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手机站m.dajiadu8.com,服务器懒得转移了,凑合看吧!没收益,所以空间有限,请见谅

首页

历史军事

绍宋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

绍宋:第一卷 第四十一章 应变

    秋蝉尚鸣。

    听到大太子完颜斡本的询问后,秦桧打了个寒颤,却并未直接回复,而是先用目光扫视了一遍与会众人。

    且说,这里是燕京尚书台,大家盘着腿在这里开会本就是少年国主在位数年间的政治习惯,而如今国主虽已经十七岁,算是成年一年多了,政治影响力也在渐渐增强,可在三位太子身前依然不够看。

    再加上大金国本有部落民主的旧制度,故此,无人对这种代表了大金国最高政治权力的会议模式有什么疑义。

    南方赵宋那里,不也有什么秘阁吗?以至于赵官家一年不回来,都不耽误事。

    据说,就是跟大金国学的。

    而今日,除了国主完颜合剌例行并不在此处外,晋王领都省首相……也就是三太子完颜讹里朵了……也带着一些中枢要员去了真定府遥控局面,所以,此时在这里参加这场会议的不过是寥寥数人:

    太师、辽王领平章军国重事,也就是大太子完颜斡本;

    魏王领枢密院正使,也就是四太子完颜兀术;

    都省副相,实际上的汉化改革推动者,大金国实际上的政治庶务执掌者完颜希尹;

    翰林学士、内制,实际上代表了十七岁国主,本身也是燕云汉人领头羊的韩昉;

    都省都承旨,领户部侍郎,完颜希尹的实际副手,从齐国转任的洪涯;

    枢密院都承旨,兼礼部尚书,乌林答贊谟;

    燕京新军左副都统,万户乌林答泰欲;

    此外还有四位,分别是完颜挞懒、完颜乌野、完颜银术可、完颜蒲家奴,却又是典型的新面孔加老面孔了。

    这四位中,不到四旬的‘秀才’完颜乌野是新面孔,但他的上位是意料之中的,因为他本就是国主的女真老师,是国主的心腹,而且是近支宗室(挞懒亲弟)加汉化先锋,外界认为是完颜希尹继承人的……如今随着国主成年,当然要有这个新任工部尚书的一席之地。

    但是完颜蒲家奴、完颜挞懒、完颜银术可三个老家伙重新回到核心权力周边,却又不只是小国主想借助这些人本事对抗三位伯父的缘故了,而是整个执政集团碍于大局与形势不得已而为之——无他,今年年初,刚刚过完年,一场倒春寒,直接让瘫在炕上的前国主吴乞买一命呜呼,去见太祖完颜阿骨打去了。

    吴乞买可跟他的儿子不是一回事,这位到底是开国后第二位国主,早在阿骨打时期便是国家支柱,替阿骨打稳定后方的。后来在位期间也完成对宋的前期侵略,造成了靖康之变,算是替金国夺取两河以作腹心之地,同时还在任内完成了国家权力的部分对上集中,安抚整合了关外形形色色的部落势力。

    晚年虽然政局失控,但那也是非战之罪,离开燕京准备回自己政治大本营的路上,风一吹就瘫了,能怪谁呢?

    这个真的是没办法的事情,娄室那次来尚书台就说的很清楚了,他们那群建国时期的‘老人’,从阿骨打以下,普遍性是小时候吃够了苦,青年和中年又多在战场上拼命,说死就死,真就那么无奈。

    开国名王大将凋零不断是客观事实。

    总而言之,吴乞买的政治成就摆在那里,又没有什么失德的地方,即便是完颜兀术搞了政变,三兄弟也没有敢否定这位,而是将那次政局失控推到了粘罕身上。后来想殄除吴乞买的直系势力,也要搞钓鱼执法,都不敢碰吴乞买的。

    所以,吴乞买一死,立即就引发了严重的政治动荡。

    具体来说,便是原本就对迁都和重用汉人严重不满的关外金国旧势力立即丧失了忍耐度,借着此事在关外搞起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有些干脆就是暴力不合作运动……影影绰绰的就说了,老国主死了是因为儿子被奸贼害了,忧愤交加什么的。

    这种情况下,偏偏燕京这里还要面对南方的压力,而且国家正在下大力气搞的十个燕京新军万户,本身就是一半关外部族一半燕云汉人的设计,那就更没法在此时跟关外翻脸了。

    最终,就好像赵官家也得去安抚什么东南在野党一样,大金这里也选择了安抚关外部族……大家都自有国情在此的……首先便是承认吴乞买的政治功绩,庙号大金太宗皇帝,具体谥号是体元应运世德昭功哲惠仁圣文烈皇帝。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谥号还是秦会之本人给想的。

    其次,便是私底下放弃对高丽奢侈品走私的管禁,同时大力优赏关外部族首领。

    最后,也是没办法,便重新启用了这些未必代表了关外部族利,但却能够得到关外部族认可的老派人物。

    当然了,完颜银术可虽做了名义上的燕京新军大都统,但实际上燕京新军分为左右两部,分别完颜挞懒和乌林答泰欲所领,他能指挥得动自己那几千旧部了不得了。

    完颜蒲家奴做了都省副相,但实际上就是个摆设,完颜希尹在那里,怎么可能轮到这个老货插嘴政务?

    唯一值得一提的是完颜挞懒,此人到底是之前首鼠两端,多次投机,再加上此次大局所致,以及他本人终究算是近支宗室,尤其是燕京新军里的老底子上还有一个没法在政治上恢复前途的完颜活女,这就更给了他机会,所以这一次算是正儿八经重回中枢权力核心了。

    当然了,燕京新军那里全是新兵,活女没法往上了,却也不代表他就那么好拿捏,早就没了军中爪牙的挞懒想要在新军中建立势力,恐怕还是需要时间的。

    所以,即便是重回权力中心,挞懒也老实了不少,万事都跟着三位太子走,绝不越矩。

    最后的最后,在座之人,当然还少不了一个枢密院副使,实际上作为几位太子政务、谋略副手,全方位参与金国各项事务的秦桧秦会之了。

    放在一起,此时恰好十二人。

    转回眼前,蝉鸣依旧,秦会之看了一圈人,脑子转过一圈信息,实际上却只是瞬间而已,而他只是稍微顿了一顿,便朝大太子完颜斡本正色出言:

    “辽王殿下,你是想问宋人邸报上的那些东西是真是假,还是想问宋人到底会不会渡河过来?”

    “都想问。”完颜斡本也算是养出了气势,直接在蒲团上催促了一句。“真假也想问,渡河也想问……先说真假,再说渡河。”

    秦桧点了点头,从容应对:“若是这般,好让两位大王以及诸位同僚知道,下官以为,邸报上的讯息真假便是赵宋官家本人自己恐怕都说不清楚。”

    其余十一人,除了一个完颜希尹面不改色,似乎早就醒悟外,剩下十人皆是一怔,然后才若有所思。

    “事情摊开来说,其实简单至极。”秦桧看了一眼完颜希尹,见对方似乎不屑于作这种讲解工作,这才继续说了下去。“那便是文书是文书,实际是实际……不管是大宋还是大金,既有都省、枢密院、御史台、六部、九卿、五监,还有学士、舍人、秘书郎,乃至于诸行军司、统制司、皇城司之类,几千年的制度皆是如此,天下林林总总之事总是能找到人管的……譬如早在赵宋仁宗朝,有三司使总揽财略,一年之禁军账目,能细致到一文钱,也写成了奏疏,上了记录,但仁宗朝的军费果真这般精细清楚?”

    剩下十人,也彻底醒悟。

    完颜挞懒更是当即摇头哂笑:“俺便说嘛,这大宋朝如何这么有本事的?那个赵官家到江南行捺钵之事,一年才回来,结果一回到中原,从南京走到东京,不过半个月的功夫,居然能将国家内政外交、后勤军需全盘收拢的那么妥当?原来只是文书。而文书嘛,这么多衙门官吏,只按规矩报上去,便总有说法的。”

    “便是如此也不可轻视。”完颜希尹终于插嘴,却是严肃提醒在座之人。“我且问诸位,有文书好,还是没文书好……是细致到一文钱好,还是粗疏到一百贯也可四舍五入的好?有制度、有官吏、有文书,才能在出了事情时按图索骥,才能在想做事的时候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调度起来。而若是没有文书,那赵宋官家便是想在邸报上吓唬咱们都不知道该如何吓唬!”

    希尹这般严肃,挞懒当即讪讪,其余众人闻得希尹好像在教训小孩子一般论及所有人,也都有些不满,但却无人表露。

    “不错。”秦桧随即缓缓接口。“况且,那赵宋官家在邸报上的言语,虽说是存着吓唬咱们、勉励自家的目的,但未必就是真吓唬人欺瞒人的假话……下官只是想说,这种事情咱们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查证,而赵宋皇帝也不可能如他在邸报上那般自谓的对国政军事了如指掌,大家谁也不要将上面的具体内容当真罢了。”

    众人闻言,多是点头感慨,便是洪涯,在饶有兴致的打量了一番秦会之后,也立即颔首不停,状若思索。

    说白了,这燕京尚书台里的人,基本上没有傻的,便是空头如完颜蒲家奴,那也太祖时期领过兵的,而且还一度做过完颜粘罕的副手,只是后来被希尹取代而已。

    而且,秦桧和完颜希尹分析的也很直接,道理也很简单,没什么难理解的。

    就是这样嘛……不然还能咋地?

    要知道,这年头是很难存在那种理想化、死士一般职业间谍的,不是说没有相应的爱国人士,也不是说不能派出相应的人去做相应的活动,而是说交通条件和信息传递条件使得这种行动效率极低,根本没太大意义。

    实际上,自古以来,所谓间谍这个概念,更多的是兼任……比如说小股武装侦查、袭扰部队,他们去侦查去破袭,当然是典型的‘用间’。

    再比如说国家间的使者,到地方去试探对方的政治态度,沿途侦查地理,观察军事布置,也是理所当然的间谍行为。

    还比如说有投机实力的高阶文官与军队首领,乃至于是资格当墙头草的部族甚至首鼠两端的第三方国家,在特定时期选择传递一定信息,乃至于临场反水……这都是标准的间谍行为。

    至于极少数身在曹营心在汉的那种,也多只能去做法正、张松,去当耿纪、金祎,而即便是法正、张松也需要刘豫州入蜀才能发挥作用的,是需要对应的军事、政治氛围的……而现在宋金两国沿着一条黄河对峙,双方的政治大本营隔着千里,基本上已经将那种纯粹的间谍行为给压制到了极低层次。

    郑亿年临走前肯定是接了所谓标准间谍任务的,但一回去就是赵官家的忠臣了,包括跟着他的高庆裔啥都没干也就老老实实回去了。他兄弟郑修年从南方过来之前,更是在皇城司那里挂了号的,现在也算是大金朝高官,另一个挂号的洪涯更是坐在这个尚书台里,但他们真算间谍?

    不过是存了个种子,等待时势催发而已。

    而回到眼下的宋金对峙大局上……前线低烈度的军事侦查肯定没停过,小股渗透也肯定有,但只要北伐没有骤然开启,那绝大多数沿河军事情报就一直没什么作用……因为很快就会过期。

    所谓大事瞒不住,小事没价值。

    至于说非想搞点对方腹心的高阶政治消息,则大宋那边连太行义军都难指望,不如指望高丽人来的爽快,而大金国这边更磕碜,他们还不如看对面的邸报。

    但现在邸报也信不得了,因为对面的赵宋官家就是瞅准了邸报已经形成信誉和舆论威力,所以开始利用这个糊弄人了。

    甚至,这个糊弄未必全是针对女真人的,说不得还有针对宋人自己的。

    南方老百姓一看,这么细致的军事布置,几十万大军的排列,几千万贯的军事储备……包括这个披甲率不到十成十到底算自曝家丑还是吹牛都不好说。

    当然,话至于此,尚书台内的众人依然没有解决那个最直接的问题。

    “那就越过此事。”完颜斡本眼看着秦桧糊弄过去了一个问题,心中多少有些不爽利,果然继续追问。“秦相公,你只说赵宋此番会不会渡河北伐吧!”

    秦桧再度沉默了片刻,然后干脆的回答了一个字:“会。”

    尚书台大殿内,秋蝉不停,完颜斡本以下齐齐失声,唯独完颜兀术一人面色不变。

    “怎么说?”半晌之后,一旁韩昉实在是忍耐不住。“秦相公不是说那邸报上讯息真假不定吗?”

    “真假不定的是内容,但无论真假,都说明这位赵官家对内对外,都摆出了姿态来……他为何要弄那些事情?还不是要恫吓你我?还不是要给自家打气?”

    “既然是恫吓……”

    “韩公没有明白本官的意思……这件事无关他是恫吓还是示弱,也无关邸报内容是真是假,关键是,这个赵官家从建炎元年淮上开始,就没有在行事上有半分犹疑过!”秦桧忽然扬声以对,惊住了殿内诸位金国权贵。“淮上扼八公山,拒四太子,是为了存身!南阳遁出,鄢陵夺军,击破鲁王(完颜挞懒),是为了立足!尧山决战,亲迎越王(完颜娄室),是为了争运!覆灭西夏,臣妾辽蒙,是为了夺势……一步步、一层层,不管他心中如何想,咱们也不知道他如何想,只说此人事到临头,可曾有过半分犹豫?!可曾过有半分不敢赌?!可曾有过故弄玄虚,却不做事的?!”

    满殿寂静,便是殿外秋蝉也似乎被吓到,只有秦桧一人厉声不断:

    “细细一算,距离上一次西夏大战已经三载了,距离此人登基也足足八载有余,若是计量宋军两国开战,那更是足足十年了……诸位,便是邸报上的内容再不能信,三载时间,他是不是也扩了军、存了粮?是不是终究去南方安抚了东南一整年?是不是积八年之功,蓄十年之耻,然后只待北伐了?若是只待北伐,那便该问他为何不来伐,而非问为何要来伐?!下官敢问诸位一句,他兵马已蓄,后方已定,到底为何不来伐?”

    言至此处,秦会之面色严肃,环视众人,却是在座中下了结论:“下官在此间只有夫妻二人,便就此押上我们夫妻性命做个定论……这赵宋官家便是在虚言恫吓,那也是为了渡河北伐而虚言恫吓!”

    “若是来伐,又是什么时候呢?”半晌之后,四太子、魏王兀术越过了这个问题,打破了沉默。

    “或许明日便来,或许明年春后……”秦桧依然毫不含糊。“不过若无时事动摇,应该是明年春后多些。”

    “这又怎么讲?”兀术面色不变。

    “邸报虽然不足信,但有些东西却不得不信……如南方御营三十万众定额满员的旨意是今年上半年才定下的,所以想要事成,最少得秋后初冬;又如冬日间将今年秋粮转运入仓,上下才会心安。”秦桧对答如流。“这两件事情,赵宋不可能瞒过去,也没必要瞒。”

    “确实如此……但为何不是满员、入仓后的冬日便发兵,而是春后?”坐在最上首的辽王完颜斡本皱了皱眉。

    “最主要是黄河。”不待秦桧开口,旁边兀术便直接做了解释。“黄河有两处故道、四条分岔深入河北,大名府更是被两条故道夹住,宋军若要倾力北伐,不可能放弃水上优势的,而黄河一般有两次枯水期,使大船不能进入黄河旧道……一次是盛夏,上游常有雨水少的事情,不过到底枯不枯,还要看运气;而另一次自然是隆冬,不光是水深,还有结冰的缘故。除此之外,南方比北伐春耕早,他们春后便来,也可以打个时间差。”

    兀术既然说话,众人皆忍不住稍微打量了一下这位魏王……那意思很显然,对于这件事情,这位四太子其实早有成熟的思索与看法,而且跟秦桧不约而同。

    而若是如此,那就更让在场之人信服了。

    实际上,没有南方用兵经验的完颜斡本听完后便登时醒悟,继而稍作总结:

    “如此说来,赵宋北伐势在必行,但除非是有什么大的事端出来,否则十之八九还是会明年春耕后再来?眼下这一波邸报,更多的是虚言恫吓,好让我们疲于应对?”

    “但也不得不防。”挞懒再度表了态,却是说了句废话。“若哪里真出了大疏漏,以南方这个赵官家的为人,必然毫不犹豫,直接渡河……”

    完颜斡本点了点头:“可也不能被调度的过了分,什么事都要拿捏个度,老三去镇定府,足以对太原、西京(大同)、大名府、隆德府做个统筹……关键是咱们在燕京这里,要做好全部准备才行,该搜罗粮草便搜罗粮草,集合兵马、汇集头人、清点军械也都不能少。”

    “要提前准备好名录,准备随时动员签军……半当军士补充,半做民夫使用。”完颜希尹叹了口气,也提出了建议。

    “还有蒙古人与高丽人。”乌林答贊谟终于开口。“西蒙古人咱们是够不着了,契丹人恨我们入骨,也不用多想。至于高丽人,那边主政的国主还有枢相金富轼到底是有几分水准的,我以为非到胜负已分,他们绝不会擅自决断的……最大的变数还是东蒙古的合不勒汗。”

    因为南方邸报改成了蒙古,连带着女真人也称之为蒙古了。

    “那就再派使者过去。”完颜斡本想了一想,捏着下巴出言决断。“拿出诚意来,金银财帛都可以许他,莫说东蒙古王,整个蒙古的汗王之位也可以许他!甚至边境上的一些部落、寨子,也可以给他!关键时候要分得清轻重才行!”

    此言一出,兀术、希尹、秦桧、韩昉、洪涯、挞懒、银术可、乌野,外加乌林答兄弟,包括蒲家奴,在场之人几乎齐齐颔首。

    “我以为,这一战的关键还是新军。”眼见着气氛渐渐妥当,自己兄长的意见也得到支持,乌林答泰欲也适时出言,他是燕京新军的右副都统。“新军这里,燕京本地汉儿还是很踊跃的,可关外兵员却迟迟不到……又该如何?”

    “刚才辽王便说了,要专门大会关外诸部落头人。”完颜希尹插嘴呵斥。“连合不勒那里都要下血本了,何况自家人?”

    “关于此事,遣人出关会不会更好一点?”乌林答贊谟抢在自家兄弟想要再说什么之前问到。“这样能快一些。”

    “可谁去呢?”希尹依然蹙眉。“关外诸头人那里非同小可,须真正执政大王方可,眼下晋王(讹里朵)去了真定府坐镇,应对南方;万一宋人急袭,魏王(兀术)也要立即南下与晋王分掌左右的;辽王殿下更是要坐镇燕京……”

    “让国主走一趟又如何?”秦桧忽然打断了希尹。“国主年已十七,去年还巡视过一番关外,处置了蒲鲁虎的叛乱,若国主亲临,关外部族必然欢欣鼓舞!”

    希尹怔了一下,当即看向了完颜斡本,那意思俨然是赞同秦桧的,而斡本明显有些犹豫……因为这么做毫无疑问是有政治风险的。

    但也就是此时,之前一直没说话的完颜银术可心中微动,忍不住开口了:“既是为了新军,三位大王又片刻不能离开管内,我这个新军都统何妨护送国主走一遭?”

    完颜蒲家奴闻言,也即刻接口:“我也愿护送国主出关,关外部落,我蒲家奴多少还有些面子。”

    众人面面相觑,当然晓得这二人是不甘寂寞,想要烧国主的灶,甚至有借这一次新军集合、任用再起的心思。但与此同时,大家也不得不承认,这个时候让国主出去关外团结辽东各部落是最好的选择,这二人陪国主一起出关,要各部落及时出兵来燕京,也算是这二人为大局发挥余热了。

    而果然,稍倾片刻,在与四弟兀术对视会意之后,大太子终于还是咬牙点头:“既如此,你二人须好生看顾国主……倒是韩学士,燕京这里需要你来襄助,却不能侍从国主出关了。”

    银术可与蒲家奴一时心中窃喜,当即俯首做听命状,而韩昉犹豫了一下,也随着前二人一起在座中躬身……他知道斡本的意思,一旦赵宋北伐,便是倾国之战,大金国不仅是需要辽东的力量,也同样需要燕云汉人的力量,而他们韩氏本就是燕云汉人在金国高层最具号召力的代表,这个时候当然不能轻易离开燕京。

    眼见着两位太子这般坦诚,会议这般务实,之前被自己兄长挡住的乌林答泰欲终于还是没忍住:“新军这里,不光是兵员不足,关键多是新兵,未曾见过战阵的……”

    “这仓促之间如何能让他们见战阵?”斡本在应下许多事情后,终于显得不耐起来。“便是宋人御营新补充的兵丁,不也没见过战阵吗?大家都是要打起来才能见血。”

    “下臣的意思是,可不可以从东西两路再调度一些老卒过来,互换一下?”乌林答泰欲赶紧解释。“比如再从太原与隆德调两个万户的老军过来,顺便分两个新军万户出去?”

    挞懒本能想赞同,却最终选择了沉默,只是去看两位太子,以及其他在场人士。

    没错,和银术可刚刚一模一样,众人其实都知道乌林答泰欲是想趁机扩充自己所领部队的实力,但也不得不承认,从大局考虑,这么做对可能到来的全面战争而言还是好处更多的。

    故此,殿内很多人一时意动,然后不免将目光再度渐渐汇集到了沉默下来的完颜斡本身上,而在开国时期素来留在阿骨打身前,很少独立领兵的斡本却又旋即看向了自己的四弟兀术,继而引得其他人也一起看向了兀术。

    没办法的,真的是没办法的,哪怕是西夏那档子事兀术显得有些丢脸,可事到如今,论亲疏、论战事经验,在讹里朵不在的时候,不听这位的,还能听谁的?听完颜挞懒的?

    他们倒是想听完颜阿骨打、完颜吴乞买、完颜粘罕、完颜斡离不、完颜娄室的……这些人呢?

    而兀术被众人盯住,也是叹了口气,半晌方才点头。

    且说,这位四太子倒不是犹豫这件事情可行与否,因为在他看来,只要是对战争胜负有正面影响的,不管是谁顺便安插什么私心都可以接受……关键是对大局有主力。

    他之所以叹气,更多的是感慨乌林答泰欲的言语挑明了一个无奈的事实,那就是跟南方还得倚仗那些帅臣、统制一样,这边大金国虽说改制改制,却同样没法子绕过那些万户大将和那些世袭猛安,以至于这种级别的军队调度也必须要从万户这个层级展开。

    实际上,之所以又编练了一个燕京新军,本身就是因为东西两路军的改制翻不过那些大将。

    当然了,事到如今,说这个没啥意义了,赵官家都已经过黄河了,哪里还顾这么多?

    殿外秋蝉不断,殿内会议也继续进行……只能说,此时此刻大金国的高层虽然凋零日显,但能做主的人依然还是开国时期的那批残余,而这些人对战争是没有任何幼稚与混沌想法的。

    一旦确定了南方那个赵宋官家随时,甚至最晚也会在半年内发动全面战争,他们还是立即相互做出了政治妥协,并毫不迟疑的通过了一系列从内政到外交,从军需到兵员的应对措施。

    并且在会后立即执行。

    相对于燕京这里的众志成城而言,黄河南侧,被人如临大敌的赵宋官家这些日子其实没有想象中过的那么舒坦,更没有看出来几分邸报上那种鞭笞天下的霸气。

    实际上,从这位赵官家回到东京后,便麻烦不断。

    问题还是出在军事准备和吕颐浩身上。

    其中,军事准备不必多提,南方到底是有些损失的,军队完成列装什么的总是个麻烦事。而吕相公这边在东京城半个月,便也直接弄得朝堂上鸡飞蛋打,乱成一团,根本没法和北方那种团结一心、一致对抗赵官家的决意相提并论。

    一方面是这位相公的脾气,实在是让上上下下不好受,不光是张浚忽然发现所有事情都不能做主了,便是都省那边也不好受。

    另一方面,不好受的上上下下当然不甘心啊,尤其是赵官家一年没回来了,一回来带着一个吕颐浩外加一百个备用管用,谁敢放松?况且,吕颐浩又不是没把柄……不说别的,归德军节度使那事,官家给你你就要啊?

    于是,弹章交错,也是纷纷不停,只是没上邸报罢了。

    当然了,吕相公何曾怕这些?况且他自问是无愧于心的,难道他接了这个节度使后还能真造反不成?所以,谁弹劾他,谁当然就是私心祸乱朝纲的小人,然后谁当天就要被穿小鞋。

    给不了小鞋的大员,便当着赵官家、诸宰执的面当场喝骂驳斥!

    而赵官家九月一日当天便带着吕颐浩出去巡视河防,与其说是大禹过家门而不入,倒不如说有些抱头逃窜之态。

    毕竟嘛,跟秦桧秦相公判断的一模一样,赵玖这里御营想做最后整备也需要时间,秋粮入库再运输到黄河沿线的仓储里也要时间,所以王彦那里的军事预案早已经安排的清清楚楚,就是除非发生巨大的意外事件,否则还是春后冰化水涨再发动正式北伐。

    而眼下的动作和宣传,也的确是在恫吓对方,以作疲敌之策。

    总而言之,秋后时分,双方都在大面积的进行军事调度与准备,小股交战虽然到处都有,但因为黄河依然还没有进入枯水期,外加御营水军的存在使宋军一直掌握着战略主动权,却是始终没有出现什么忽然失控的大事情。

    九月十三,距离赵官家再度出京已经足足十三日,距离大金国尚书台会议也已经过去了十来日……清晨时分,河北恩州境内,黄河故道,一行女真精锐骑兵匆匆自一处浅滩穿过,马蹄溅起水花无数,弄得这些精锐女真骑士满身是水。

    然而,登上东岸后,无人在意身上的水渍,却只是片刻不停,护送着一名年约四旬、面色蜡黄的中年女真贵人向数里外的清河城驰去。

    待到清河城下,早已经天亮,一众骑士疾驰开道,鞭打开门兵丁,然后直接涌入城中,复又直达县衙,惊得知县仓皇出迎,然后亲自带着衙役到了县中武大郎炊饼那里取了这家人所有刚刚出笼的炊饼过来,供奉女真贵人饮食。

    武大郎家的炊饼那可是驰名河北的,质量自然不必多言,但这一行人见到有这么多热腾腾的炊饼,反而不再多待,而是将炊饼分割打包,装上净水,就此匆匆离去。

    这个时候,县中人才知道,刚刚来的是大金国的晋王,所谓俗称三太子的大元帅完颜讹里朵,只因为赵官家龙纛到了聊城对面的阳谷,这位大元帅不敢怠慢,即刻亲自从真定府驰来,乃是要去大名府坐镇,好与赵官家对峙的。

    且不说这个消息让县中人心惶惶,上下议论不停,连武大郎家里都不敢再要炊饼钱,只说完颜讹里朵一夜赶路,早餐都是在马上用的炊饼,以至于全程疾驰不停,明显是想在今日内赶到大名府。

    结果这般糟践身体,到底是有了报应——四个大炊饼加凉水下肚,讹里朵便觉得腹内有些绞痛起来。

    这个时候,这位三太子并未在意,马上用餐,全程这般颠簸不停,还是凉水,这种事情也属寻常,他又不是没经历过,何况一夜疲惫?再说了,军情紧急,哪里是能为这点事歇息的?

    然而,又打马走了数里,腹中绞痛依然不停,而且渐渐集中到了右腹偏下位置,这个时候,讹里朵已经渐渐不能忍,便下令稍缓。可打马稍缓,行了一阵子,许多同样进食仓促以至腹痛的骑兵都已经缓解,这位三太子却还是觉得腹部沉重,用手按压,更是明显能感觉到疼痛不止。

    这个时候,讹里朵终于不敢走了,当即与侍从言明,而侍从们自然知道这是发了急病,然后惊慌不止……要知道,之前便说了,从阿骨打以后,女真贵人很多是壮年而亡,确实是底子不行,例子太多了……何况这年头的急病本身就很吓人。

    于是,众女真骑兵根本不敢让讹里朵再待在马上,而是直接在两马之间做了个吊床,将自家三太子护送到了最近的一个镇子,乃是唤做宁化镇的,寻到镇中宅院最大的一家,直接冲进去,将人轰走,然后就地安置下来。

    与此同时,又分出三队骑兵,一队在镇子上就地寻医生,一队往身后清河县里寻药铺医堂,另一队直接往大名府去敢,乃是去和大名府行军司都统高景山取得联系的意思。

    但是,宁化镇上,这些女真骑兵将整条街翻过来,杀了七八个人,都没寻到一个医生,挨个问下去,都说原本有个内科圣手的,后来逃到对面岳家军那里当军医了。

    女真骑兵便是能杀人,此时也无奈。

    而与此同时,这位三太子却愈发症状明显了……先是微微发汗、微微发热,然后是腹部沉重,尿频散乱,亲卫首领亲手去摁压,左右腹部软硬明显不同。

    这个时候,三太子本人和亲卫中有见识的基本上都有猜度了,很可能就是早上炊饼吃的太急,发了肠痈!

    也是无奈和紧张起来。

    果然,下午时分,清河县里开药铺的西门大官人连着自家的三个坐堂医生一起被抓来,诊断结果都是肠痈……而且很可能是急性的坏痈,也就是颠簸的利害,东西进入蚓突(阑尾)所致的那种。

    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医生也都到了,三太子本人和几个侍卫都稍微放松了一下,然后便沉下气来用汤剂,也就是大黄牡丹汤……这一点稍有医学常识的人都知道的,亲卫中也有晓得的,跟来的清河本地官吏也是这般说……三太子当然也无话可说。

    于是,亲卫亲眼看着抓药,亲自动手熬制大黄牡丹汤,又扶着三太子喝下去了一剂,果然好了一阵子,据说疼痛都减轻了。

    等到晚间,大名府终于也来人了,见到三太子虽然发着烧,但疼痛渐消,当面说了些话,也都清醒,便放下几分心来。

    此时,三太子又进了一剂汤药,疼痛似乎又少了些,终于也振作起来,还下令赏赐了那专门又来号脉的西门大官人一些金子。

    且说,这个时候,家学渊源的西门大官人很想告诉这些人,肚子不疼了,未必是好转了,很可能是反而要化脓了,要是有外科圣手呢,便该准备下针……但是,手捧着金子,想着白日着宁化镇上一街的血迹,他如何敢主动说话?

    何况,这年头下针开刀哪是那么容易的?

    也是赌命!

    而且一旦开口,仓促间寻不到医生,肯定是他西门大官人和几个坐堂医生来动刀针啊……但他们本就是药铺里的坐堂,也不擅长外科啊?

    于是乎上,这日夜间,西门大官人思来想去,总觉得不能留在这里等死,便也不与几个坐堂医生商议,却是将金子负上,趁着夜色,也趁着那些侍从因为三太子‘好转’放松的机会,偷偷翻墙出去……然后连家也不回,只是背着金子跑到永济渠上寻到一艘船,然后一路往东北逃去。

    翌日一早,三太子疼痛更加好转,然后又用汤剂时,却发现那西门大官人逃走,也是诧异,赶紧唤那三个坐堂医生过来联合诊脉……这个时候,三个医生面面相觑,哪里不晓得缘由?便纷纷直言,说三太子脉象急切,腹部加硬,怕是肠痈化脓了。

    建议用刀针。

    女真上下目瞪口呆,但西门大官人逃走是事实,又不能不信,于是便唤这三人用刀,三人却又说自己都不会。

    女真人如何信他们?几次来问,都说不会,便直接一起砍了头。

    结果便是,下午时分,三太子肠痈坚硬渐渐如铁,疼痛渐渐难忍,仓促之间,又不得医生,只能连服大黄牡丹汤,结果喝下后丝毫不能缓和,反而连如厕都痛苦不堪。

    去问那些此时汇集过来的,越来越多的地方官吏、周边军将,有经验的都说,是该下针石了……于是再去找大夫,却不料消息早已经传开,左右大夫都已经倾家逃窜……最后无奈,只能将一名军中的契丹大夫寻来,让他下针。

    契丹大夫也是无辜,明明只会跳大神和用草药,此时偏偏要他用针,不然就是个死,那还能如何,索性性子野,便喊了一声青牛白马,然后直接一针下去,插入三太子右腹部硬处。

    结果,当场便有恶臭浓汁隔着血肉流出,三太子气色稍缓。

    众人以为三太子得救,却不料,当日夜间,晋王殿下先是发烧滚烫,然后下半夜居然又打起了寒颤……上下看的不好,却除了烧大黄牡丹汤外,彻底无能为力。

    而又到了天明,也就是三太子发痈第三日,高景山亲自带着大名府的良医抵达时,却发现三太子已经因为发烧导致面部潮红,神智不再,甚至都说胡话了,而腹部浓水还是断断续续涌出,连带着周边的伤口黑红一片,肿得跟个肉炊饼一般。

    好不容易清醒片刻,却只是喊冷,伸手一摸,偏偏额头滚烫。

    高景山私下分开询问带来的数名大名府良医,沉默半晌,到底是老牌万户、如今渤海一族的当家人,所谓见惯了风浪的,却是保持冷静,一边想着马上要到来的疾风骤雨,一边直接去给燕京写请罪奏疏去了。

    傍晚时分,奏疏写完,三太子再度发作起来,牙齿打颤,浑身滚烫,臭气熏天,却是终于没有等到九月十五的圆月升起,就直接一命呜呼于清河县了。

    享年四十岁整。

    可怜这位三太子,居然比历史上多活了几个月,若他真的在天有灵,怕是恨不能自己早半年就随吴乞买一起死掉也说不定。

    “谁死了?你再说一遍,谁死了?”

    九月十八,黄河南岸、聊城对面的御营前军吾山大营内,面对着连夜潜逃过来的金国聊城知县之子,赵玖目瞪口呆,如遭雷击,然后却又忽然醒悟。“你当我是曹孟德吗?!你来做阚泽?!数典忘祖的东西,女真人给了你父子什么好处?!”

    PS:给大家拜年了!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