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随身魔法塔:正文卷 第237章 长子城汇合
接下来的旅途,必要的戒备还保留着,不过的确一路过去,就没有遇到什么动静。偶尔惊起的一些野兽,成了队伍晚上的加餐。
没有了风险,一行人第二天就加快行进速度,不到半天,就顺利出山,然后来到高都县。一支军队突然到来,说真的县令是直接吓了一跳,远远就命人关了城门。
后来发现是朝廷的军队,同时刘韬表明身份之后,才重新开门。本来刘韬可以直接绕道,不过物资补给方面,他需要在当地适当采买。
辎重部队不足,以至于物资携带没办法太多,更多是在当地进行采购,这个情况,大概要持续到,军队抵达长子城为止。值得庆幸的是,从高都县到长子县,不过一百四十里。
“按照一天一百里的速度,一天半内抵达长子城,然后与那边的辎重部队汇合,怎么样?”刘韬当晚提议。
“就官道路况来看,问题不大。”张飞傍晚,已经带人稍微查看了一下路况,官道还在维护,就路况而言,一天一百里并不困难。
真正麻烦的还是之前的山路,前面的二十里还好,后面山路越来越难走。一天六十里,已经是极限,好在全程也就九十里上下。
也多亏没下雨,否则泥泞的环境里,想要走山路可不是一般的困难。尤其是地面上到处都是充满了积水的坑,你永远不知道,这个坑到底有多深。
“只是开春开始,这雨水,似乎有点少……”蔡琰其实更担心别的方面。这一路过来,几乎没有下过雨,不耽误行程的确不错,只是农民那边,估计就要皱眉了。
“去年就因为动乱,百姓都缺粮,这样的天气再持续一段时间,估计百姓又要闹腾。”刘韬摇了摇头。
张牛角或许不是因为地方百姓过得苦,看不下去才造反,而是真的活不下去了。
大汉内部已经烂透,但是在固有制度下,只要没什么变故,那么百姓还能支持下去。这是建立在,大汉一直在和平的状态。外敌入侵,以及天灾,都会引发社会秩序的大崩盘。
显然碍于交通和其他原因,大汉也缺乏足够的应急措施……比如说最关键的常平仓,汉明帝时期打算建立,最后还是没有成事。
就如同盐铁专营被打破一样,常平仓没有,那么地方豪族就能随意操控粮价。
没有谁愿意失去这种便利,尤其比起小心翼翼的经营,自负盈亏的商业。坐在家里,稳定可以赚到钱的农业,更被世家看重。一句耕读传家,其实道尽世家的嘴脸。
所以反对商业,不仅是自己不擅长这玩意,关键是商业流通,会导致粮价的波动,不利于他们操控粮价,这也是他们都不喜欢看到的。
“去年都乱成这样了,今年还乱?”蔡琰一直呆在洛阳,她知道外面有人造反,而且规模不小,但造反这东西,距离她还太遥远。
“活不下去,又不相等死,就只能乱了。”黄忠对此倒是看得开,只是看得明白是一回事,支持又是另外一回事。
“今天过来的那个,是黑山贼的头领。”看左右没有旁人,刘韬也不介意稍微解释一下,“他告诉我,博陵张牛角打算造反,并邀请他加入。”
“这可不行,得快点上报朝廷!”卢琰闻言有些激动。
“早些时候,我和他立下赌约,若张牛角造反,并邀请他加入,那么他就投奔我。”刘韬突然说了句,“问题是我们的关系,显然是不能外传的。”
…………卢琰闻言,又乖乖坐了回去。他不知道兄长为什么要那么做,但必有原因。
“可是,你为什么会知道?”蔡琰自然要提出疑问,毕竟按照刘韬的说法,双方打赌的时候,他应该已经预料到这个结果。
“我是仙人弟子的事情,你还不知道吗?”刘韬故作惊讶的看向蔡琰。
“哈?”蔡琰第一次听说,有些不明所以。
这里少不得又要一番解释,其结果就是,甄姜双眼发亮,一副崇拜的表情看向刘韬。蔡琰却觉得对刘韬的认识,发生颠覆性的改变,整个人有些不太适应。
“我和他的关系,目前算是绝密,大家都不能外传。我们以后在云中,人口和物资,说不定都要通过他来获得。”刘韬看向众人。
众人恍然的点了点头,简雍却饶有深意的看向刘韬,心里很清楚。估计不仅仅那么简单,估计一些见不得光的事情,也会拜托对方去做才是。
只是这种,对刘韬形象有损害的猜测,他自然不会说出来。
“另外按照我的猜测,只怕闹腾的,也不仅仅是张牛角……其实只要百姓的日子,继续这样下去,那么类似的动乱,就不会减少。”刘韬感慨。
顿了顿,看向众人:“再说,我们要去的是云中郡。面对的是更加凶残的胡人,我们的重点,应该是保护好云中郡,不再被胡人入侵。同时让百姓安居乐业,才是是重中之重。”
“兄长所言极是。”卢琰出面附和,其他众人也是纷纷点头。
第二天启程,第三天下午抵达长子城,不出所料,一天一百里压力不大。刘韬甚至,都没有施展‘加速’来提升行军速度。
“姑爷,三千辎重兵,以及到十月份左右的物资,都已经送来,请查收。”在这里和甄家的人汇合,甄家的管事,把物资的册子,送到刘韬手中。
用的是竹纸,造纸坊生产出来的,说到底,里面也有中山三家的投资。
“怎么是到十月?”刘韬有些好奇。
“云中那边物资匮乏,家主和另外两家合计了一下,增加了五个月左右的用度。十月之后,便是秋收之后,问题应该已经不大。若再需要,尽管吩咐便是。”管事回道。
只是到时候的物资,怕是就是要花钱购买的,刘韬在心中默念。
中山三家,其实也算道义了,本来按照协议,到今年五月左右,一年的援助就算到期。多给五个月,的确能解决不少问题,至少让他手头没有那么拮据。
至于秋收的税赋,他觉得可能不太能指望。按照一般的逻辑,地方的太守,别提前征收了十几年的税赋,都算对得起他了。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