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母重生了: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145:难搞的杂志社
几个人在外滩聊了一会,隋骏作为本地人,领着李江河和陶树波去了趟夜市,吃点小吃,边吃边聊。
小吃街当然不会开在那些鳞次栉比的办公楼中间,它的四周尽是些相对低矮的民居小高层,也有棚户穿插其中。
外滩是软红十丈,纸醉金迷,这里就是烟火缭绕,寻常日子。
“我当年怎么不知道还有这么个地方”,陶树波吸溜着阳春面,感觉挺自在。
记者也不是个多轻松的工作,说得好听叫无冕之王,但是无冕之王与其说是记者,不如说是大而化之的“媒体”。
平常风里来雨里去,相机比老婆还重要。
但是在大排档里,人是很放松的一种状态,也没其他人认识,也没有工作任务,跟老朋友聊聊天,快活!
“你当年可是个工作狂”,隋骏点了一碗海鲜粥,笑道:“怎么,现在做记者轻松?”
“轻松什么,我还记得之前有个记者报道了一篇文章,某省状元欲做记者,当场就被采访他的记者给劝退了,最后去的北大光华学院”,陶树波感慨道:“什么行业都累,没办法。”
“混出头就好了”,隋骏要了杯扎啤,给三个人倒上,把目光转向李江河:“小李同学,出来实习,学的也是新闻?”
“嗯.......学的是汉语言文学”,李江河结果啤酒杯,道了声谢,说道:“来沪城是玩玩,见识见识魔都风情。”
“见识魔都风情别在这儿啊”,隋骏喝了一大口啤酒,“我知道个好地方,什么类型的都有,万国来朝啊。”
“老隋!”,陶树波叫住了隋骏,“别跟人学生开黄腔。”
“习惯了习惯了”,隋骏一拍脑袋,不好意思道:“我这人不太着调,别往心里去啊。”
“我记着你以前挺正经的”,陶树波又要了一份章鱼烧。
“晚上审稿子没事干,就说说段子大家都提提神呗,一来二去习惯了”,隋骏又喝了一杯酒,“就跟医生在手术台上说说yellow段子解压一样。”
三个人边吃边聊,聊的还挺投机。
两个青加一个小文青,话题源源不断。
不过转眼也到了散场的时候,三个人结了帐,沿着路散步。
沪城的梧桐沿着街边延伸。
路过车展的场地,这时候车展已经闭馆了,但车展会场外,还停着许多未开走的车。
“唉,我们办杂志,一年盈利还不如这一辆车贵”,隋骏突然感叹道,“难啊”。
“没这么低吧,老隋”,陶树波笑道。
“这几年就这样,一窝蜂去办杂志,竞争激烈,我们做的又是鸡汤文学,没什么竞争力,就靠着卖书号活着呗”,隋骏咧咧嘴,“一年也就盈利个百来万吧,这能在沪城干什么?”
杂志社有赚的多的,可能一年能到千万,但是更多的是收支平衡,或者稍微亏损/盈利。
卖书号的讲究就多一些了,自费出书不叫卖书号,在杂志社也不想管你这书的时候,你把这东西买回去,印刷之类都自己搞,才叫卖书号。
“呃”,李江河正好拿出车钥匙,指了指不远处的大切诺基,“要不我开车送你们回去?”
“你这.......”,隋骏看看这辆看还挺新的大车,一时嘴贱,“你这车看着有力量感,多少钱的?”
“啊,百来万吧”,李江河还有点不好意思,急忙解释道:“不是我的,是我朋友的,借给我开。”
大切诺基差不多五十万起价,高配能有个一百二、三十万吧,武时清买的自然是高配了。
“这......不好吧?”,隋骏也有点尴尬,疑惑自己刚才怎么就嘴贱问了一句呢。
“没事,反正也没什么干的”,李江河挠挠头。
“老隋,别客气了,体验体验你们杂志社一年盈利才能买的车”,陶树波觉得挺好玩。
“我那就是随口一说”,隋骏脱离了刚才的尴尬,“那就谢谢江河了。”
“别客气,来吧”,李江河招呼两个人上车。
先到地方的是隋骏,李江河又拉着陶树波去找他们报社给订的宾馆。
“师兄,你觉得我想要搞个出版社,能不能把隋骏拉过来”,李江河手把着方向盘,突然问道。
“你要办出版社?”,陶树波急忙摇了摇头,“你是外行,这东西弄不来,最关键的书号很难批的,再说,这就是根本不允许私人做出版。”
“师兄,没有别的办法?”,李江河有点不死心。
做出版,一方面是小文青李江河内心的蠢蠢欲动,另一方面,也是之前李军和庞淑兰的建议。
提前知道哪本书会火,做出版不就成了躺着赚钱?
“我说实话,江河,这个不简单”,陶树波靠在后背上说道:“你要只是想出一两本书,或者就弄几期杂志,那倒没那么难,我就可以给你找找人,但是要办一个有书号的出版社,那就太难了,你要知道,我国现在一共也就五百多家出版社。”
“唉,好吧”,李江河有点小失落。
“要不你可以去挂靠大的事业单位,比如咱们学校就可以,由学校出面申请,但是这个嘛......我想难度你是能明白的,就算林老帮你,也基本不可能”,陶树波皱着眉头说道:“除此之外,出版社改制的时候你也可以入股,只要不是外资,那个时候还是有进场机会的,只要你有钱有关系。”
说到这里,他轻轻拍了拍自己的大腿,想起来车展上和李江河一起的武时清是谁了。
武家是实业巨头,横跨轻化工,机械,机电装备制造,建材制造,房地产等诸多领域。
说声巨富,一点也不为过。
而且实业不同于互联网企业,搞实业的盘根错节,实业巨头跟地方联系相当紧密。
没办法,纳税大户嘛。
有种说法叫大到不能倒,就说的是这种企业,一个倒下,背后是几万甚至可能是十几万就业岗位的消失,这已经不是经济问题而是社会问题了。
陶树波只所以见过武时清还是之前武家有个厂子环保出了问题,他应邀去采访,见过一面。
后来武家的厂子环保整改好了,陶树波也就只是报道的时候顺手一题这个事,重点在厂子的环保改变。
这种企业一般都是会给记者“车马费”的。
记者也只能是得饶人处且饶人。
思绪转到这里,陶树波突然说道:“要不我给你去联系联系出版社,我也有几个老朋友在这一方面可以帮上忙。”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