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垩纪禁区:史前遗族 602 全面开花
几个月后,第二基地。
立体农场终于迎来了第一个收获季,大比粮食收割入仓。
有了充足的粮草,北都总算中以放开手脚,一口气为第二基地补充了一千多人,总算解决了人手不足的问题。
从此,第二基地的各项建设走上了快车道,在大批人员日以继夜的努力之下,501舰的制造进度直线上升。
可还没等501舰建成,东方白就收到了601舰的设计图纸,暂时命名为震天级。
擎天、惊天、震天,接下来会是什么天?
没说的,组织人手开始建造,而且是全力以赴。
结果没几天就接到报告,巨人遗迹虽大,但预留必要的空间之后,供应能力已经趋于极限,两艘战舰的需求太高,材料组已然力不从心。
这可是个要命的问题,为此东方白又回了一次现代,向大佬们汇报完第二基地的情况,说起了材料不足的问题。
解决的方法很简单,要么找到其他残骸开分基地,要么直接开矿。
考虑到第二基地必须越隐蔽越好,北都做出了隐秘开矿,弥补不足的决定。
这又是一批人手,而且数量还不少,第二基地不得不未雨绸缪,提前扩大立体农场的规模。
北都还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不能离开冰湖的范围,以最小的动静完成任务,为此,还给东方白一份月球南极的矿产分布图。
据说,这是孤峰勘探队刚刚勘测出来的结果,目前勘探队仍在月球南极附近,也就是说,东方白手里这份矿产分布图并不完整。
不过,够用了。
按图上的标记,距离南极最近的一处大型矿脉,位于一百四十多公里外,埋藏深度七点四公里。
换成从前,开发这种矿脉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今时不同往日,如今军方有的是办法。
返回第二基地之后,东方白立刻组织人手,以平均每天三十公里的速度,只用了五天就挖出一条直达矿区的地下隧道!
任何一个熟悉地下工程的人看到这个数据,第一反应都是不相信、不可能、你骗我。
哪怕用纳米细胞,也没这么高的效率。
可东方白率领的掘进组确实做到了,关键就在他们使用了最新型的等离子盾构机。
这玩意与传统盾构机没太大区别,只是把机械刀盘换成了等离子刀盘。
就是光剑那种等离子,这东西可比机械刀盘给力多了,甭管多坚固的工作面,一刀下去肯定能解决问题,再结实的石头都顶不住等离子速的切割。
更关键的一点,这个数据不是一台盾构机创下的纪录,而是多点同时掘进,十个点同时开工,平均每个点的日掘进速度是三公里左右,加在一起才是三十公里。
还有一点就是月球的引力低,挖掘隧道的难度没地球那么高,不然光是加固隧道,就够掘进组忙活一阵,哪还能搞出这么快的速度?
一号矿开采成功之后,确实缓解了原材料不足的问题,但东方白非常清醒,他知道这还只是个开始,不久的将来,第二基地还会承建更多太空战舰,一处矿场依旧杯水车薪。
于是他把目光投入更多矿区,经过一段时间的不懈始终,第二基地先后建成七条地铁主干线,二十多条支线,分别通向二十多处矿场,最近的三十多公里,最远的足有四百多公里。
各个方向的矿区全力以赴,不止解决了原料的问题,多余的原料还能储备起来,留待将来。
这可太让人意外了!
第一艘震天级下线的时候,东方白收到了701舰裂天号的图纸。
尽管早有心理准备,可他还是为北都的速度赞叹不已。
从擎天到裂天,北都已经形成了从近到远,从低到高的四档四级太空战舰体系。
擎天级不用说了,只是近地防卫舰。
惊天级也不用讲,最多飞到木星轨道。
从震天级开始就不一样了,虽说仍然没有飞出太阳系的能力,但飞到;冥王星还是没问题的,对如今的人类而言,这已经是真正的太空战舰。
到了裂天就更强了为,不止航程更远,火力也更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艘战舰就是一支独立的战略作战力量,可以说是“独舰成军”。
不得不说,北都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取得这么辉煌的成绩确实不易,为此也付出了很多代价,每一个型号的太空战舰都不完善,甚至不得不舍弃某些重要功能。
打个比方,孤峰号是一艘真正的综合战舰,进可攻退可守,自持能力极强,可以独立执行深空任务,活动半径最少也有三百光年!
而四个等级的天字舰呢?
它们的特长很突出,短板同样明显。
没办法,北都想尽办法,也没能掌握所有史前技术。
因为动力的限制,不能制造太大的战舰,裂天级是人类历史上最庞大的战舰,可舰长也就两公里出头,和孤峰号放在一起,就像黄瓜身边搁了一根豆角。
因为技术的限制,不管哪一个型号的天字舰都没有超光速飞行能力。
北都早就知道,实现超光速的方式有两种,要么像恐人那样,把时间研究透彻;要么像亚特人那样,把空间研究通透,除此之外,再也没有第三种实现超光速的方法。
偏偏这两种技术都非常的高深,以月研组目前的水平,也就是刚摸到一点边儿。
二者合一也是个不错的办法,但是能把时间或空间中的一个研究到极致,已经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了,想把两种都研究出个结果……嗯,不是不行,而是两种不同的研究方向,相当于两种不同的科技体系,想研究透哪有那么简单?
据说,最新的“开天级”战舰正在紧张的设计之中,这是一款堪比孤峰号的战舰,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艘超光速战舰。
当然了,开天级的建造难度太高,很多必备的系统超出了人类的设计能力,所以设计图上留下了大片空白,等将来技术研究透了,再一点点往上加。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