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手机站m.dajiadu8.com,服务器懒得转移了,凑合看吧!没收益,所以空间有限,请见谅

首页

科幻小说

攀科技真的好难啊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

攀科技真的好难啊:正文卷 第184章 不止是想搞个大新闻

    研究碳复合物的朱俞烽团队,带给陆羽很大的惊喜。

    经过这么久的实验和研究,用作光伏发电涂层的碳复合物,已经解决了从实验室制备到大规模制备的难题。

    成本虽然还有点高,但毕竟朱俞烽他们不是搞工业生产的,解决理论工艺还行,控制生产成本,还要看搞工业生产的实业企业。

    不过解决了理论制备工艺,便已经迈出了走向正式商用极为关键的一步。

    任成鸿也带着他的团队,研究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材料。

    按照他最初的设想和研究方向,通过杂化钙钛矿材料的可逆阳离子交换和低维材料的高效表面功能化,实现超薄钙钛矿的相和异质结构调控。

    最终在不同的衬底上得到不同厚度的六边形钙钛矿片,找到了性质极为优异的光电钙钛矿薄片。

    这种性质极为优越的光电钙钛矿薄片,配合上碳复合物涂层,能把光电转化率提高到27%左右。

    目前硅太阳能电池的理论光电转化率上限值为33%左右,而商用硅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化率一般在15%左右,高效硅太阳能电池能达到20%左右。

    27%,这已经是相当了不起的一个数值。

    ……

    任成鸿和朱俞烽两个团队并没有因此沾沾自喜,甚至都不是很满意。

    在他们看来,这个数字还有继续提高的可能,能继续提高直到接近光电转化率的理论上限值。

    陆羽问他们原因,他们说目前只达到27%,有两点。

    一是作为涂层的碳复合物纯度还不够,二是光电钙钛矿薄片的性能不够,制备工艺有待优化。

    只要这两点都解决了,光电转化率达到30%问题不是太大。

    陆羽看着信心满满的朱俞烽和任成鸿,心里有点感慨,什么是真正的研究人员,什么是真正的科学家,这才是嘛!

    这种精益求精,永远不满足研究现状的态度,才是科学技术进步的原初动力。

    当初他们展开这项研究的时候,陆羽还只觉得他们要是成功了,肯定能搞出一个大新闻。

    没想到现在都这种程度了,他们依然没有止步的意思。

    看样子,光电转化率不提高的30%,他们是不准备宣布出去。

    甚至按照他们的意思,有可能再加上石墨烯,突破理论值上限,才是他们的目标。

    ……

    这不止是要搞出一个大新闻,而是要把现有光伏产业的天花板掀翻。

    陆羽看出朱俞烽和任成鸿的心思,除了对科研的追求以外,他们还想一次就把自己的名字写在新能源发展史上。

    不宣布现在的研究进度和成果,明显的是想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弄明白了两人的心思,陆羽也就点点头,交代许程亮,对他们这个项目启动最高级别的保密程序,甚至连相关专利的申请都暂时押后,等他们打破理论值再继续申请。

    朱俞烽和任成鸿对此是相当高兴,此前他们还有点担心陆羽会急于把成果转化为公司利润。

    那样的话,不论是出于对技术完善改进的追求,还是出于他们个人对名誉的追求,都不是他们乐于见到的情况。

    现在看来,纯粹是他们想多了,陆总对研究人员的重视,绝对和他自己曾经说过的一样,远远超出对公司利润的重视。

    ……

    其实对于他们这样的小追求,陆羽是没所谓的,甚至是赞成的。

    人嘛,总得有点其他追求。

    不能要求研究人员全都是圣人,他们有物质享受的需要,也有精神享受的需要。

    朱俞烽和任成鸿这还算好的,如果他们这是想搞出大新闻的话,那袁曜文可以说是直接奔着诺奖去了。

    在所有资深研究专家当是和陆羽交流次数最多的,也是被陆羽暗暗提示得最多。

    本来在新材料领域建树不错的袁曜文,对固态电池的兴趣就相当浓厚,在看到有成功的可能后,立即全身心投入进去。

    带着团队一点一点摸索,连原先正在进行的几个高分子研究项目都暂时放在一边。

    进展很慢,离成功还无比遥远,更不用说走出实验室、进入市场了。

    尽管如此,袁曜文团队却没有一点灰心丧气,仍然按照他们既定的步调,慢慢朝前走着。

    ……

    袁曜文选择的方向是固态锂硫电池,没有选择他最看好的锂空气电池,他认为固态锂硫电池的难度小一点。

    但这个难度小,也只是相对于锂空气电池而言,其本身的研究难度可一点也不小。

    毕竟可以看作是下一代电池。

    除了要重新设计研究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材料等等,还要解决最大的难题,电解质。

    固态电池电解质跟传统电解液相比电导率偏低,内阻较大,高倍率放电时电压降幅较大。

    这些问题但凡有一点解决不了,固态锂硫电池都走不出实验室。

    更遑论制备工艺复杂,技术不成熟,生产成本高昂等问题了。

    完全可以说是从头到尾重新研发一款电池,从电池各个组成部分的材料选用,到电池的整体功能设计和性能提升,每一个细节,都需要从头开始。

    电池这玩意儿,又不是普通的工艺品,对安全性的要求还高得令人发指,容不得出现任何差错。

    由此可见工作量和研究难度之大。

    也正因为此,袁曜文已经多次跟公司人事部门打报告,招揽来了很多电池研究方面的专家和研究人员。

    ……

    袁曜文这么搞,还没取得多少进展呢,研究经费就如水一般流出去。

    也幸好他研究的是固态锂硫电池,公司才批准得如此痛快顺利,如果换成石墨烯电池,估计不用陆羽出手,审核组的人都能直接恰死他。

    这倒不是其他原因,而是石墨烯材料从发现开始研究到现在,电池行业已经认清一个现实,石墨烯电池,短时间内几乎不可能。

    在石墨烯没有实现大规模制备的情况下,全石墨烯电池就是在扯蛋。

    不提对于石墨烯表面氧化状态等等高要求,哪怕真做出来了,高得离谱的成本,一克上千,真的会有人用么?

    而现在市场上的所谓“石墨烯电池”,无非是掺了一点石墨烯的锂离子电池或者铅酸电池。

    石墨烯在锂电池的应用中,主要有两个用途,一是导电剂,二是电极嵌锂材料。

    这两点,说穿了,都是在和传统的导电材料碳、石墨竞争。

    那么问题来了,碳和石墨这两种材料,都是论吨卖,论克卖的石墨烯拿头和它们对线?

    就算不计成本,石墨烯表面积大,实用中分散之类的问题一大堆,很容易把锂离子的扩散通道堵塞,电池厂家光是调生产工艺都得累死。

    加上石墨烯表面特性受化学状态影响大,批次稳定性、循环寿命等等这些问题,如何能满足锂电池生产过程中的那堆细致要求?

    哪怕解决了上面说的这些问题,石墨烯成功作为负极,但它的振实和压实密度非常低,理论容量也仅仅只是石墨负极的两倍,那为什么不用硅?

    硅的理论容量可是接近石墨的十倍。

    价格干不过,容量也干不过,能给出一个不用硅的理由么?

    所以,用石墨烯做锂电池,技术上就不靠谱,在锂离子电池上的应用前景,微乎其微。

    ……

    14年的时候,西班牙有个叫Graphenano的公司,大肆宣传说他们制造出石墨烯电池,储电量是现在电池的三倍,使用寿命是传统电池的4倍,是锂电池的2倍。

    最厉害的是,用此电池提供电力的电动车,充电8分钟,最多能行驶1000公里,而且生产成本比锂电池低77%。

    这么离谱的新闻,当时国内竟然有很多媒体疯狂报道。

    更离谱的是,没多久国内居然也冒出一家电池厂家,说他们也能生产性能差不多的石墨烯电池,在股市上狠狠割了一波韭菜。

    所以电池行业的人都已经清楚,石墨烯这种材料,在新型柔性电池、元器件、显示、催化剂等等诸多领域,都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唯独在锂离子电池方面,应用前景非常有限。

    小桑河公司的项目审核组也清楚,所以朱俞烽和任成鸿他们的项目,可以朝着石墨烯方向研究,但袁曜文的电池项目不行。

    袁曜文擅长的领域虽是新材料研究,不过对固态电池的研究也不弱,理论知识很是丰富。

    这样一个资深研究专家,头脑和认知都相当清醒,他也不可能选择石墨烯电池,作为他现阶段的研究方向。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