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手机站m.dajiadu8.com,服务器懒得转移了,凑合看吧!没收益,所以空间有限,请见谅

首页

历史军事

这个大明太凶猛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

这个大明太凶猛:正文卷 第789章 自己人就是用来偏袒的(第二更,求订阅)

    人离乡贱?

    其实,徐屺压根就不关心,那些人离乡后会遭遇什么,都是升斗小民而已,与他何干?

    可确实有关系,佃农在出走啊!田租在下降啊!

    得想办法把那些人都留下来。要不然,他们都走了,地谁种?活谁干?

    他们为什么走?

    “天徒,你看这几年,那些个报纸上动不动就写谁家的谁谁,在海外怎么发了达,甚至就连同游手好贤的之人,到了海外也变得勤快了,而且官府还给他们发了媳妇,你说,这官府又岂能这样蛊惑人心啊,这百姓纯朴之心,就是被那些文章给蛊惑了,以至于纷纷抛弃祖宗宗祠出走海外,这又岂是良善人家所能为?久而久之,要是任由百姓自行迁移出海,我大明恐怕再没有充兵之丁,耕种之民了!而且百姓身处夷地,必定定夷俗影响,入夷为夷,华夏礼仪不复啊!”

    搁在读书人的嘴里,一开始,人家说的可不是什么“人跑了,地没人种了”,“老子亏大了,地租降了”诸如此类的话,而是一副忧国忧民,为他人着想的话语,这种话术,人家说的是冠冕堂皇,说的是义正辞严。

    至于不是不关心国事,关心百姓,恐怕只有他们自己才知道,

    “天徒为何不写一篇文章,将海外的凶险写上一写?也好警醒无知小民。”

    “子依贤弟,所言甚是啊!非如此不能警醒世人!”

    李渔颇为感叹的说道。

    “那万不能再让他们被人轻易蛊惑,远赴海外,白白赔上性命了!”

    李渔就是史书上那个文学家、戏剧家,同样也是一个出版商人,甚至他之所以搬到南京去住,就是为了维护版权,打击盗版的,嗯,这绝对是理所当然。

    虽然他是靠写作以及出版小说还有家养的戏班表演戏剧以及类似话剧的大唱为生,可他在金华也是家有良田千亩,佃农……跑得更早,甚至有的劣田,都没有佃农愿意承种,为不白白给官府掏田赋,甚至只能打包租给佃农,只要他们负担田赋地捐就好。

    这些个地主,有的人真得感觉到痛了。

    都降租!

    这些大善人能不痛吗?

    再不想办法,再过个几十年,有没有“充兵之丁,耕种之民”他们不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到时候还真不一定能找到愿意租种田地的佃农。

    毕竟,没地的先走一步,地少的把地一卖,也移到海外去的,剩下的人自家的地就够种的了,何必租地主的地?到时候怎么办?难不成地荒着?可地荒着也要交田赋啊!

    乾圣皇爷的田赋,拖欠……那是要出大事的。甚至可能是会掉脑袋的。

    只用了半日的功夫,李渔就把一篇文章给写了出来,文章既有几分记实,又有几文学,甚至到最后,还借被砍头的郑昆之口在那里劝说众人。“劝恁(您)只厝(家乡)那可度,番平(番邦,即南洋)千万不通行(不要去)”。

    等这篇文章见报后,立即引起了轰动,不仅仅是“一眼误了卿卿性命”的遭遇,更重要的是……文章说到大家(士绅)的心里去了,他们也曾苦口婆心的劝说自家的佃农不要冒险出海,就像文章里的“郑乡绅”一样,他们纷纷拿起笔来,书写文章于报纸,既有道听途说的海外遭遇,也有对良家子弟身死海外荒林的可惜,总之一句话,就是放大海外的凶险。

    一石击起千重浪,尤其是随着乡绅士林在报纸上进行大讨论时,移民潮尽管没有受到影响,但是嗅觉敏锐的官员还是立即意识到其中的风险,立即上书向奏报。

    “查出来了吗?”

    在宋学朱进入御书房后,放下手中的笔,朱国强反问道。

    “陛下,已经查了出来,郑昆一事,确实是真有其事。”

    作为大明的首辅,通常情况下,像这样的小事他根本就不需要过问,而且按道理来说,应该由抚夷司去过去,毕竟,抚夷司是专门负责海外拓殖的,那是内务府的衙门,和内阁有什么关系啊?

    内务府是内廷,抚夷司从属内务府,换句话来说,海外殖民地是皇家的事务,与内阁的关系不大,当然,内阁也甩不开关系,毕竟,海外殖民地的税收,有一半是进户部的,收了银子不办事,天下没有那种事。

    况且,这件事,是陛下让内阁去查的?

    “哦?这么说,暹罗确实杀了咱们的人?”

    翻看着宋学朱递来的折子,朱国强反问道。

    从报纸上看到那篇新闻后,他就立即下旨要求彻查,那些暹罗人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了,居然敢杀大明的百姓!

    宋学朱答道。

    “确实杀了!不过……”

    “不过什么?”

    “杀人偿命,理法所在。”

    “杀了咱们的人!”朱国强强调道。

    “他们暹罗的法,还管不到咱们的人。”

    够强词夺理吧!

    一句话,就呛得宋学朱说不出话来。

    “天朝上国之所以是天朝上国,是因为咱们的礼义章程远超过蛮夷、番属,法律制度同样也是如此,要是任由他们以夷法治我华人,我华人必定身受蛮夷苛律欺凌!”

    放下那份折子,极为护短的朱国强颇为不满的说道。

    “什么杀人偿命,理法所在,于朕看来,他颂身为暹罗官员,欺凌我大明子民,郑昆不堪欺凌奋起反击,夺刀杀人也是事出有因,这应该是正当自卫!杀人偿命,要杀人,也是杀他暹罗人,给我大明子民报仇!宋卿家!”

    盯着宋学朱,朱国强沉声道。

    “你身为首辅,必须要明白一点,与外夷番属打交道时,必须首先保护本国公民的利益,那怕就是咱们的人真的杀了他们的人,那也得偏向咱们的人,帮理不帮亲,不过只是笑话,理要讲,可是架还是要拉偏的,官,既为百姓之父母,和外人交涉时,理应偏袒自己人!”

    顿时,宋学朱傻了眼,原本陛下还一本正经的谈着律法,可这会到好,直接了当的告诉他——要包庇自己的百姓。

    这,这不是欺负人吗?

    但转念,他明白了,为什么西南土司总会禀报地方官员每每总是偏袒汉民?官员们要是不偏袒汉民,汉民又何必与土夷混居,要是汉民纷纷离开西南各地,久而久之那西南可不是尽归土蛮?

    甚至就是现在,陛下之所以看重这件事,不就是担心影响到海外拓殖大业吗?

    所以才会如此告诉他——要偏袒本国子民,只有如此,才能让他们安心前往海外谋生。

    至于那些土人,土人的死活与大明何干?自己人都还照顾不过来,却要去照顾外人?

    这种厚此薄彼的事情,恐怕只有傻子才会这么干吧。作为大明的官员,当然要偏袒本国的子民。

    没错,这才是公理!

    至少对于眼前的这位爷来说,这就是世间的公理。

    其实他并不知道,朱国强之所以会对这种事情极为敏感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因为,在另一个世界,那些外国人在中国享尽了超国民的待遇。

    非但如此,甚至他们在大学里面,还得到种种匪夷所思的优待,并不仅仅只是给予大量的金钱让他们来白白留学。甚至还恬不知耻的弄些啥学伴之类的东西,厚颜无耻到这种地步,对外人谄媚到这种地步,也是世间罕见了。

    也正因如此,朱国强才会在这个问题上显得极为敏感,自己人不偏袒自己人?什么样的玩意儿能够干出这种事儿?

    “你打算怎么办?”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