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才不要做太子:贞观 第三百一十一章 国债
明显听出长孙无忌的想法的李承乾,亡魂大冒。银行里的钱,只是钱而已,朝廷要是发觉只要他们无限制的印制铜钱,就能一直有钱花,那距离通货膨胀就不远了。财产这个东西,是基于实物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它只是实物的替代品。
当经济体系崩塌的时候,跟国家末日没什么两样,到时候,就算外敌入侵,也没办法组织起军队反抗,因为,所有人都已经不再信任朝廷,或者说信任他人了。
长孙无忌也考虑到了这个结果,郁闷道:“可是,想要解决洪水的问题,目前来看,也只有银行有这个能力了。商税因为要促进商业发展的原因,一直没有修改,否则的话,国库也不至于亏空成这样。殿下,既然放开商业发展的是您,您是不是也得给眼下的情况想出一个办法来?”
李承乾很想一拳锤到长孙无忌的脸上,这已经属于不要脸的范畴了,自己没了主意,就把锅甩到别人身上。拿不出钱来,皇帝遭受非议都是次要的,他这个户部尚书首先要为天下人谢罪。要是考虑到给皇帝当盾牌的可能,因此而彻底身败名裂都有可能。
这个锅,户部尚书扛不起来,皇帝不能扛,可是,太子特娘的就扛得动了?
眼下还有另一个办法,那就是召集各个大家族一起出资。毫不夸张的说,哪怕是这样的灾难,所有的世家联合起来,依旧能轻松解决,他们在漫长时间中沉淀的底蕴,可不是闹着玩的。
但是,如今的天下是李家的天下,王家之类的出钱怎么能行?就算是满朝文武,也没有主动开口的。如果是他们,联合起来一起出钱,也能扛过这次灾难,但是,谁敢?这样的行为跟谋朝篡位比起来都不遑多让。
眼看着太子在朝堂里急躁的走来走去,没人敢出声打扰,就连李世民,也静静的看着。还有那么三五个选择,能够避开眼下的危机,但是,毫无疑问,这三五个选择,都会损伤到朝廷的信誉,或者是皇家的威严,属于那种不到穷途末路不能用的方法。
做皇帝的,有的时候,哪怕知道会产生风险,也得做出选择。世间的事情,哪来那么多的十足把握。不过,他很期望太子能够找出一个好的办法来,那些方案,能不选择,就不选择。
一直考虑了一刻钟的时间以后,李承乾才施礼道:“父皇,儿臣想到了一个办法,不知道您愿不愿意听听。”
“但讲无妨。”
长舒一口气,李承乾无奈道:“眼下对朝廷而言,最大的问题就是远水不解近渴,目前商业发展到现在的程度,修改商律已经是必然的事情。但是,商税的收入,还不可期,眼下,江淮的灾难却刻不容缓。所以,儿臣觉得是时候让户部朝银行贷款了。为了避免民间的非言非语,这种贷款也得换个方法,不是朝廷直接从银行贷款,而是从存款人的手里贷款。”
长孙无忌对银行也比较了解了,听到这里就问道:“殿下,一样是贷款,在银行直接贷款和从存款人手里贷款有什么区别吗?”
在长孙无忌看来,这分明是一样的流程,只是换个说法而已。
“银行的利润来自哪里?说白了就是异地存取款的手续费和放贷的利息所得。存款人的利息,就是来自放贷的利息。平时的话,银行主持放贷,相当于代管存款人放贷,但是这一次不一样,因为朝廷需要的钱财实在是太多了,用途也是赈灾,所以,为银行的信誉计,也应该是让存款人本人选择贷给朝廷多少。这个流程就叫国债,其实这些钱用不了多长时间,只需要一年时间,等明年的商税农税收入到手以后,就能还了。跟存款的利息又不同,国债想要让更多人认领的话,利息必须得提高一点。这提高的利息,就是朝廷提前一年用钱付出的代价。”
“国债”,也是李承乾思考了好几天才考虑到的一个可能。这一局死棋想要解开,就要用非常的手段,毫无疑问,国债的出现,会影响朝廷的声誉,但是跟别的做法比起来,国债,毫无疑问要坦荡的多。
听了太子的一番话,朝臣们都沉默起来。
好家伙,朝廷跟百姓借钱啊!多么掉面子的事情,不过,这也是现阶段最好的办法了。剩下的,就是皇帝能不能放下面子的问题。说到底,赈灾济民是朝廷的天职,这一关无论如何也逃不过去的。
御座之上的李世民也很惊讶,但是毫不犹豫的点了头:“可以,国债这个思路很不错,虽说这么做对朝廷而言有点丢脸,但是却坦坦荡荡,比打肿脸充胖子要好得多。也罢,也让咱们的百姓知道,咱们朝廷也有乏力的时候,也有需要百姓们帮助的时候。无忌,既然太子提出了国债,你们户部就跟银行一起,探讨一下如何发放国债吧。取到足够的钱粮以后,务必尽快开始对江淮地区的赈灾!”、
长孙无忌躬身领命,朝臣们也松了一口气。不管是什么办法,只要拿出办法就好。
下了朝,长孙无忌跟在李承乾的身后无奈道:“谁曾想国库也有彻底空虚,不得不跟百姓妥协的时候啊。吐谷浑虽然丢失了大量的国土,但是因为国内的灾难,段志玄的努力都变成了无用功。算起来,这一次的出战,也不过是拓土百里而已啊。”
“樊国公已经尽力了,孤听闻,后期没有粮草的供应时,他们依靠吐谷浑的畜牧又撑了好久,直到陇右受灾的消息传递过来,才彻底撤兵。为了掩饰朝廷的窘迫,还不得不背锅,真是苦了他啊。”
当初看到这段历史的时候,李承乾还在疑惑为何段志玄会放过吐谷浑的人。这个时期,唐军战力堪称无双,打得吐谷浑节节败退,到距离青海湖三十余里时,吐谷浑驱赶着牧马逃走,段志玄拥马不前,才导致了吐谷浑主力逃出生天。
段志玄是将军,大唐的将军从来不会有什么妇人之仁,导致段志玄撤兵的,必然是国内的灾难啊。李承乾甚至有理由相信,朝廷如果放任陇右地区不管的话,这场战争根本用不着李靖等人接手。
银行的总行很容易找,西市临街门脸最大的一家就是。
经过最初的试探期以后,银行得到了所有商人的喜爱。特别是长安的银行,因为位于都城,还在西市附近的原因,几乎每天都是人满为患。
国债的相关说明,李承乾已经准备好,长孙无忌和张围二人也已经习惯了看说明书。
读完说明以后,长孙无忌才郁闷道:“比起纯利息而言,国债的利息足足多了三成,殿下,这是不是太高了?”
端着茶杯,李承乾摇摇头说:“不高,想要吸引到足够多的人购买国债,诱惑得充足才行。这一次东宫和内务府不走国债的流程,投入多少到时候户部还多少就成。”
你还想着把钱拿回来啊!
长孙无忌很想吐槽一下,但是不得不把到了嘴边的话咽了回去。国库的钱跟皇家的钱,到底还是有区别的,东宫肯不计后果的供应户部,已经是很难得了。
“下官这就准备张贴告示。”
看明白国债的流程后,张围就走了出去。如今学院的印书坊在西市街面上也盘了好大一块地,因为靠近的原因,好多事情都便利的很。
国债的公告,加上户部和太子的印鉴以后,很快就张贴到了两处银行的对面。
惶惶不安的长孙无忌本来以为朝廷会收获大量的质疑声,可是出人意外的是,公告的内容虽然扩散开来了,可是却并没有引起百姓的反感。正相反,第二天一大早,银行刚开门工作,前来购买国债的商人就络绎不绝的出现。
得知这个消息以后,不止长孙无忌震惊了,就连皇帝也震惊的不行,专门换了一身衣服,押着李承乾一起出宫到现场看情况。
看着银行前面排起来的长龙,长孙无忌笑着拱手说:“陛下,此情此景,说明我大唐足够得民心,微臣为陛下贺。”
李世民摇了摇头说:“在没有知道具体情况前,还是不要妄下定论的好。”
刚说完,队伍长龙的后面就又来了几个商人。商人是不被允许穿着绫罗绸缎的,但是,却没有不允许商人佩戴玉佩等饰品的说法。只看这几人腰间精美的玉佩,就知道一定是富商。
挥手赶走身边的侍卫,李世民几步走了过去,拱手道:“几位老哥,小弟今日才到长安,不知道银行发生了什么事,竟然吸引了这么多人?”
一个胖胖的商人上下打量了几眼,见气质不凡,就知道不是常人,回礼后才说:“兄台才回长安不知道也是应该的,陇右地龙翻身、江淮洪水的事情,你应该知道了。之前吐谷浑劫掠鄯州,惹得陛下不快,所以发兵迎战,还打得吐谷浑那群胡子到处乱窜。大军出动最是耗费粮草,结果再加上陇右和江淮的灾难,国库空虚,无以继力。这不,朝廷无奈之下,只能朝百姓借钱,发放了国债,只要购买了国债,银行就会把你的存款交给朝廷,用来赈灾。”
李世民点点头,又问道:“可是兄台,国库空虚,救灾都没办法,如何能还得起这么多的国债?几位就不怕这钱打水漂了?”
这话才出口,李世民就发现面前几人的眼神变了。怎么说呢,这眼神怎么看怎么像是在打量臭狗屎。
一个瘦黑的商人吐了口唾沫才说:“老弟,你这话说得可就烂心肝了。且不说银行是太子殿下和几大家族合力创办的,信誉有保证,就是朝廷,也有足够的信誉。看你的年纪也是经过隋末时期的,难道你忘了那时候天下有多乱?自从大唐建立以后,你还见哪里发生过大规模的战乱?就是如今吐谷浑来犯,不也是寸步不得进,反而还被堵着打回去了?活在太平年间就要惜福积福,这钱就算朝廷还不了,至少我一人就不会有怨言,都是大唐人,江淮的百姓受难,救济一下也是应该的。”
胖子商人点点头,也说:“老弟啊,你还是不清楚银行是怎么回事吧。我可是听说,银行最终还是要回归朝廷管理的。既如此,银行只要想,就是不打招呼,挪用我等的存款,我等也不知道。如今银行既然明着把窘况露出来了,说明朝廷足够坦荡,没打存款的主意。朝廷对我等尊重至此,我等怎么还能有怨言?我等早在随父兄学经商的时候,就知道一个道理,经商利大,虽然这一行辱没祖宗,但也要像个人样。若是所有人都跟老弟一般,这人世间还有什么过头。”
说完,几人见队伍前进了,纷纷鄙视了皇帝一眼后,才继续往前走。
令人意外的是,明明那几人已经离开了,皇帝还是拱手施礼相送。
直起腰后,李世民小声跟左右感慨道:“朕枉作小人啊,看来我大唐还是很得民心的。太平年间,百姓还没有忘了灾苦,何其幸也!”
感慨完毕,李世民就心情愉悦的离开了银行门口。
国债的发放很是顺利,不过是十天而已,户部就足足收到了两百三十万贯又四百五十二个铜钱。这钱,-已经是去年国库大半年的岁入了。别说赈灾,就是继续出战吐谷浑,也足够用的。
户部官员都在庆贺的时候,李承乾却没有上朝,而是将卖煤炭的门店,都改成了善堂,募捐无偿赈灾的款项。
大唐的商贾不是有钱没地方花,实在是因为名声太差,所有商贾都喜欢花钱买名声这样的事情。所以只要有机会,他们就愿意做好事儿。如今太子组织了善堂,正好给了他们一个扬善名的机会。深知商贾想法的李承乾,在组织善堂的时候就特意叮嘱会记下哪个商人投入了多少钱,这些钱不管用到了哪里,接受救济的人都会得知这钱的主人是谁。
做善事就应该受到表扬,就应该扬名声。
国债的银钱、募捐获得的银钱,事实上并没有离开长安,只是一道公文,就会在会稽吴中变现,直接交给当地的官员用来赈灾。简化了赈灾的流程,也不知道会省下多少的银钱。
“见钱留三分,这是隋末时候官场里不成文的一个规矩。那时候的官场跟现在比起来简直一天一地。就老夫看来,隋末的社稷崩溃,并不全是炀帝的错,一个逐渐腐朽的官场,就像是慢慢腐烂的树干,枯亡是迟早的事情。”喝着酒,李靖坐在工学院内的台阶上评论道。
见李靖的杯子空了,李承乾就给他倒满:“您怎么想起来工学院看热气球了?这消息我们虽然没有隐瞒,但是朝臣们都觉得是无稽之谈,就连父皇,都来信斥责我们异想天开,国难当头不应该靡费钱粮做这样的事情。”
说起这件事李承乾就是一阵的无奈,热气球的消息确实透露出去了,但是跟他想象中不同的是,并没有引起多大的反响。在这些缺乏想象力的人眼中,太子和魏王就是在瞎胡闹。可是,如今热气球的外形几经更改,已经变成了完美的形状,至少灌上热气在低空尝试飞行,很是稳定。只要解决火源和安全的问题,绝对能飞起来。
喝了一杯酒,李靖笑道:“别人或许会疑惑,老夫不会,如果只是魏王一个人研究,老夫没准儿会怀疑,但是殿下也在,那不管多离奇的事情,老夫都不会惊讶。”
李承乾也给自己倒了一杯酒,道:“能被您这么夸赞,很不容易啊。只是,我总觉得您过来是有别的事情找我商量,说说呗,现在不是在长安,我也不是太子,只是你的徒弟,有什么事情都能说。”
李靖现在基本很少出门,连朝都不上了。自从得封尚书仆射、特进以后,他的仕途就到此为止了。作为战功卓著的武将,他现在最怕的就是跟什么事儿掺和到一起。无为,才是他现在的生存方式。
“老夫想要请缨出战吐谷浑,殿下是否想要同行?”
“啥?”
听到这句话,李承乾直接站了起来,惊疑不定的看着李靖问道:“您要出征吐谷浑?还带上我?”
看向西方,李靖坚定道:“老夫认定,吐谷浑不会就这么善罢甘休,再加上国债的出现,让已经漏底的国库充盈了起来,咱们也具备开战的条件。如今老夫已经六十有三,这一次再不出战的话,恐怕以后就没有机会了!”
看着李靖坚定的眼神,李承乾毫不犹豫的说:“您要请战的话,我就跟您一起去,正好我在长安待的也无趣至极。热气球研究出来的话,也需要实际实验一下才知道效用如何。”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