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鼎楚汉:全面布局 第104章 技术进步
吃过午饭后,赵歇又开始投入到工作当中,他先是让吏部挑选一批精通文笔之人调派到报社,这些人将会由他来指导,指导他们如何编写新闻稿,如何才能通过报纸最大限度发挥宣传作用。
他又再指示工部,开设专门的印刷作坊,负责印刷朝廷的书籍和报纸。
数日后,兵部郎中邹棠回到襄国,还带有三百匹育种马,将之交给襄国东北面的养马场。
邹棠向赵歇详细汇报养马场情况,在新建和扩建的养马场中,各项工作还算顺利。
襄国城内某地,这里被开辟为炼钢区。
士兵在这里严密把守,炼钢区工作人员,每天进出有相关手续,无关人员根本无法靠近。
赵国的铁矿大多是在太行山开采,在矿场附近就有加工区,铁矿开采后在当地冶炼成生铁,再运送到各个兵器作坊使用。
自从薛丁来了之后,为了研究和试验新技术,考虑到技术保密的性质,赵歇在城内开设专门的炼钢区,将生铁运送到这里进一步加工提炼。
三月上旬这天,赵歇来到炼钢区,要详细考察这里的情况。这里属于技术部直辖,这几天都潜心研究连弩技术的黄庭靖,抽时间陪同赵王考察。
在此之前,黄庭靖已向赵王报告,在薛丁的指导下,炼铁工匠们反复试验,从铁矿中提炼出来的铁,质量逐渐提高。
得知赵王前来,薛丁出来大门迎接,然后带着进入。
这里分为好几个区域,有炼铁区、仓库区、档案区、住宿区、食堂等。工匠们的工作、生活都在这里,没有特殊的事情不得外出,特别是炼铁区的人,短期内禁止外出,防止技术外泄。
在仓库区,这里有多间屋子,生铁、生铁提炼后的熟铁或钢、炼铁材料等等,分开存放着。
来到档案区,这里的纸质资料,记录着炼钢区运作情况。包括生铁运入记录、试验过程、加工提炼情况等等。
“大王,这是臣所写的试验记录!”
薛丁取来一个本子,呈给赵歇。
赵歇打开一看,里面对试验情况有详细记载,亦是薛丁任职后的每天工作记录。主要记载的内容,是薛丁根据赵王提供的炒钢技术,指导工匠们进行试验,包括具体工艺流程细节、提炼出来的钢铁质量情况,会及时总结有进步之处,以及作业中碰到的问题。
薛丁道:“昊天上帝指点给大王的炼铁技术真是妙,臣根据此方法,炼出来的铁越来越好,不过,尚未达到大王所要求的标准。”
这个薛丁也真是的,老是将昊天上帝挂在嘴边,将发明新技术归功于神仙。赵歇也不计较这个,只要薛丁有真材实料,只要他能兢兢业业地做好本职工作。
在古代,同样有检验铁器、兵器质量的方法,在此之前,赵歇跟薛丁有过深入交谈,确定好炒钢技术提炼出来的钢铁,必须能一定质量水平后,才能以此质量为标准大规模提炼,再交付给兵器作坊进行标准化、系统化打造兵器。
接着,赵歇再来到炼铁区。
屋子里,温度明显比外面高出不少。
走近熔铁炉,温度进一步升高,工匠们皆是穿着薄薄的裋褐作业。
所谓“炒钢”,是因在冶炼过程中要不断地搅拌好像炒菜一样而得名,是把生铁加热到熔化或基本熔化状态,在熔池中加以搅拌(古代称之为“炒”),借助空气中的氧把生铁所含的碳氧化掉,把含碳量降低到钢和熟铁的成分范围,从而成为钢或熟铁。
根据赵歇要求,这里采用煤炭作为燃料,比木炭炼铁更容易地得到理想的高温。
不过,在当前技术条件下,炒炼生铁时控制含碳量十分困难,提炼出来的产品主要是熟铁和近乎熟铁的低碳钢。即便如此,在这楚汉时空里,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以熟铁和近乎熟铁的低碳钢作为制造武器和生产工具的材料,已能确保有一定的技术优势。
工匠们作业分工明确,有人负责煤炭加热,有人负责鼓风,有人负责搅拌熔池中的生铁等等。
只观察了一阵,赵歇、黄庭靖等人便浑身冒汗,赵歇脱去了一层衣衫。
赵歇向薛丁问道:“到本月底,可否提炼出合格的钢铁?”
他希望在跟汉军大战时,能够装备一批质量更好的兵器、护具。
薛丁答道:“大王,此前从未有这种炼铁之法,工匠们从生疏到熟练需要些时日,切不可拔苗助长。臣敢断言,在本月内肯定无法做到,最少还需两三个月。”
他是根据实际情况来回答的。
听着薛丁如此回答,黄庭靖又再皱了皱眉头,这答话的方式不对,虽然理是这个理,但回答得过于生硬,让人听起来不舒服。
听着薛丁的话,赵歇一阵失望,不过想想,是自己太过心急了,迫切希望各种新技术能尽快投入使用。着急也没用,技术发展有自身的规律,即使赵歇能够提供相关的技术理论知识,但从投入试验到成功制造出合格产品,这需要一个过程。
这是在拥有像薛丁这类精通冶炼技术的才人的情况下,如果还是原有的技术人员,所耗费的时间会更多。
当这边能提炼出符合要求的钢铁后,分别运往铁器坊和兵工厂。
在官营的铁器坊,铁匠们会用熟铁打造新式生产工具,包括新设计出来的曲辕犁。对于新式农具,赵歇计划免费发放给每家农户,以提高耕作效率。
在兵工厂那边,会采用百炼钢技术制造兵器。
百炼钢原料既非生铁,亦非熟铁,而是一种含碳稍高的炒钢,是对一般炒钢的进一步加工、锻打,反复加热叠打形变,重复很多次,甚至上百次,所以称之为百炼钢。这技术主要用于制造高质量的兵器,制出来的刀剑非常锋利。
百炼钢技术同样有技术缺陷,那就是制作起来比较费时费工,要利用这种技术大规模打造兵器,需要有大量的熟练工匠,成本高昂。
考察完之后,赵歇走出炼铁区,再向黄庭靖道:“连弩研究得如何?”
黄庭靖回答道:“禀我王,已有所进展,本月中应当能制作出符合要求的连弩。”
赵歇稍微宽心,虽然赶不及制造出质量更好的金属兵器,但起码在弓弩方面已有所突破,况且还有司南来辨认方向,确保了对汉军有一定的技术优势。
出来大门,赵歇坐上马车离去。
两个臣子目送着大王离去,黄庭靖向薛丁指出刚才回答得不妥之处。
薛丁非常不服气,说道:“钜子,我向大王如实回答,有何不妥?”
黄庭靖指出他回答的方法不妥当。
薛丁道:“钜子,我只会照实回答,实话实话没错!”
黄庭靖摇头叹息,薛丁在治铁方面技术高超,却不懂跟人打交道,尤其是跟君王打交道。
发行报纸已提上日程,赵王的车驾在王宫西侧的房屋前停下。
在房屋大门,上方牌匾刻着“大赵时报报社”六个字,还有士兵在站岗着。
赵歇下得马车,迈步走入,进门后有一块小庭院。这几天来,赵歇多次来到这里,对相关人员进行指导。
“大王驾到!”
内侍洪亮的声音发出,报社内的工作人员,齐齐来到庭院,拜见赵王。
赵歇道:“两天后便是报纸出版日,稿件准备得如何?”
在报社内,赵歇按照现代时报社的人事架构,任命了报社社长和总编辑。
首任总编辑,由礼部侍郎叔孙通来兼任。
这既是孙叔通自告奋勇,要求做报纸内容的撰写工作,他是希望能够报纸宣传儒家思想。
同样,这亦是赵歇综合考量的结果,儒家和法家都适合治国,赵歇需要逐渐宣传儒家所倡导的思想,为以后实行儒家治国积累民意基础。
不过,这时候的儒家思想,跟汉武帝时期的儒家思想有所区别。董仲舒吸收了法家、道家、阴阳家部分思想,建立新的思想体系。赵歇会对这时候的儒家思想进行适当理论指引。
赵歇是希望在报道对赵国朝廷、赵王有利的新闻时,适当加入偏向儒家和法家思想的、对相关新闻事件的看法、评论,潜移默化地影响百姓。
不过,赵歇要容纳诸子百家,明确禁止在报纸中抨击其他学派,不能挑起学派之间的争端,只能以赵国敌人作为抨击对象。
在前期的新闻稿中,赵歇会严格把关,对所有稿件内容过目一遍,他核准后方能在报纸上发表。
叔孙通回答道:“禀我王,皆已准备好,只待我王核准后便可印刷发行。”
赵歇走入屋内,里面有许多案桌,有许多抄写好新闻稿内容的纸张,赵歇要一一过目。
其中一篇新闻,报道的是今年首季春耕情况,描写燕地广阳郡涿县某个乡村的春耕景象,当时县令亲自下乡考察。报道中指出,在以往燕王臧茶统治时期,百姓们要忍受高赋税,燕地纳入赵国后,免除一年赋税,并且来年田赋税率亦低于以往燕王统治时期,而朝廷又实行摊丁入亩政策,无论是大地主还是普通农户,都是公平缴税。
新闻报道中明确指出,这些政策深得民心,百姓们拥护朝廷和赵王,高高兴兴地耕种,在见到县令后,都夸赞朝廷的政策好。
这件事是真实的,该县的县令的确是在春耕时下乡考察过,只是在报道中有加油添醋的成份。
对于免除燕地赋税一年,同样是真实的,这是赵歇和臣子们商议后为了赢取燕地民心而做出的决定,不过有个条件,就是燕地百姓在粮食收成后,最少需将两成粮食卖给朝廷,朝廷以正常市价收购。这是要确保军队有充足的粮食供应。
因为实行盐铁专卖、独家造纸术,并且还会陆续有新的官营买卖,户部评估到府库收入有能力支撑,赵歇才会做出如此决定。
赵歇看着这篇新闻稿,基本上还算满意。
接着再审阅下一篇,报道的是骑兵操练情况,指出骑兵士卒中,有许多人的亲人,因为刘邦派兵入侵赵国,在井陉一战中为保卫疆土战死,骑兵士卒们个个都同仇敌忾,苦练杀敌本领,若汉军再胆敢来侵犯,一定会将其打败。
看着这篇报道,赵歇指出不足之处,还需进一步揭露刘邦丑恶嘴脸,揭露他一直妄图灭亡赵国,是赵国全体子民的公敌,人人得而诛之。
花了一个多时辰,赵歇将全部新闻稿都过目一遍,大多数符合要求,对于少数稿件有不足之处,做出整改指示。
孙叔通和其他编辑都聆听着赵王指示,有人当场记录下来,然后迅速改正。
现代的报纸,除了报道新闻事件,还会有专栏刊登由某人写的文章,《大赵时报》亦不例外。在第一期报纸中,就有叔孙通写的一篇文章,文章中褒扬近几个月来赵国所取得的成果,称赞赵王乃一代明君。
忙碌了半天后,终于将全部内容确定下来,将稿件交到印刷作坊,按照内容和排版批量印刷。
在此时,已开始采用了活字印刷术,用刀刻制成了单字的字模,确定好新闻稿之后,按照稿件把单字挑选出来,排列在字盘内,便可批量涂墨印刷。
赵歇回到王宫后,将兵部的武库清吏司郎中召来,给他两张图纸,一张是司南勺子,另一张是司南的盘子。
他明确指出,勺子必须用磁石打造;盘子用铜打造,中间圆圈内必须非常光滑。
郎中疑惑不解,打造出这两种器物到底有何用处,不过大王有令,只得照办。
赵歇当然不会说出这是制造司南,在制造出来后,会由他来保管,等军队出征时,才会给予少数信得过的将领,告诉他们如何使用。只要不将其中原理外泄,哪怕知道有磁勺子和铜制盘子,亦不易知晓其中奥妙。
——————
今年进入三月份后,基本上没有冷空气活动,好于往年同期。
东胡王一直惦记着美貌的卫芳,原本是等天气暖和后,举行盛大的仪式将她迎接过来,他早已迫不及待,见这几日天气晴暖,便开始动手了。
因为前三次向匈奴索要财物,冒顿都放低姿态,向他低头,让东胡王更加狂妄不可一世。这次,东胡王胃口更大,又派人前往匈奴王庭,索要东胡和匈奴交界处的一大片土地,他认为冒顿不敢不答应。
三月十日这天,东胡王派人来到卫芳所在部落,通知部落长老,大王迎亲的人不日将会到来。
得知消息后,卫芳在自己的帐篷内嘤嘤哭泣着,侍女不断安慰着。
虽然知道了这天终究要到来,为此做好了心理准备,但这非她所愿,等到来临时,仍然免不了伤心。
哭泣了好一阵子,长老走入帐篷,看着伤心的女儿,心里亦不好受,叹息道:“这就是躲不掉的命,哎…只能认命了!”
卫芳虽然伤心,不过内心倒还挺坚强的,她停止哭泣,说道:“父亲,到了大王身边,我会多向他说说好话,希望他多照顾咱们部落。”
长老说道:“好女儿,以后多多保重!”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