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手机站m.dajiadu8.com,服务器懒得转移了,凑合看吧!没收益,所以空间有限,请见谅

首页

历史军事

澳洲风云1876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

澳洲风云1876:叱咤澳洲,一遇风云便化龙。 第1119章总体收缩战略(为皮卡丘学十万伏特万赏加更第一弹)

    大洋帝国高达230余万的皇家陆军员额,在两年的时间内,将要裁减2/3,和平时期只保留80余万常备军队规模。

    皇家海军也将进行相应瘦身,从目前的71万裁减到55余万,大致与英国皇家海军数量持平,规模相若,  主力舰技术水平各有擅长。

    帝国方面取消了后续大量造舰订单,作为皇家海军主力的六艘公爵级战列舰中,两艘服役,一艘下水,还有三艘在不同的建造进度中,将会继续完成。

    而两艘“公爵”级战列舰追加订单撤销,  包括一艘已经切割了龙骨钢板的新舰,建造工作不再继续进行。

    在战后经济转型方面,大洋帝国远远走在了其他各国的前面,数百万从事军工业的劳动机会,在移民人口限制和大规模基建这一增一减的两大措施之下,实现了平稳过渡。

    数千家停产的军工企业铸剑为犁,生产大炮的改为生产农机具,生产炸药的改为生产化肥,生产坦克的改为生产拖拉机,生产军用汽车的改为生产民用载重汽车,生产步枪的改为生产电机,提早一步实现了转型。

    大部分的亢余产量,  由帝国和皇家基金共同出手,  进行大规模的战略收储,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让很多军工厂得以轻装上阵,  迅速转产,  避免了破产清盘的命运。

    19年初

    划分战后利益的巴黎和会汇集了世界各国的外交代表,尤其以协约国集团英法洋意四大巨头为首,开始了塑造战后世界格局的谈判。

    李拴柱元帅和帝国特派代表唐昭仪为首的谈判代表团,  日前已经进驻巴黎,参与巴黎和会先期准备工作和各种私下密谈。

    这一阶段,主要是各大国互相摸底,各种漫天要价传闻满天飞。

    近期,由海军部大臣张道儒元帅率领的代表团抵达伦敦,将会就《六国海军军备限制》展开谈判。

    这六国海军分别是英、洋、法、意、日、美,没有德国,也没有分裂后的奥地利和匈牙利,更没有分裂后的奥斯曼帝国。

    这些国家都属于战败国,按照英,法,洋三国首脑达成的共识,战败国只允许维持最低的陆军治安力量,海军力量提都不要提,在严格限制之列。

    世界大战结束后

    奥匈帝国迅速分裂为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塞尔维亚、黑山、克罗地亚共和国、斯洛文尼亚共和国、马其顿共和国、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共和国共10个国家,基本上以民族划分,最大的匈牙利也只有700余万,小的马其顿只有30多万人口,  版图变得支离破碎。

    而原奥匈帝国的版图内就更混乱了,真可谓群魔乱舞。

    英国远征军率先占领奥斯曼帝国首都伊斯坦布尔,  并且对其实施军事管制。

    然后,  各国开始争抢地盘,大洋帝国占领了利比亚,英国占领了叙利亚,约旦,阿拉伯半岛和伊拉克,

    然而,这并没有满足英国人的好胃口。

    在占领上述区域之后,英军开始向黑海地区进发,企图夺取海峡的控制权。

    他们希望将势力从黑海连结到地中海,以扩张对高加索地区的野心,除此之外,英国还想将势力伸向亚美尼亚民主共和国。

    恰巧的是,沙俄的新政府对该地区也非常有兴趣,并且派出了大量人员渗透亚美尼亚,扩大俄国工人政权影响力。

    希腊王国要实现伟大理想建立一个大希腊王国,提出了对伊斯坦布尔及其周边的领土要求,胃口大的也不怕撑死。

    这得到了英国首相乔治的支持,在李福寿看来,这纯属口惠而实不至,属于高级调戏的一种。

    意大利人希望执行《圣尚-德莫列讷协定》,控制安那托利亚南部,在奥斯曼帝国身上切一块肥肉下来。

    法国则迅速出兵占领哈塔伊、黎巴嫩及叙利亚,并希望行使《赛克斯-皮科协定》权力,接管安那托利亚东南部分地区。

    法国签订的《法国-亚美尼亚协定》承认亚美尼亚在地中海区域的主权,以换取亚美尼亚籍法国军团的创立,扩大自身实力。

    1918年12月21日,亚美尼亚籍法国军团在阿达纳登陆,大肆侵占周边领土。

    总之,现在已经崩塌的奥斯曼帝国疆域内,呈现四分五裂的特征。

    战争刚刚结束

    大洋帝国和英国就率先动手抢占地盘,法国、意大利、希腊、亚美尼亚等战胜国也不断向奥斯曼帝国派兵,企图从战败的奥斯曼帝国手中捞取更多的地盘。

    这年头,手快有手慢无,动作慢连口屎都吃不上热乎的,不管怎样先占领了再说。

    而在俄国,由17个国家组成的干涉军大举入侵,总计23万人,支持当地白匪打击俄国工人新政军队,在东欧和中西伯利亚燃起战火。

    这其中

    以扶桑国最卖力,到了19年初共出兵7万余人排在第1位,以远东海参崴为基地,从东向西顺着西伯利亚大铁路攻击前进,将战火燃烧到中西伯利亚地区。

    排行第二的是捷克军团约5万余人,他们原本是奥匈帝国战俘,在得到协约国军事装备之后,成长为外国干涉军的主要力量。

    排行第3位的是英国,共出兵4万余人。

    对伦敦来说,遏制沙俄新政府工人力量,是当前最重要事务,哪怕为此投入重兵也在所不惜,一定要阻止工人运动在欧洲的蔓延。

    排在第4位的是大洋帝国,兵力总计2.8万人,其在摩尔曼斯克出兵一個旅,基本上守卫城市,并不主动发起攻击。

    而在远东地区投入一个师,主要以海参崴为基地,控制周边数座远东城市,也不参与对工人新政府的打击,纯属摸鱼。

    排行第5位的是法国,出兵12000人,作为传统的世界列强,这种集体抢劫行动怎么可能没有法兰西?

    其他的国家出兵都没有上万,多的几千,少的几百,凑数的意味更加浓厚点。

    一波波外国军队兴冲冲开进苏俄境内。从北部的摩尔曼斯克到南部的黑海沿岸,从西部的波罗的海地区到东部的西伯利亚,外国军队的身影似乎无处不在,白卫军在他们支援下与苏俄军队在各条战线作战,战火蔓延各地。

    在李福寿看来

    发生在沙俄的内战最为惨烈,5月底,由5万名奥匈战俘编成的捷克斯洛伐克军团,在经西伯利亚遣返途中发动叛乱,先后侵占伏尔加河中游、乌拉尔、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将俄国腹地搅得一塌糊涂。

    顿河地区克拉斯诺夫的哥萨克白卫军、北高加索a.i.邓尼金的“志愿军“相继叛乱,成立反叛政府,并着手扩充叛乱武装。

    年中,由于沙俄新政府实行粮食垄断,各地党人乘机支持叛乱,成立反工人政权,形势一片混乱,到了19年初,,沙俄新政府丧失3/4领土,陷入四面受敌的险境。

    在这场空前惨烈的沙俄内战中,恶劣的战场条件加上始终伴随着饥荒,共计有1000多万人殒命,令俄国实力遭受重创。

    他们已经够惨的了,李福寿没必要再横插一手。

    因而,对始终滞留在海参崴的塔齐亚娜和玛丽亚两位女大公,希望帝国支持复国的请求置若罔闻,不予考虑。

    在李福寿看来;

    这两个女流之辈没有半点本事,以为依靠着罗曼诺夫皇朝的尊贵血脉就能够凝聚人心,简直痴心妄想。

    说句不好听的话

    即便尼古拉二世复活,如今在全国各地发动叛乱的白军首领和多如牛毛的各地政府,也不会听从他的号令。

    这些沙俄割据军阀们利益各不相同,没人愿意甘居人下,诉求也不相同,即便是神仙也无法满足,更不可能将他们统合成为一支有战斗力的军队,这纯属天方夜谭。

    沙俄帝国崩溃时有上千万的军队,都没有能够阻止社会巨大变革。

    仅凭着两个女大公微不足道的影响力,想要逆风翻盘,对抗整合后的俄国强大工人政府,胜算连万分之一都没有。

    俄国远东总督府那帮人,怂恿着两个女大公恢复罗曼诺夫王朝的光荣,其实心里打的主意是想拉大洋帝国下水,用大洋帝国鼎盛的军力打击俄国工人政府力量。

    这种小算计,怎么可能逃得过李福寿的眼光?

    所以,连带着李福寿对这两个沙俄皇室儿媳妇也不满意起来。

    在3月中旬,皇十二子和皇十四子将跟随皇太子李思元访问远东海参崴,此行将决定两个沙俄女大公的命运。

    若乖乖的回来结婚生子,那么一切免谈。

    若还想入非非,皇太子李思元将动用储君的权利,废掉与沙俄皇室的这两桩联姻,彻底斩断她们的幻想。

    爱上哪闹腾到哪去闹腾吧,反正帝国方面不陪着玩儿了,最多到19年底,或是20年初,驻扎在海参崴的一个师兵力也将撤退回国,结束海外派遣任务。

    究其原因

    帝国方面对那片天寒地冻的领土丝毫也不感兴趣,阿拉斯加州那么大片地方,至今也就是几万人,难道西伯利亚很香吗?

    在战后时期

    帝国方面执行总体收缩战略,尽量收敛身上的锋芒,尽量减少与英法俄等国地缘战略冲突,韬光养晦,避免与英国全面摊牌,进一步积蓄并壮大国力,等待下一步爆发输出的机会。

    退一步,海阔天空啊!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