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手机站m.dajiadu8.com,服务器懒得转移了,凑合看吧!没收益,所以空间有限,请见谅

首页

历史军事

少帝成长计划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

少帝成长计划:正文卷 第0337章 项庄舞剑

    听闻田何的询问,刘弘不由陷入了沉思之中。

    要说刘弘真打算打击汉室的神学界,那无疑是危言耸听了。

    别的不说,起码在涉嫌的人和事儿上,刘弘是做足了优待和安抚的。

    甚至就连处置非法神职人员,也是按照其‘是否曾学习’来作为甄别标准。

    所以作为易学代表的田何,或者说整个广大‘通’群体,非但不会因为其‘精通’而遭受波及,反而会因此而躲过一劫。

    ——刘弘在诏令中说得很清楚了:没学过的,才算是欺诈性质的神棍,反之则受中央承认。

    这样一来,田何此次前来叫苦的意味,就非常值得刘弘品味了。

    须得一提的事,儒家学说且先不论起是非对错,起码在对诸子百家的文化影响之上,是基本做到了‘无所不包’的。

    就拿如今最有竞争力的几大学派,即法、儒、黄老等几家学说而言,其一半以上的价值理论体系,几乎都是从儒家学说分离而出。

    儒家本身自是不必多说,在孔仲尼的徒子徒孙传言下,依旧保留了大半经典典故,以及学派核心思想。

    法家,虽然尊管仲、李悝为‘开道祖师’,但不得不否认的是,作为法家法、术、势等核心思想价值体系的建立者,李悝本人,其实是子夏的门徒。

    而将法家思想真是整合,提出健全体系的秦相李斯,也同样是大儒:荀子的门徒。

    至于黄老学,则是在已有的治世之术上,汲取了儒家的学营养,发展出了破局迷信色彩的老庄派系。

    从这就能很容易的看出:虽然儒家在如今汉室混的算不上太好,但无论是谁混得好,儒家都是能施加一定程度的影响的。

    而在这其中,又尤其以包罗万象、被诸子百家都用来借鉴的,为其中之罪。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易学甚至已经不再是儒学的一个分支,而是整个诸子百家学说的一个集大成者,以及核心价值观的高度相似者。

    可以这么说:儒、法、黄老三家学说,任何一个不复存在,甚至三家一起灭亡,都不一定会对天下舆论界、学术界造成太大影响。

    但要是易学不复存在,那神州大陆的思想,便将再次回到远古时期的混乱当中。

    盖因为易学在如今天下学术界的地位,几乎不亚于后世的社会zy核心价值挂!

    几乎任何与学术有关的研究、学说,其内容都会发现易学的影子在内,甚至直接就是在易学所建立的理论体系之上进行论证。

    也正是因为如此,刘弘对于这个哪怕在后世,都能发挥自身能量的学派,给与了高度的重视。

    ——在刘弘针对神棍群体下达的政令中,对于曾学习过易学的人,几乎是人人都给了当官的机会!

    如此说来,易学在此次事件中,应该是最大的赢家,最大的获利方才对。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易学当代代表的嫡系传人田何,却依旧不顾自己年迈的身躯,亲自来到皇宫拜见刘弘,甚至略有些失礼的问出‘陛下难道要赶紧杀绝吗’的问题,显然是不符合常理的。

    而这,便是让刘弘觉得最有意思的地方。

    “究竟是谁有这么大的面子,能把田何这样的老学阀请出山,替自己冲锋陷阵呢···”

    哪怕不考虑学术界的崇高地位,光是田何年近九十的高龄,就足以保证其在汉室,拥有绝大多数人无法企及的社会地位。

    道理很简单:在汉室,年纪七十岁以上的老者,就有很大的概率受赐几杖,成为乡间田野受人尊敬的三老。

    三老这个群体在汉室的恐怖之处,几乎不亚于后世明清时的王族子弟,以及新时代的红一代!

    根据汉律的规定,凡受赐几杖者,皆为三老,免税、赋、役;可行于御道之侧,可自由出入县级及以下地方政府单位,见二千石不拜!

    像田何这种年近九十的,那更是不用说了——就连作为皇帝的刘弘见了,都得是小心翼翼的伺候着,生怕给老人家气出个好歹。

    甚至从理论上,当面对一个九十高龄的老者是,哪怕刘弘作为皇帝,那也是要先拜,而后‘慌忙拒绝对方行拜礼’的!

    都不用说别的,光一点,就足以证明田何这样的老者,在汉室具有的社会地位。

    ——当朝御史大夫张苍,拥有国家行政单位三号首长的政治身份,荀子门徒的学术地位,将近八十岁的高龄,在面对比自己年长不过十岁的田何时,却依旧要执‘子侄礼’!

    这样一个皇帝都不敢轻易招惹,朝中重臣都要敬重的老寿星,在汉室几乎不存在‘被某人胁迫’的可能性。

    也就是说,田何今日出现在未央宫内,是完全出于自己的个人意愿,来为某一个受神棍群体牵连的群体打抱不平。

    如此说来,那个‘被牵连’的群体是何方神圣,也就很显而易见了。

    ——除了如今的执政学派:黄老学外,没有任何一个学派,能让田老爷子不顾自己一把年纪,撇开老脸,前来指责刘弘‘欲绝易学’!

    也只有执政学派遭受打击,才足以惊动田老爷子出山,出于政治稳定的考虑劝谏刘弘。

    想到这里,刘弘便不由一失笑。

    “倒是没想到,还有这么一项意外收获···”

    作为汉室如今的执政学派,以及学术话语权最高的政治学派,黄老学的优劣势都十分明显。

    其优势自是不必多说,光是历史上一个‘文景之治’,就足以道明一切。

    而黄老学的劣势,也同样能在历史上窥见端倪。

    在历史上,华夏大地经过春秋战国、秦末汉初接连上百年的战乱,使得人口、社会秩序被眼中破坏,百废待兴,民心思安。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汉室鼎立,提倡休养生息,与民休息的黄老学,自然而然的成为了时代的选择。

    而这个特性,又使得黄老学‘小政府’的政治提倡,具有十分明显的时代局限性。

    即:黄老学,几乎只适用于乱世之后的文明重建、复苏阶段,却并不适用于发展、开拓。

    在历史上,黄老学便曾经历高祖、孝惠、吕后三朝的积累,以及文、景两代的巅峰,完成了汉政权的文明重建使命,最终在景帝、武帝年间,逐步退出政治舞台。

    从客观角度而言,黄老学在汉室被淘汰,几乎是历史的必然,并没有什么值得研究的地方。

    但问题的关键点在于:作为曾经得执政学派,黄老学没落的速度,实在是快的令人发指···

    在历史上的文帝年间,黄老学还依旧稳坐政坛一把交椅;但景帝刚一登基,黄老学就被依旧背负‘暴秦’污点的法家给重创!

    虽然在吴楚之乱之后,法家也逐渐在政坛没有了声音,但儒家的强势崛起,却又让黄老学光速失去政治话语权。

    要说法家的崛起,是因为晁错‘披着儒生的马甲’,怀着险恶用心潜伏到了时为太子的刘启身边,对刘启的政治理念起到了影响,那也还说得过去。

    黄老学输给法家,也可以勉强解释为‘非战之罪’。

    但儒家的崛起,尤其是在黄老学执政的大环境下肉眼可见的崛起,并在短短几十年后统一华夏学术界,形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场景,却是令人无论如何,都无法理解的。

    ——要知道在华夏数千年的历史上,汉室,几乎算是对儒家最具敌意的封建政权!

    就连现在,民间关于‘高皇帝vs某儒生’的传说故事,都依旧屡见不鲜。

    什么,高皇帝一脚把儒生踢泥地里啊~高皇帝在儒生的冠帽里撒尿啊~

    甚至于众所周知的‘高阳酒徒’之说,都足以让儒家在汉室抬不起头,奔忙于生存和传言。

    被这样一个学派弯道超车,短短几十年就丧失全部政治话语权,已经很能说明:景帝一朝的黄老学说,已经是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

    那究竟是怎样骇人的‘病毒’,将黄老学士子的思想荼毒到了这个地步,使其战斗力如此低下,居然抵不过‘高阳酒徒’们呢?

    这其中的理由,可以说是错综复杂,也可以说是机缘巧合。

    要说黄老学说本身存在问题,这就不客观了——要知道即便是在武帝登基,儒家全面进驻政治权利中心之后,黄老学依旧曾凭借窦太后废建元新政,而短暂的‘回光返照’。

    既然不是学术本身存在的问题,那就是发展和延续的问题了。

    这也很好理解:现如今,如果是法家出身的士子,那学个十年,再看几年汉律,就足以和廷尉吴公一样,被称之为‘治刑名学’,成为一个合格的‘法律人’了。

    儒家也差不多——学个十年,在有些天赋,就很有可能一飞冲天,得到帝王家的青睐。

    ——年仅二十有余,却官职当朝尚书令的贾谊,就是明证!

    但贾谊这样的青年才俊,可能出在儒家,也可能出在法家,唯一不可能的,就是出在黄老学。

    在法家,年龄达到三十岁,治学十年以上的,都已经能被称之为‘新生代力量’;儒家,更是屡屡奉献三十岁以内的青年才俊,为后世人所传唱。

    但在讲究‘悟’的黄老学,情况则和后世的中医一样:没长两缕白胡子,都没人敢说自己‘治炎黄之术’!

    至于学派中的‘才俊’,那更是有汉一朝都没有过六十岁以下的!

    如此漫长的‘人才成熟期’,必然会使得黄老学极易面临人才断档,青黄不接,乃至于‘徒弟还没学完,师父就老死了’的尴尬状况。

    至于民间百姓的支持,自也是比不上有教无类的儒家,以及‘人才吸收能力’出类拔萃的法家。

    很简单的道理:学儒十年,法二十,学黄老却要四十甚至五十年才能毕业!

    就算是这样,毕业出来,还很可能无法保证什么地位?

    如此不成正比的付出、收获比,必然会导致年轻士子望而却步,转而去学儒、法等‘更容易出成绩’的学说。

    至于‘偶尔有几个杠精非要头铁’的意外状况,也被黄老学自身完全规避——与有教无类,开山授业的儒家,以及对人才来源要求不高的法家不同,黄老学的人才来源,十分精准的定位在了贵族阶级身上。

    这一系列机缘巧合,使得黄老学的学派传承极其脆弱,但凡某一代的学术继承者能力不足,或是授业者活的短了些,就足以使得黄老学面临‘学说部分失传’的尴尬状况。

    但光此一项,显然也不足以使得黄老学,在历史上的景帝一朝,短短二十到三十年的时间内,直接从执政学派退化为‘在野学派’,从此再也不曾出现在过华夏历史。

    真正导致黄老学没落,或者说,加速黄老学退出历史进程的因素,便恰恰是黄老学从学中汲取营养,从而诞生的学术分支:老庄之说。

    ‘庄周梦蝶’的典故,在后世可谓是耳熟能详;而黄老学中的‘黄、老’二字,便泛指华夏始祖:黄帝轩辕,以及后世道教所奉的先祖:老子李耳。

    在黄老学最开始的思想核心中,无论是黄帝的部分,还是李耳的倡导,几乎都没有提到庄周梦蝶这般具有神话色彩的内容。

    但在学凭借其强大的时代前瞻性,逐渐在华夏学术界抢占一席之地时,黄老学却十分精准的提取了其中的糟粕,将几乎所有迷信的内容汲取,诞生出了‘老庄学派’。

    在黄老学势大的汉室除,这个现象自然是不明显——大佬们白天处理政事,晚上回家炼个丹、修个仙,也没人能说什么。

    但在历史上的景帝、武帝一朝,这个曾经不起眼,被黄老巨擘们视为‘个人爱好’的学派分支,却成为了压死黄老学说的最后一根稻草。

    ——几乎所有的黄老学巨擘,都在景、武帝年间归隐山林,投身在了光荣的修仙事业当中!

    当所有骨干都去修仙,新鲜血液得不到指导,只能跟着去炼丹、修仙时,黄老学的没落乃至于消亡,也就成为了必然。

    b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