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手机站m.dajiadu8.com,服务器懒得转移了,凑合看吧!没收益,所以空间有限,请见谅

首页

都市言情

鉴宝无双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

鉴宝无双:正文卷 第208章 祭印

    另一个时间,是刻制印文的时间。

    还有,刻制印文的人。

    很遗憾,这个时间也不是东晋。

    而是唐代。

    不过,这又是一个名人。

    而且是个书法家。

    “徐浩,字季海。受书法于父;少而清劲,随肩褚、薛;晚益老重,潜精羲、献。”

    这段史料上的评价是比较高的。褚、薛,是指唐代书法家褚遂良、薛稷;羲、献,自然是指王羲之、王献之。

    唐代书法大师辈出,徐浩的知名度还是比不了顶尖那几位,但是他的功力,也是很深湛的。

    徐浩的书法作品今天能看到的是《不空和尚碑》,这块碑文的书法,历代也有很多很高的评价。

    虽然徐浩的篆刻作品并没有史料记载和实物传世,但这枚青田盘龙印,说是徐浩所刻,还是能理出一些脉络来。

    徐浩的出身不错,父亲徐峤是高官,也是书法家;母亲张氏则是当朝宰相张九龄的妹妹;也就是说,徐浩是张九龄的外甥,张九龄是徐浩的舅舅。

    同时,徐浩本人也仕途通达,历任工部侍郎、吏部侍郎、集贤殿学士,封会稽郡公。

    徐浩“潜精羲、献”,不光这一点儿史料,他对王羲之书法研究很深入,一直推崇和取法王羲之,临摹王羲之也是相当到位。

    虽然后来那个擅长诗词书画、不会当皇帝的李煜曾评价说“徐浩得右军之肉而失于俗”,但这也算鸡蛋里挑骨头了,要是能完全达到王羲之的水平,他还是徐浩嘛?

    在这些基础上看,首先以徐浩的情况,得到这一枚青田盘龙古印,完全有可能。

    他还做过“会稽郡公”;而孙亮,被废之后的身份是“会稽王”。

    这枚青田盘龙印的流转,很可能还是在会稽一带。

    而王羲之,也曾“居会稽山阴”,兰亭序起头就是: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徐浩拿到这枚青田盘龙印之后,肯定会去进行一番考证和断代。

    实际上,从东吴的258年,到王羲之出生的303年(有说3年),也差不了几十年。他也有可能判断得不是那么精准。

    所以,大致认定为是王羲之所处时期的印章,也是有可能的。

    这是一枚没有印文的印章,也就是说,虽然是老印章,却还没有被人正式使用过。所以,最初的所有者,徐浩怕是不会知道了。

    但,他知道这是极品的材质,同时认定为王羲之所处时期雕成的印章。

    还是龙钮。

    历朝历代,在书法造诣上,谁才是“龙头老大”?

    在徐浩的心目中,应该就是王羲之吧!

    于是,他无比郑重地在这一枚青田盘龙印上,刻上了让他景仰一生的光辉万丈的名字:

    王羲之

    这不是王羲之的私印,甚至和王羲之一点儿关系都没有。

    雕刻印章的人,是一个充当傀儡的少年君王,或许,在苦闷忧愤之际,石雕,才是他最大的慰藉。这种慰藉并不正常,所以,才有了这种不合历史特征的特殊形制。

    刻制印文的人,是一个身居高位的成功人士,或许,在青云通达之外,书法,才是他最大的追求。这种追求有迹可循,所以,才有了这种不是原主刻制的人名印文。

    徐浩在这一枚青田盘龙印上刻下“王羲之”的印文,自不会使用。

    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是在以此祭奠一代书圣。

    他没有加上任何的尊称,只是刻了一个名字,一个字不少刻,一个字也不多刻。

    这,却又好像是一种更大的尊重。

    相隔遥远的时空,发自内心的尊重。我不能与你相见,只能以此印祭奠;这个名字所代表的书法艺术,不需要任何的修饰,就是一座亘古矗立的丰碑!

    这一枚青田盘龙印的谜团,好似就这么一一解开了。

    虽然有很多脉络是吴夺自己勾连的。只有文物,没有史料,这算是最大限度的还愿了。

    “正如刘老爷子所说,这肯定不是王羲之私印。但我想,也应该不是古人仿古人,或许,是出于一种缅怀和纪念,甚至是祭奠吧。”

    吴夺终于开了口,目光之中依然带着一丝深邃,仿佛还没有完全从千年历史中“穿越”回来。

    “嗯······”刘钢炮品了品,随即连连点头,“你这么一说,确实更有道理。不过,依你看,是什么时期的?”

    “我也不能说得太准确。不过,最晚,也得是唐代的。”虽然吴夺接下来会问询刘钢炮能不能出让,但还是选择了尽量实话实说。

    这一枚青田盘龙印,虽然和王羲之“无关”,但,极有可能就是吴镝当年所有的那一枚。

    从断代上来看,说是东晋,也不算什么失误,就差那么几十年,出现偏差很正常。只不过自己因为能“听”,所以才如此精准。

    同时,王羲之的私印,找工匠来刻也很正常;虽然是后世唐代徐浩的刻印,但毕竟也又过了一千多年,亦是难以明辨。

    至于形制和印文的“特殊”,因为没有使用过,或许会大胆假设王羲之有可能用作赏玩之物,而非印信吧。

    “你要是这样鉴定,就一下子把宋元明清全给排除了。”刘钢炮沉吟,“不过,这枚印章,古意确实很重。不是当时形制,却有六朝吴晋之风。”

    吴夺点点头,转而问道,“老爷子,您能给说说买来的具体过程么?”

    “这有什么不能的?”刘钢炮接口道,“当时单位组织退休职工去黄山旅游,有一天是自由活动,我就自己到了附近的小镇上,这个镇叫松溪镇,有条民俗文化街。”

    毕竟隔得时间不算远,刘钢炮基本还记得,“有家卖宣纸和文房用品的店,叫做品文阁,我就进去了,买了点儿宣纸,又看到了几方青田石的印章,不过最后没看上;老板就问老的印章看不看?就把这个拿出来了。”

    “他没说怎么来的么?”

    “这个我问了,咱们玩古的,肯定是想知道来历的。对了!老板说,这是从你们东山省收来的!”

    “他在黄山附近开店,而且也不是古玩店,怎么会从东山省收东西?”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