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奋新明:风起 第四十五章 银行和商品房
让中国人放弃存钱的习惯大规模花钱的方式,作为穿越客李振新自然是再清楚不过了,那就是房地产。经过两次对对清军的反围剿作战,现在振川城的人对城里的安全性还是很有信心的。既然这样,那推出商品房的时机也算是成熟了。
如今早期加入振川城的家庭都多多少少有些存款,所以第一批消费客户也具备了条件。在明末的时空终于可以过一把房地产商的瘾了,想想都有点小兴奋。
话说回来搞商品房可不是为了赚钱,榨干城里人的剩余价值,而是为了城里产业的总体发展而推进的重大民生工程。目前振川城说白了就是一家大公司,所有人的吃穿住行都依靠这个公司来解决,这不成了大国企了。虽然在前期的发展中这种模式有利于积累资本,集中力量,可如果继续发展的话就有点太过集中了。
这次商品房的建设就是培育私营经济的好时机,不过一下子培养出房地产商人出来也不太现实,先从包工头开始慢慢来吧。
李振新的房地产发展计划是,第一期工程先搞四百套商品房,土地由城内提供,建筑材料同样由堡内提供,但建筑工人就不再用原来的顾工的办法来解决了,而是分开包给几个包工头,让他们负责把房子盖好。盖好之后由委员会统一去卖。
房价定的并不贵,不过城里人一次拿出这么多钱来的人也没有几个。怎么办,按揭贷款啊,每月从工资里扣钱还银行贷款就可以了。
银行和商品房项目是配套产业,不过银行并不是只服务于房地产项目。它还有其他重要的职能,代发工人工资和军饷,兑换银元,纸币和银两。其实早就想搞银行出来了,但一直没有时机,如果纯粹是为了代发工资和兑换银两这就会变成一个行政职能机构,而不是商业性质的机构。通过代发的方式支付工资和军饷是避免基层贪污的手段之一,以后不管是工人还是职业军人都不会和上司产生直接性的金钱往来。而兑换银两这个业务则能把供应社变成更为纯粹的商品买卖机构,不然光兑换银两的业务就搞的供应社忙的拉不开栓。
李振新通过管事委员会一次性向银行拨了六万两银子,作为启动资金。房地产的建筑款也要通过银行借贷的方式走账,而不是以前直接通过大管事委员会账房拨款。可以说这一系列操作也是为了健全财政制度而做出的改革。发展到了这一步,不推进财政制度改革就会越来越效率低下和臃肿,迟早出问题。
第一批包工头的产生说容易也容易说难也难,容易是因为这些人根本就没有经过什么招投标等一系列程序,而是由管事委员会直接找了几个以前盖房子的工头,告诉他们这批房子就包给你们干了,工资什么的管事委员会直接给你,你就自己找人干。
为什么说难哪?这些人压根就不想单干,他们觉得上班更稳妥和有保障,让自己干包工头这不是脱离体制了啊。万一找不到人或者活干的不好可怎么办?到时候钱没挣上反倒惹一身祸出来可就麻烦大了。
放着挣钱的机会不去干,李振新对这些即将成为房地产巨鳄的人,真是气不打一处来,十几个制定的包工头没一个愿意干的,都找管事委员会求情下话,总之一句话,这要命的差事还是别落到自己头上。管事委员会的人没答应,他们就来找李振新,一上来就是下跪求情,把李当家给气的话都说不出来。
建房子的地都化好好几天了,硬是没有包工头进场,为了让这些人尝到甜头工程款可是给的很充足,可他们就是不上套,可愁死个人。管事委员会的人都觉得还不如直接用原来的办法干,既省钱又省事,没这么多姥姥不爱舅舅不疼的麻烦事。
这些人都鼠目寸光,一点都没有发展的眼光,李振新对明末的这帮愚民失望透了。就在李当家感慨不已的时候,有人找上门来主动问这活能不能承包给她。
主动想当承包人的居然是让自己内心起了波澜的毛布贩子张娜,要说人家能做生意哪,要说自己为什么心动哪,就这眼光就没得说。
张娜要当包工头承包商品房的建设项目,而且一开口就问能不能包两个工段,这魄力有点大啊。李振新尽管内心早都不理智的想答应,明末女创业家的要求。但还是不放心的问道:“张掌柜啊,这盖房子是要有专业人员才能盖好的,你有这方面的人吗?还有这么大的工程量需要的劳工可不少人也不好找啊”
张娜听到李振新的问话,有点紧张的脸红,但还是鼓足勇气的回话道:“只要李当家不嫌我是女儿身能包给我干,就能行,这种房子我也在城里盖的时候看过不少,俺爹早些年就是泥瓦匠给俺教了不少,俺们村的人以前就专门出去给人盖房子,只是这些年天下不太平没活干了。人手不缺,再找些帮工就能干。”说完眼神灼灼的看着李振新生怕他不答应。
既然能找上相对专业的人,那李振新就不怎么担忧了。再说自己也算是懂点技术的人盖这种小三层楼还怕盖不好啊,所以等项目开工以后就以技术指导的名义多往工地跑,这事有前途。李振新在张娜大眼睛的注视下,满口答应的明末第一女包工头的请求。
等张娜满怀欣喜的走出办公室的时候,李振新内心很骚包的想,唉这就是天生暖男的命,根本就不懂怎么拒绝女孩子的要求啊。
第一个包工头出现以后,很快就有第二个找上门了,是一个山西小商人。原本是做搪瓷买卖的,但本钱太少即使能赊货也做不太大。在听说城里的房产项目不要本钱,只要有人就能干,连忙跑过来看看。人他可以直接从山西老家招,那地方和陕北一样没什么出产,除了做生意以外没多少出路,但生意又不是什么人都能做的,所以只要给钱能吃饱饭,啥人都能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