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野十八少年时:正文卷 第二百四十章 出门买设备
五号清晨,山川田野一片银装素裹,世界分外妖娆。
万帆在家门口伸胳膊踢腿,他家的大黄围着他捣乱。
万帆飞起一脚踹在大黄的屁股上,这货既然已经由小黄变成大黄了,你就又该有点大狗的样子,这怎么一天到晚的还像个小狗一样死皮赖脸?
刘二一早就来到了万家,他已经和林玉春商量好了,今天晚上林玉春在谢斌家住,和刘桂芬,谢美玲住在一起。
林玉春的住宿问题解决了,那么下一步就该解决刘二这两箱子货物怎么弄到国道边的事情了。
幸运的是,刘景山今天并没有晚点来,而是七点钟准时就来了。
他把车预热好,发动着,七点半左右把万帆和刘二以及那俩箱货物送到了云华公社道边的车站。
刘二这两箱货是要送到沟东县的,所以万峰先要先去南尖公社的计划就得改写,只能先去沟东县了。
否则他们在南尖公社下车,这两箱货也得跟着下来,等再去沟东县的时候这两箱货还得再跟着上车,还不够麻烦的。
这样他们先去沟东县,把这两箱货交了,他们就无官一身轻了!。
两人在云华公社车站上了一辆渤海到东单市的长途客车,一个多小时后,两人在刘二要送货的沟东县海洋红公社下了车。
和刘二进行交易的人,在这里把刘二的货接走了。
海洋红公社本身就隶属于菩萨庙镇管辖,交了货以后,刘二就和万帆从海洋红公社坐小客车来到了菩萨庙镇。
菩萨庙镇是一个处在红崖和沟东县交界的镇。
规模类似于红牙线的青山镇。
就像青山镇有很多工业一样,菩萨庙镇也有很多工业企业。
两人到了菩萨庙镇,刘二找到了一个在当地有业务往来的朋友,由他带着去到他说过的那个倒闭的小企业。
这是一个原先生产那种老式鼓风机的小企业,两年前倒闭了。
这个小企业的厂房厂区面积不大,也就四五百平的样子,院子里长满了蒿草,大门上铁将军把门。
连个值班打更的人都没有。
万帆和刘二以及刘二那个当地的朋友就站在大铁门外边,对这个小企业的院子进行了一番视察,从那个锈迹斑斑的化铁炉来看,万帆断定这个小企业里的设备没有什么使用价值。
说不定那些设备都锈成什么奶奶样了。
而且一个生产鼓风机的小企业,万帆不认为他的车间里会有什么他能用的着的东西。
“这个小企业除了那个化铁炉外我不觉得有什么我能用得上的东西。就是能用得上,看现在这个小厂的状态,设备估计也锈得差不多了,没有利用价值了,走吧,我们去下一站。”
就是那个化铁炉也都锈的不成样子了。
万帆和刘二告别刘二那个当地朋友在菩萨庙镇坐车,回到了红崖梨房镇,又从梨房坐车向南,来到了南尖公社。
南尖公社是红崖县最东南角的一个小公社,几年以后就被划归进了梨房公社,成为了梨房镇的一个村。
这里因为紧靠大海的缘故,生活水平还是比较高的,在海边随处都能看到红砖碧瓦的大瓦房。
南尖公社并不是刘二送货的范围,这里属于老袁送货的地盘。
但是刘二在这里有两个朋友,他就是从朋友处打听到南尖公社工业倒闭的消息的。
刘二这两个朋友在南尖公社估计也不是什么正经的东西,看穿戴打扮流里流气,应该也是街头混混。
不过这两个家伙对刘二倒是很尊敬,态度和蔼地带着刘二和万帆来到了南尖公社这个倒闭工业所在地。
据刘二这两个朋友介绍,这个工业是去年秋天的时候黄的,所有的工人都放假回家了。
对这一点,万帆还是相信的,因为这个院子里现在还有打更的,院子里也非常的整洁,并没有荒芜的杂草,除了没有人上班以外,这里还真看不出是一个已经倒闭的企业。
给打更的老头上了两盒烟后,万帆被允许进场子看了看。
万帆先看了翻砂车间外的那个化铁炉,从化铁炉的外表和里面来看,这个化铁炉还是有很大的利用价值的。
比他们在菩萨庙看的那个小企业里面的化铁炉强了百倍。
看完化铁卢,万三又通过并没有关严的车间大门的门缝进了车间。
车间的天棚上有很多灰尘出现,从这一点才能看出这个车间已经荒芜很久。
车间里大大小小总共有七八台车床。
说实话,这个规模只能算是一个很小型的企业。
其中有两台仿制自60年代苏联的那种老式车床,一台刨床,一台磨床一台镗床,几台钻工用的那种小型手动摇头钻床。
再就有几台万帆也说不出是干什么的小床子?
这就是这个小企业里全部的设备。
有这些车床的数量来推断这个小企业的人数最多的时候也不会超过几十,人。
从车间里出来以后,万凡就和打更的老头开始了闲聊。
从闲聊中得知,南尖公社一共有三四个这种规模的小企业,各自生产不同的产品。
这个企业没有活干了就黄了,公社也没怎么太拿它当回事。
企业里的工人有的到了别的企业,有的闲在家。
这个企业的设备也就准备全部处理。
传说这些设备的整体处理价是20万元。
万帆估算了一下,如果说单指这些设备的话,车间里那些设备根本不值20万元,就算包括外面的化铁炉在内还是不值。
除非包括这个企业里所有的原材料和一些半成品成品。
那些原材料和产成品半成品万凡是不准备要的,因为它们并不便宜。
他要的只是这些设备,如果这些设备不超过十万,他就准备拿下。
超过十万了,那就另当别论了。
这些东西具体卖多少钱?说算的当然是公社的头头了。
万帆拐弯抹角地从打更老头的嘴里打听到了南尖公社书记的家庭住址,然后在南尖公社唯一的一个招待所住了下来。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