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公务员:正文卷 第一千三百一十章 达成共识 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政治资产
反正当前英国处在所谓的共识政治当中,这种共识还没有被撒切尔推翻,所谓的共识政治是什么,就看艾德礼首相曾经说过的,我们要把两种制度的优点结合起来,建造大不列颠社会主义共同体就知道了。
“有传言在这一次调停之后,保守党还有再次大选的言论,你听说了没有?”帕梅拉蒙巴顿小声询问着丈夫。
“还有这事,不过就算是大选,其实也可以理解。”艾伦威尔逊没听过这种言论,但也能够理解,英国大选是随时可以开始的,只要党派分裂,支持率不占优势,甚至只要首相自己觉得开启大选合适就可以再次选举。
这种考量不一定非要有理由,比如说艾登觉得自己的年龄,正好在干五年更加合适,预定自己在那个时候退休,就可以开启大选。或者说艾登觉得调停之后大选有助于保守党的执政稳固,也可以开启大选。
这都看艾登本人的心情,英国历史上执政不到一年就再次大选也不是没发生过,只要首相自己觉得没问题,那就是没问题。
“我马上又要回珀斯了,其实有时候想想,我这是在做什么呢?虽然有了一定的财富。”帕梅拉蒙巴顿忽然长吁短叹,抒发起来感情了。
“亿点点,确实只有亿点点。”艾伦威尔逊伸手摸着妻子的脸颊,“你这么说话,传出去会被吊路灯的。幸亏你的产业大多数和本土无关,在本土的产业都给足了待遇,不然的话,估计民意更加倾向于在你身上用反垄断法。”
艾伦威尔逊知道,既然是分别妻子肯定是有待你小情绪,这个时候需要安抚女首富患得患失的心,用实际行动来进行。
其实和妻子到处在英国走走也不错,风景在差,差的过在太空中看就像是火星表面的澳大利亚么?享受一下乡村生活其实也不错,当然乡村生活和偏远山区生活是安全不同的,前者是生活调剂,后者是世事艰难。
两人决定去怀特岛转转,天公不作美,刚到地方,就碰上了骤变的天气。
房间里很阴暗。外边下着雨。肥大的海鸥动也不动地栖息在木桩上。他没有看见它飞来。他也不知道它从什么时候起就栖息在那里。通常海鸥是不会飞得这么靠近房屋的,即使在最坏的天气也不会,虽然花园和海之间只隔着一片三百公尺的光秃秃的旷野。这片旷野高低起伏,通向海岸的一个凹口,凹口左边就是悬崖的崖脚。
连绵不绝的、毫不猛烈的细雨即使这断了地平线,但在较近的距离之内,却不足以使人视线模糊。恰恰相反,简直可以说,经过洗涤的空气给距离最近的物体带来了好处:使它们增添了一层光辉——对于浅颜色的物体,耽搁了一天,天气才转为晴朗。
“其实以岛屿的条件来说,英国真是一個天选之地,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以做岛屿可以和英国相比。”拉着妻子的手吹着海风,艾伦威尔逊有感而发道,“做一个英国人也是可以自豪的。”
“你明明喜欢更大的国家。”帕梅拉蒙巴顿戳穿了丈夫的虚伪言辞,她可记得自己的男人对美苏中印都赞不绝口过,没怎么夸奖过英国。
“我说的是岛屿国家。没说大陆!”艾伦威尔逊看着拆台的妻子,强调道,“各个地方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要评价的话,还是别度假了。”
可帕梅拉蒙巴顿好想来了兴致,一定要让丈夫说说最看好什么地方,艾伦威尔逊只能回答,“东亚,第二就是北美。第三是欧洲,再往后是南亚。好不容易出来一趟,就别说这些了。”
两人在当地散散心,和当地人闲聊的时候,人们对他说,三十年来,岛上一切都没有变动;可是,往往只要在顶楼旁边搭上一间技屋,或者把房屋的门面装修一下,就可以使一所房屋改变得完全辨认不出来。
艾伦威尔逊差点想要让这个人去白厅上班,果然高手在民间,把裱糊匠的工作说的这么到位。
斯德哥尔摩的会议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作为中立国,又是以东道主的身份调停印度和巴基斯坦,以及出面牵头的英国和苏联,可以极大的提升瑞典的影响力,也会让两大阵营更加认可自己的中立地位,这让埃兰德政府十分重视。
处在中立地位,被埃兰德认为是瑞典在冷战格局当中的一个重要举措,从战后就一直执政的埃兰德,也对这一次会议极为重视。忙前忙后为英国和苏联提供最大的协助,主要谈判已经进行了好几轮。他现在已经明白了,英国和苏联都不同程度上倾向于印度的主张。
虽然不可避免对巴基斯坦有所惋惜,但瑞典还是要站在胜利者的那边,埃兰德这么想还是有些过于理想了,艾伦威尔逊就能想起来一桩历史旧事,三国干涉还辽,本质上和这一次的会谈差不多。
中立也是有立场的,瑞典必须要站在大多数国家一边,在这一次的会谈中就要站在英国和苏联的一边,创造倾向于印度的环境。
送别妻子回澳大利亚之后,艾伦威尔逊第一次出现在了斯德哥尔摩的会议上,主要是关注一下进度,证明自己来过。最近他在试探,首相是不是真有调停成功就开启大选的意思,艾登现在六十七岁,再过几年以七十高龄再次出来竞选,可能会遭受非议。
从年龄上来考虑,艾登如果此时开始大选的话,年龄问题还不大,而且也不会遭到党内的不满。当然这些都是国防大臣普罗富莫向他透露的。
“眼看着就圣诞节了,巴基斯坦还不屈服么?难道战端重开,巴基斯坦能保证自己不会把到手的利益吐出来?”艾伦威尔逊披着大衣,这要换一个地方比如说莫斯科,妥妥一个劳苦大众的形象。
此时的无上权威,拿着葛丽泰·嘉宝送过来的咖啡,对巴基斯坦的不配合进行吐槽,至于迪克逊则是起到一个听众的作用。
“秘书长,该说的我们也说了。”迪克逊表示英国的态度,他都已经转达给了巴基斯坦,也说了巴基斯坦现在占点便宜不代表以后还会占便宜。
“想要马上取得成果,必须要我们和苏联人拿出一个共识才行。外交大臣明天到,我们促成和苏联外交部长的一次见面。”艾伦威尔逊想了一下道,“我们两国把事情定下来,这一次战争就结束了,首相十分期待马上拿出来成果,一些传言你也知道,我就不多说了。”
一些传言,就是指的艾登要开启大选,这种事从来都谈不上隐蔽,可以说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首相做的好好的,当然是想方设法的连任。
在英国和苏联外交首脑准备见面之时,德浪河谷战役已经进行到了尾声,美国已经将全面介入越南局势的第一次大规模地面战斗打完了。
遇袭的美国第七骑兵团第二营在一场遭遇战中阵亡一百五十五人,负伤一百二十一人。双方都认为取得了很大的战果,都认为己方是胜利者。美军在实战中大规模实践了直升机机降突击作战且有不错的表现,但与素质良好的对手交锋仅依靠其部队自身的装备显得较为脆弱。美军没有实现搜索并歼灭北越军的计划。
可惜这一场战斗,对此时的斯德哥尔摩会议没有促进效果,艾伦威尔逊倒是和印度人谈了一下,关于武装直升机在战场上重要作用的事,就是以刚刚结束的德浪河谷战役作为例子。
可惜被印度人一副我读书少你不要骗我的面孔对待,印度一听虎式武装直升机的售价,直接表示不感兴趣。并且认为英式装备在这一次的战争当中,不如巴基斯坦的美式装备可靠。
这种污蔑英国军工产业的言论,理所当然的遭到了艾伦威尔逊的反驳,要说地面部队的装备还有点道理,英国确实比不上苏联。但美国坦克也能和英国的坦克比?印度这一次损失巨大,明明是空军不利,什么?空军也是英式装备,当他没说。
“葛罗米柯先生,英国的态度是我们两国共同提出一个方案,表明我们共同的态度。”
拉博·巴特勒在见到葛罗米柯之后开门见山的道,“印度是英国传统上的势力范围,当然我要强调印度已经独立了,现在是一个具有影响力的大国。相信苏联人也同意这一点。如果我们不倾向印度的话,战争是不会结束的,不知道苏联是否同意?”
“这一点我们是同意的,巴基斯坦占领的土地必须归还,双方撤退到战争之前的状态。不然印度不会善罢甘休。”葛罗米柯点头道,“战争再次开始的话,结果会有所不同,不要说美国正在东南亚打仗,就算是有这个时间帮助巴基斯坦,这一次巴基斯坦也不好赢。”
英国和苏联得到的第一个共识就是,要站在一起向巴基斯坦施压,这一次见面之后拉博·巴特勒把见面的讨论,告知了华盛顿方面。如果巴基斯坦不从占领的土地上退走,战争不会结束。
看起来和苏联站在一起力挺印度,这不太像是英美特殊关系能做得出来的,但这么干自然有道理。
因为巴基斯坦的后盾是美国,英国可以和美国一起力挺巴基斯坦么?如果做出这种抉择,英国的影响力只会被美国慢慢代替。
其实很简单,美国算是一个加强版的英国,不管是政策导向,军力布置还是方方面面都是如此。英国擅长的美国都擅长甚至可以的更好。
现在印度和巴基斯坦都已经独立的前提下,英国又不能像是在中东不撤驻军,顶住美国压倒性的经济实力,就必然不能和美国人站在一起。
支持巴基斯坦会得罪印度,美国得罪印度可能不在乎,英国可没有美国这么大的盘子来抵消损失。
将斯德哥尔摩会议的态度告知华盛顿,也是表明英国并非是和苏联达成了什么秘密协议,而是完全出于国家利益做出选择。
巴基斯坦虽然可以用来作为制衡印度的棋子,但也要清楚巴基斯坦是没有正面战胜印度的实力,在美国应对越南战争的当下,占据几百平方公里的土地,导致印度一直怀恨在心,一样不符合美国的利益,如若战端再起,美国还能帮助巴基斯坦么?就算是还能,也只会消耗在越南问题上的精力。
劝说美国放弃巴基斯坦,截断巴基斯坦的后盾一旦成功,艾伦威尔逊就有理由相信,达成撤军协议就为期不远了。
拉博·巴特勒马上便去找印度代表,谈论这一次英国坚定站在印度立场的事实,期待保持和这个大英帝国的明珠保持传统关系。
“母亲,这几天在社交么?”格斯塔夫一回家就见到葛丽泰·嘉宝照镜子便有此一问,“很少见一直在外面,连头发都染了。”
“好好学习,别关心你不能解决的事情。”葛丽泰·嘉宝回头看了一眼儿子,脸上带着我劝你少管闲事的表情,随后拿出来了貂皮大衣穿上,“你比起你父亲烦人多了,明明都是男的,你怎么就不能多思考一下。”
这和都是男的有什么关系?格斯塔夫张了张嘴最终还是闭口不言,要不是母亲斩钉截铁的说过他是亲生的,他都怀疑自己是不是抱养的。
但就算是如此,他也从母亲这里听不到亲生父亲的半点消息,只知道有,但是不能见面。
“母亲,注意安全。”看着葛丽泰·嘉宝的背影,格斯塔夫有气无力的说道。
“自己做饭,都这么大了,学会自己管理生活。”葛丽泰·嘉宝头也不回,冲着好大儿随便应付了两句,然后就是一声沉重的关门声。
“不过话说回来,你不准备让儿子知道我的存在么。”艾伦威尔逊沉思片刻,用征询意见的口吻问一下和妻子同等地位的女士,“如果他想的话,我可以开具一张介绍信,去牛津大学学习学习,以后的路也好走的多。”
“暂时不用,我还照顾的过来。”葛丽泰·嘉宝平和的拒绝道,“皇家理工大学,对洛维萨来说没有难度。我可以通过埃兰德做到这一点。”
“哦,瑞典首相,他好像做了二十年首相了。在选举制国家算是一个奇迹。”艾伦威尔逊说到这话锋一转,“你和他没什么吧,你们俩才是同龄人,没准这个混蛋对你有不切实际的想法,我要查查他。”
话没说完,一只手轻车熟路的搂住了无上权威的脖颈,然后毫不犹豫按下去。
不知道为何,艾伦威尔逊总觉得跟在苏联外交部长旁边年轻人他好像见过,久久回忆了半天,超强的记忆力让无上权威恍然大悟,这不是在卢比扬卡广场见过的克格勃军官么,外交部都是合法的间谍,这倒也不值得意外。
“他认出我了。”阿列克谢耶夫没有直接看对面的英国人,但能够感觉到对面被簇拥的男人偷偷看了自己好几次。无上权威记忆力不差,沙皇之子的记性也不是假的,他更加年轻,总共也没见过几个英国人,当然对对面的熟悉面孔记忆犹新。
“我们也得到了华盛顿方面的态度,他们也认为,两国撤离占领的土地恢复原样,是最好的结果。因为暂时占据的几百平方公里土地,处在长久敌对当中,不符合两国的利益。”
拉博·巴特勒转达美国方面的看法,含含湖湖的用两国的利益来概括了这一次会谈的本质。它既可以是印巴的利益,也可以是英苏两国的利益。
毫无疑问的是,在支持印度这一点上英国和苏联还有着共同利益,葛罗米柯点头表达了一样的意思,“世界现在处在动荡当中,我们不能再让另外一个地方动摇和平的主流了。”
“世界处在动荡当中,不还有苏联一份功劳么?”迪克逊小声的对艾伦威尔逊滴咕,“越南战争就没有苏联的影子?”
“那是美国和苏联的事,和我们没关系。”艾伦威尔逊压低声音回答,“在南亚问题上,我们还是不能躲避英国的责任。”
别说印度现在还没正式投苏,就算是真的投了,英国也不能放弃印度,想到这艾伦威尔逊嘱咐道,“约翰来消息了,阿拉伯世界暂时不会解除石油禁运,在这一次的谈判结束之后,等到印度在困难困难,你安排外交部的人和印度谈一谈,南苏丹的石油印度应该是是需要的,价格当然是贵一点,但比起从美国或者苏联的运输费用,还是合算的。”
处在英国的角度,管什么越南战争,美国顶不住那天,马来亚有被南北夹击的风险,在考虑越南战争的影响也不迟。
英国只能在南亚问题上,尽量拉住印度不要投苏,如果投苏不可避免的话,也要尽量保全英国的利益。
事实上这不容易,要想想苏联本身存在的价值,阿富汗王国长期亲苏,现在达乌德虽然已经不是首相了,但政治势力并没有消散。
也就是说苏联看起来和印度很远,实际上没有这么远,处于牵制巴基斯坦的考虑,印度尝试多多和苏联接触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英国能阻止么,这种地缘上的考量为基础做出的决策,英国其实办法也不多,现在只能选择尽量拉住印度,英国毕竟是和苏联完全不同制度的国家,有些苏联不擅长的英国擅长,还可以试一试在印度河苏联人斗一斗。
就怕碰上美国那种,英国擅长的事情美国都擅长的国家,那就完全没得斗了,所以英国必须支持印度。这一点首相和外交大臣也都同意。
万一苏联要是采取支持阿富汗王国推翻杜兰线的办法,和印度一起把巴基斯坦给分区占领了呢?虽然这在历史上并没有发生,但也应该防着一手才行,英国拉住印度,也有破坏这种企图的意思。
巴基斯坦申请加入联合国时,阿富汗投了惟一的一张反对票,既然这种风险存在,自然在这一次逼迫巴基斯坦妥协的会议上,也被英国用来说服美国,美国显然是被说动了,一旦印度河阿富汗王国真的有共同敌对巴基斯坦的企图,苏联就真的达成了把欧亚大陆从中间截断的战略,这种对抗就没法继续下去。
接下来的一个月,斯德哥尔摩会议,主要围绕着克什米尔全民公投决定未来走向的问题谈判,英国和苏联还是同样的态度。模湖这个问题,实际上就是不支持巴基斯坦方面的主张,采取包庇印度主张的态度。
和苏联尽快取得共识的过程中,艾伦威尔逊不得不把某大国拿出来挡子弹,表示苏联的所谓盟友有反心,在克什米尔问题上支持巴基斯坦。
相反苏联应该和英国一样,站在印度这边。只有这样才符合英国和苏联的共同利益。
在对待巴基斯坦方面,英国则采取暗中恐吓的态度,巴基斯坦不要认为这一次石油禁运能帮助巴基斯坦取得多少优势。英国皇家海军完全有能力,同样采取禁运的手段,让巴基斯坦尝一尝印度的待遇。
之前美国就已经对巴基斯坦进行了武器禁运,促成停战,要是巴基斯坦不听话的话,美国同样会站在英国一边,因为英国是在为和平而奔走。
对于美国来说,南亚的不稳定赶紧平息才是华盛顿的追求,至于和平协议怎么达成,那倒是无所谓。事已至此,巴基斯坦已经明白什么都得不到。
经过了一个多月的斡旋、恐吓、和权衡利弊,印度总理夏斯特里和巴基斯坦总统阿尤布·汗都表示愿意见一面,搭乘专机来到斯德哥尔摩。
这个时候斯德哥尔摩会议才进入到了真正的重头戏,在一天时间中,英国首相艾登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接连宣布,访问斯德哥尔摩。
这样一来,斯德哥尔摩会议就成了英国、苏联、印度、巴基斯坦四国首脑齐聚的会议,东道主埃兰德自然不愿意放弃这个露脸的机会,虽然他已经做了二十年的首相,但谁会嫌长呢,能连任的话,他还是要争取争取,这么重大的会议本身就是政治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