当做趣闻说与身边的人。
在之前各地纷纷茫茫的书信往来之中,在神祇们到场之前,便公推了此时任皇都城隍的李秋山作为主持,以便按照事先大家都没有意见的流程来举办这次会议。其实皇都城隍负责的事情很简单,因为大家商议好的原则是,所有到场的人只要想发言,便一定有机会发言,只是需要保证同时只有一个人在讲而已。
不过这时候,作为主持的李城隍,颇感一些压力。
毕竟前来观礼的各界人士,已经将周围的山坡搭建的宛若园林,而自己这些神祇们所站的地方,还是一片荒芜的乱石滩,这鲜明的对比之下,实在有些跌份。
估摸着人差不多齐了,李城隍高声说道:“之前人手不足,也没有时间,未曾对这片场地进行规整,如今大家都在,这次大会也不知道要开多久,我们不如即刻动手,将会场好好地调整一番?”
神祇们早就心中有想法了,听到这个倡议,轰然称喏。
于是大家一起动手,施展出各自的手段,便开始平整土石、调节地势与河流走向。而见到神祇们入场已经结束,山上长廊里的不少人,也走下山坡寻找熟人。这个时候不帮忙也说不过去,于是大家一齐动手,将这片荒芜的山谷建的恢弘靓丽。
所有的地面,都被塑成了方形石板的样式,平整的广场一直联结到长廊根脚处,宛若一体。原本在这块范围内稀疏的花草树木,被聚集在一起,做成了个个花坛点缀在广场上。河流被强行拉的笔直,两侧架了栏杆,并有七座无墩石拱桥飞架其上。
山谷的北侧建造了个高台,上面无座位,只有中间一座七尺见方的莲台,作为有人发言时候站立的位置。台侧倒是有桌椅,却是给作为会议主持的皇都李城隍留下的位置,以便他主导发言次序。
高台下面,则是密密麻麻的八人大圆桌,每张桌子周围有八个石椅。原本神祇们只是造了一排排的椅子,不过前来观礼的修行人们表示,可以将供应饮食茶水点心的事情负担起来,所以场内才将排座改成了圆桌的样式。不过这样一来,从空中俯瞰,会场倒像要举办一次大型宴席。
………………
会议的消耗的时间十分悠长,原本来这里的神祇们,不得不集体请示天地延长假期。整个会议过程倒是很是热闹,所有神祇们都踊跃发言,表达着自己的见解,然后由在场的神祇们进行表决,只要超过半数,便为天地所认,作为新的规则。
他们还给前来观礼的人,提供了发表建议的机会,只是不进行表决,而是由感觉观礼客人所说有道理的神祇提案进行表决。这套流程倒是有种粗暴与精巧交织的感觉,倒也确保了这次会议会被顺利进行。
前面几天里,最重要也是最先被表决通过的,便是要成立天庭,并由天庭笼统的组织天下势力,应对鬼界合并之事。两界相合,是关系到天下安危的大事,所有人都不得不谨慎应对。
接下来,相比于成立天庭这件事本身,更为耗费时间的,则是天庭里面应该有什么职位,以及天庭本身有什么权力和义务。各方意见不一,还好表决的过程简单快捷,终于在几天内讨论出来了大致的范围。
不过此时,方长想到了什么,于是在当日的观礼客人们发表意见的环节最后,他站了出来。
主持会议的李城隍,当即便示意方长上台讲述。
方长一迈步,瞬间到了莲台之上,这手着实让不少识货的人咂舌,毕竟如此不留烟火气息的姿势,须得极深的修为才能做到。
他像之前的那些人一样,高声说道:
“前不久,我出门游历了一趟,结果在海边一处州府,发现那里已经连年大旱,赤地千里。虽然干旱最终被解决,但这样无序的雨水气候,动辄伤害耕种的百姓,实在是太过粗放与不妥,天庭是否应该将此事也担管起来?”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