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大唐王:正文卷 第455章 难觅希望
在精良的盔甲保护下,重甲兵冒着漫天的箭雨,绕过地上倒毙的人马尸体,再次向次飞扑而来。
这些大多身披两层,甚至三层铁甲的锐兵,普通的弓箭射在他们身上,只能是丁当作响,根本无法破开其坚固的防御。
这些重甲兵只要战马能坚持住的,都拼尽全力的冲至明军阵前,然后抽出匕首猛的刺入战马马腹,自己却是一个纵跃飞扑下马。
落地后一个翻滚,便即跟着已经痛的快要发疯的战马后面,在发狂的战马撞开明军长枪兵之后,随后便即杀入明军阵列之内。
这些锐兵都是体格强健之辈,不仅身上披着重甲,所使用的武器也大多是开山斧,狼牙棒一类的重兵器,他们是负责破开明军坚固的外壳的第一序列,如果战马不能冲开明军阵势,那手执重武器的他们,就会以蛮力强行破开明军的阵形。
在接连的战马悲鸣声中,当面明军的阵列也被冲开一个个豁口,虽然战马无法单靠自身突破长枪阵,但将长枪阵直接撞的东倒西歪,却是游刃有余。
而这些重甲兵,要的也仅仅是这个机会而已。
落地选择的最为老道的重甲兵,大多都能把握的住这个机会,纵身一跃,跟随在战马之后,冲入豁口之中,便即对着贴身战能力几乎为零的长枪兵,开始大肆屠杀赶来。
虽然只有数十个重甲兵把握住机会,杀入明军阵形之中,但是他们所产生的破坏力,却是令得这个方阵的明军前排,立即开始剧烈的不稳之中。
在他们之后,便是下马的步弓手,这些步弓手有的比重甲兵还想落地,身披轻甲的他们,动作更不是重甲兵所能够比拟的,根本不用翻滚减去冲击力,稳稳落地之后,便即取弓在手,几乎不用瞄准,便即开始拉弓开箭,闪电般的重箭向着明军最前排的刀盾手们,呼啸而去。
这些明军刀盾手,是明军抵挡重甲兵肆虐的最大依仗,因此也是步弓手们优先选择攻击的目标。
在数十步距离内,这些本就是猎人出身,箭术高超的步弓手们,根本就没有失手之时,有些箭术特别高明的,甚至箭箭都直奔着明军的面门而去,中箭者无不立即倒毙。
以步弓手在后掩护,重甲兵在前不断的斩杀明军,这杀伐的效率极高,只是片刻工夫,明军的阵形便即一片大乱,整个方阵都开始动摇赶来。
而此时的重骑兵根本不用统帅下令,战场上配合默契的他们,立即策马前冲,向着已经失去了长枪兵保护的明军方阵,发起了正面突击。
在重骑兵之后,轻骑兵则是在其后缓缓加速着,等待着重骑兵破开明军阵形,便即立即全军出动,除了压迫败兵逃向他们需要的方向之外,还要尽可能的收取军功。
正在清军的形势开始好转之时,满清骑兵统帅扎木哈却是再没了之前的狂傲,手中死死的扣着三四千的轻骑兵,只是不断的移动着,控制着两翼明军的增援速度。
而扎木哈并没有轻举妄动,试图攻打正在移动之中的明军步兵,而是目光不断的移动着,等待着明军接下来的杀招。
人的名,树的影。
这一次再与明军交手,明军无论是装备还是战斗力,或者战斗意志,都已经刷新了扎木哈对于印象之中明军的固有印象。
若是在数年前,明军别说在这样的打击还在苦苦坚持,恐怕前两轮箭雨之下,对方的明军便即兵败如山倒了。
而眼下的明军虽然损失惨重,但却依旧在咬牙坚持,长枪兵们被近身后,许多人甚至还抽出匕首,与满清重甲兵殊死搏斗,这一切都如梦中一般的不真实,这还是他印象之中的明军么?
估计也只有天启初年,明军最后的辉煌,浙兵与四川白杆兵有这等气势和勇气吧!
此时明军的反应也到了,骑兵自侧翼呼啸而出,直奔清军主力而来。
这一路骑兵人数虽然只有三千余,但面对着数量更加多的清军,却是没有犹豫,直接扑了上来。
有了本部骑兵的增援和牵制,清军对于步兵的压制力立即下降了两个层次两翼步兵的速度立即加快了不少。
在更远处的明军,则是大踏步的向前,已经隐隐有将清军骑兵主力合围的趋势。
明军的胃口很大,打的更是一口将清军彻底吞下的主意,这一点无论明清两方都看的出来。
清军正前面的明军依旧还在抵抗着,只看明军的亡命架式,就能看出来一时半会儿还没有崩溃的样子。
不仅如此,扎木哈还可以清楚的看到在当面明军背后,两股尘土正在快速接近,显然这是明军的增援军队,已经很靠近这一路倒霉的明军了。
这种情况下,明军的抵抗势必更加顽强,更加难以短时间内被收拾掉。
真正令扎木哈彻底打消一战破明军的是,明军是有统一的指挥的,而且各部之间也根本没有之前明军死道友不死贫道的作风,虽然那些喜欢占便宜,保存实力的蠢货,最后的下场,都不会比奋力抵抗的明军好到哪里去,但扎木哈之前碰到的明军,却是从来都没有长进过。
而眼前的明军,却是完全不一样的,他们有统一的指挥,却没有各自为战,将帅之间相互牵制和消弱的旧习,这样组织力强,只有一个头脑的明军,就算单兵战斗力与之前的明军相同,但想要以少胜多,打一个辉煌胜利,就将变得极为困难。
更别说这些明军的战斗力远强于之前的明军,人数又是自己数倍之多,再想如之前那般快速战胜他们,那是半点可能也无。
明军骑兵开来之时,扎木哈便即直接吹号选择退兵,虽然只要这个时候他肯选择全军压上,那他便有十成的把握在明军援兵到来之前,击溃当面的敌人,但是这又有能有什么意义,他可以击败这两千人,但后面还有十数个两千人等着他,就算他全身是铁,又能碾的了几根钉?
既然无法快速在野战中击败明军主力,那击破其中一路,根本没有任何意义,撤兵而回,重新寻找战机,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但是他心中却是明白,想要重新寻找到战机,估计也是一件希望极其渺茫之事,这一战,他是无论如何也打不赢的。
更让他心中发寒的是,大明究竟还有多少这样的军队,大清未来的希望又是在何处?
感谢年华逝水情谊存等书友的打赏,谢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网址:
b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