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手机站m.dajiadu8.com,服务器懒得转移了,凑合看吧!没收益,所以空间有限,请见谅

首页

历史军事

振奋新明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

振奋新明:风起 第495章 二十年内普及三年义务教育

    1664年末,忙碌了一年的百姓们,开始准备过年。今年是个好年,全国光复一年,各地基本恢复到了正常水平。各地统计上的粮食产量来看,今年老百姓的日子要好过不少,基本上都是丰收。

    “谷贱伤农,要想办法让百姓手中的粮食流通起来,不然、他们手里还是没钱,日子依然过不好。”

    “邦德,你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今年全国的粮产最起码比去年多三成,这么多粮,你让我怎么收?光是应收的税粮,粮食交易所的那帮奸商都在拼命压价,再多收粮食,莫非要堆在粮库里烂了?”

    “我说,这办法还用得着想啊?把之前库里的存粮全换成新的,旧的全酿成酒。要是还消耗不完,就往草原那边多运一些换成肉,让百姓们改善一下生活。粮多就多吃酒肉,适当的提高一下士兵们的生活水准不行吗?养点猪,养点鸡,鸭,让百姓的餐桌丰盛起来。”

    说了半天还不是要让朝廷多花钱?你以为这事我想不到啊?吴贞疏心里对李振新一阵埋怨。大明的这位总裁,挣钱的水平一流,花钱的水平是超一流。朝廷的税收和进项是逐年增长,可支出也是居高不下,总之是紧挣赶不上紧花。

    说到花钱,李振新正好在琢磨一件花钱的大项目“长生,现在全国一统了,有件要紧的事要做,咱们得定个章程出来。”

    “何事?”

    “科考和教育,全国一统,大学招生得正规起来,吾想着今年开始要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统一的大学招生考试。”

    “这是大事,理应如此,总裁你是怎么考量的?”

    “首先要再建几所大学,目前大学的数量还是有点少。我的想法是五年内,全国所有的省都得建一所师范大学,农业大学要在长沙、浙江、广东这三省再建三所分校。南京孙可望弄的那个军政大学,改制为江南综合大学,武昌同样要建一所综合大学,厦门筹建一所海事大学。除师范大学外所有大学每年招生人数要进行额定,其中六成的名额平均分到各省,由教育部统一拟定试卷,发到各省各府,在统一的时间里进行考试,按分数高低进行录取。剩下的四成,大学自己组织拟卷和考试,朝廷派员监督,确保公正、公平。各省的师范,六成在本省招生,剩下的四成同样要分到全国来录取。”

    “全国一起拟卷?可各个大学的科目不一样,如何用一样的卷子考啊?”

    “主要分为三科,文科、理科和工科,文科只考国文、数学、常识、史地四门,主要对应大学里的法政类和商业类科目,理科只考国文、数学、常识和百科四门,对应大学里的所有科目,工科考国文、数学、常识、制艺四门,对应除法政以外的所有科目,具体怎么定额,由教育部详细讨论出具体条程。”

    “这么分问题不大,只是现下对应文科的大学数量有些少,是不是要再开些文科相对应的大学?还有南方各省,中学还没有普及,他们的学生怎么报考大学?”

    “文科类学校,数量差不多了,这几年还是不要再增设为好,这类学科学生多了与国无益,只是多了些青虫而已。南方数省,凡是之前取得过秀才功名的等同于高中学历,都能报考大学。反正他们都是于本省人争名额,不会影响考试公平性。还有就是最近五年,凡是能入中学的学生都能参与大学考试,暂时性的进行过渡。”

    “邦德,还有一事咱们得提前考虑,安你这个大学的编制来看加上各省的师范大学,每年有近十万大学生毕业,朝廷可没那么多职位一直这么安排下去,职位还要给退役军人留位置哪。”

    “这事无需太过担忧,到时候自然会解决的。一年不到十万的大学毕业生,不算师范的话也就是四五万,这么大的国家怎么着也有办法解决。”

    大学生数量其实并不多,只不过现在这个时代,上学当官的思想太过浓烈,他们对自己的待遇要求太高而已。据统计,目前的大学毕业生中,百分之六十进入了官僚机构,百分之三十进入了官办机构,只有百分之十不到的流向了民间机构。

    这样下去肯定不行,尽管在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大学都不会扩招,可实际算下来,等过几年教育和官僚体系成熟,每年差不多只能让一半左右的大学毕业生进入官府和官办体系。也就是说,未来有一半的大学生需要流向民间机构。以前李振新也为这事发愁着不行,最近他想到了一个绝计。大明接下来的一段时间,肯定要进行大规模的海外利益扩张。以后的大学毕业生,优先向海外岗位和边远岗位安排,他们中绝对有不少人不愿意去,这不就可以顺势把这些人给推向的民间?反正朝廷是安排了职位,是你自己不想去的。因此吴贞毓发愁的事,李振新并没在意。

    大学教育是精英教育,这事看着难搞,但实际推进起来并不困难。只要能当官,总有人会打破了头都往里钻。真正麻烦的是基础教育,这玩意投资庞大,所需人员众多,绝对是一项百年大计的大工程。

    “今日国政院、礼部、教育部的主要官员都在,召集大家来的目的除了议定今后一个阶段大学发展纲要以外,还要讨论一件大事。吾计划用二十年时间,在大明全境基本普及三年初小教育。所谓基本普及是指,适龄儿童无论男女必须要达到九成以上的初小教育程度。与此同时要有一半左右的孩童达到完小文化教育程度,近三成能上初、高中或者是职业学校。”

    要让九成的人上完初小?总裁这步子迈的有点太大了吧!若是完成这个目标,大明就基本没有文盲了。这样的目标能实现?与会的官员充满了怀疑。

    “总裁、这怕是有难度!按这个目标,每年在教育方面的开支将是天文数字。”

    “没那么夸张,按现在的人口数来说,达到计划的目标,全国在校的学生数,也就是一千多万,按生均十两银元的开支来算,也就是一两千万的财政支出,占所有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十还不到。国家收税就是为了造福老百姓,总不能全用来养官员吧?各方面挤一挤这笔钱就挤出来了。税收取之于民,自然也要用之于民。以往的官府在这方面做的不到位,咱们要改了这个毛病。官府是为百姓谋福利的,不能光爬在老百姓身上吸血当老爷。”

    “朝廷养兵近两百万,各级官吏加起来也近百万,每年开支都要一亿五千万两银元,若是再加上一两千万的教育支出,每年的税收收入差不多全花光了,咱们还要往铁路等基础设施上边投钱,这样下去朝廷的日子可不好过。”

    “日子就要紧着过,不然会养成官府骄奢淫逸的毛病。”

    “让这么多人读书识字,有必要吗?”

    “当然有必要,百姓有了知识,民间才有活力,这是大势!不重视教育的国家,是没有前途的国家,只能走下坡路。”

    费了无数唾沫星子,李振新才说服众人,勉强就普及教育的计划达成共识。这事要想真的落实,估计得费很大的劲才行。但不管难度有多大,李振新都将义无反顾的去推行。这是对国家和民族负责,也是一个穿越客必须要负的历史责任。在大明全境扫除文盲,是李振新想最后为这个国家所做的事。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