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闯汉末:黄巾之乱 第一千两百八十五章 红利
等甘始搞完仪式,刘备还很殷勤的向甘始请教刚刚的剑法到底是何路数,为何如此无迹可寻。
“贫道的剑法只重其意,不重其招,玄德公厮杀于战场,难道还不明白这招是死的,人是活的的道理?”
刘备不由连连称奇,甘始这才对众人说道“祭祀已毕,是时候出海了。
还请诸位回报大将军,贫道此次出海,必要寻到东胜州,为大汉求来仙粮。
相处的这些时日中,刘备等人都知道了大将军要甘始去寻东胜州不是为了效仿秦始皇寻仙丹妙药,而是为了寻找传说中能亩产千斤粮的仙粮。
如果真的能亩产千斤,别说这上千人的船队折损大半,就算只剩下最后一个人,也是值得的。
从王莽篡汉到如今诸侯割据,说到底还是土地问题,土地问题说到底其实就是粮食问题。
如果大汉人人都能吃饱穿暖,那大汉就真的要成为人间天堂了。
随着阵阵鼓声和号角声,一艘艘战船和满载辎重的货船驶离海港。
刘备、管承等人看着这些船只渐渐消失在海平线,都不由在心底祝愿甘始等人早日安全归来。
此时此刻,他们没有什么保皇派、红星派的分别,他们只有一个身份——大汉子民!
远洋船上,徐宏看着渐渐看不太清楚的陆地,一直剧烈跳动的心脏也稍微平静了一些。
海面上的风光一开始徐宏还感觉新鲜,但慢慢就觉得无趣了。
他干脆回到自己的房间,开始书写日记。
“大汉兴平三年七月十五日
今天是远洋舰队出海的第一天,天气晴朗少云,我们此次远洋的船只合计大小海舶四十八艘。
其中十四艘为最新式的远洋火炮战船,十二艘为运兵船,二十二艘为辎重船。
之所以战船只有十四艘是因为根据大将军和甘道长的判断,我们此行并不会遇到什么敌人。
或者说,我们唯一的敌人就是这片大海。
因此,物资和人手才是更重要的。
在这里,我觉得我有必要详细记录一下我们此次出海的主要指挥者和人数。
此次远洋,整个舰队从舰队总司令、指导员以下包含我在内共有三千九百二十七人。
这是动员会上郑司令亲口和我们说的。
由于人数太多,我只能暂时记录一下主要人员。
具体如下:
舰队总司令郑平
舰队总指导员甘始
舰队副司令兼分舰队司令周泰蒋钦
陆战营营长潘凤
骑兵队队长楼班
工兵队队长冯如
医疗队队长陈铭
商队队长周晔
对,我们这支航行在大海上的船队上还有骑兵,虽然不多,只有一百骑,但马匹却准备了两百匹,分别散布于十艘运兵船上。
船队除了马匹外,还有鸡、鸭、狗等牲畜,据说还有猴子等奇珍异兽。
这些牲畜有的是为了食用,有的则是为了解闷,道长说远航的路上可能会很枯燥,因此需要给大家找点事情做。
其实船队中除了有养牲畜外,还有植物,每艘船上都有一块可以关起天棚的田地,上面种了各种蔬菜和葱姜蒜。
道长说这是为了让船员可以有些蔬菜吃,但大家都觉得事情肯定没有这样简单,毕竟货物中其实是有菜干的,用热水泡泡也能吃,没必要装这么多的泥土来浪费载重。
肯定会有人奇怪为什么船上有热水,这是因为我们船上还装有发电机和一些电器,不过电学我并不太精通,反正能用就行。
值得一提的是,船队中并非全部都是男子,医疗队和工兵队中都有女子的存在。
工兵队有女子是因为虽然说是工兵,但实际上工兵队中还有很多工匠,其中就包括裁缝。
在一开始,很多军士都反对在船队中携带女子,认为如此不祥,比如昔日的徐福就因为带了童女一去不回。
但道长说这是大将军的命令,为的就是验证女子是否也能远洋,毕竟日后对东胜州进行王化不可能全是男子。
既然是大将军的命令,想来是对的。
在第一日的航行中,一切都很太平,没有风雨,没有人生病,希望整个航程都能和今日一样。
徐宏记录于青岛港外十二里处。”
就和徐宏记录的一样,甘始的这支舰队可不仅仅是一些军士水手,而是带上了包括工匠、医生、文吏、道士等各行各业人手的大队伍。
而且这些人也不全是河北老人,比如商队队长周晔,他就是益州人,原本是负责给曹操贩卖货物筹备军资的,曹操兵败后加入河北军,马强让他加入远洋舰队就是为了向各方人证实远洋的真实性。
总而言之,这支远洋舰队的规模虽然还远远比不上明朝郑和下西洋时的船只两百余艘,军士工匠两万余人的地步,但也已经是空前庞大的远洋探险舰队了。
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
被后世称为美洲大陆的东胜州!
——广宗
“明公,远洋舰队已经正式出发了。”
站在广宗城头看向东方的马强微微点了点头。
远洋终于开始了。
很多后世华人都在抱怨为什么我们有郑和下西洋,依旧失去了大航海红利,认为是古人不争气。
其实这话即对也不对。
首先得明确一个问题,那就是大航海红利到底是什么。
其实大航海红利并不是发现东西方之间的航运渠道,这个渠道早在汉代就有了,只不过是由不同国家分别运行的。
大航海红利其实是指美洲和大洋洲这两片无主之地。
正是因为发现了这两片无主之地,才使欧洲从混战纷争中走出来,才会有三角贸易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这才是大航海红利。
因此,马强要做的,就是抢先一步,先占据这两片大陆,为未来必然会出现的中西对决做局。
这一天,马强一直站在城头看向东方,没有人知道智睿的大将军到底在思考什么,也没有人真正明白这一次远洋对华夏族的意义。
直到后世人重整这段历史,才会在史料堆中惊叹这一次航行改变了整个世界的走向。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