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手机站m.dajiadu8.com,服务器懒得转移了,凑合看吧!没收益,所以空间有限,请见谅

首页

科幻小说

纳米崛起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

纳米崛起:正文卷 第九十二章 牧草种植

    经过三天时间,张家村的120亩盐碱地,终于改造完成。

    张耀光安排车队长李国力,带队伍去下一个村子,而他则返回农机出租公司总部。

    丰民农业负责牧草规划种植的吕保家等人,和农机出租公司的农机队,也来到了张家村,开始准备规划种植的事情。

    为了方便过来,吕保家和几个实习员工一起,尽可能将那种植牧草的四十亩,都拼凑在一片,减少管理难度。

    农机队用镀膜沙铁管和沙铁网,将拼凑出来的三块的牧草地,包围圈起来,避免被牲畜践踏和采食。

    又根据之前的各户分界,钉上各自的户名牌。

    根据这片地的地形,吕保家和几个实习员工讨论一下,决定种植番薯。

    由于是第一次种植,只能由公司自己的农机队出手,毕竟那些签约农户,普遍持怀疑态度,不太愿意在牧草地上投入精力。

    农机队用机械整出土陇,然后插上番薯藤,又让水务公司接了一条输水管道。

    采用新式硅纳米管的输水管道,不仅仅造价便宜了一半,在防盗接偷水上,也是效果杠杠的。

    要破坏硅纳米管,除非采用大型挖掘机硬砸,不然很难在管道上外接,就算是砸开一个口子,也是很难堵上的。

    而水务公司自己接水管,都是预留好接口,在用硅纳米镀层密封,要用的时候,采用特制的环型圈扣上,通过六锥球氧的强夺效应,切下那截接口。

    普通人根本没有技术,可以切开硅纳米管,如果有能力切开硅纳米管,那只能是水务公司出了内鬼。

    而水务公司在管道上,都是专区专人,被发现了内外勾结,燧人公司的法务可不是开玩笑的。

    接了水管后,开了一个公共水龙头。

    “老张,这是你们的水卡,插入这个地方,就可以用水了。”

    张有德有些紧张,将水卡插入读卡槽。

    水务公司的公共水龙头控制器,采用了特殊设计,表面又镀硅纳米镀层,内部采用太阳能电池板供电,极大延长了使用寿命。

    液晶显示屏上,弹出了一个零的数字,这是代表张有德的用水为零。

    打开水龙头,水务公司送的消防软水管,开始有水冲出来。

    其他几个农户也尝试了一遍。

    “杜小哥,这水怎么算?”张有德急忙问道。

    一旁的丰民农业业务员杜高科,给众人解释道:“你们种的牧草,收一吨牧草补贴10方水,价格是三毛钱一方;超出的部分,阶梯价格……”

    杜高科拿出一份农业用水阶梯价格。

    1~100立方,每立方0.5元;101~500立方,每立方0.7元;501~2000立方,每立方1元;超过2000立方,每立方2.6元。

    这是每个月的用水量。

    一般的麦田,一亩地一季需要灌溉用水10~80立方,蔬菜一亩一季需要灌溉用水220~550立方,棉花一亩一季需要30~100立方。

    按照华北平原的年降水量,可以满足50%左右的用水,除非进入干旱状态,不然这种要收钱的水,农民不会轻易使用。

    “那牧草就是番薯藤?”其中一个老农民问道。

    杜高科急忙说道:“番薯和番薯藤一起计算,你们管理好,一亩可以收10吨番薯藤、6吨番薯。”

    一众农户小声讨论着,番薯他们不少人都种过,确实可以达到这个产量,只是这盐碱地的问题,让他们有些不放心。

    有水和肥料的补贴,加上每吨200元,一亩收个两三千,倒不是什么难题。

    在有利可图的前提下,农民的积极性也提了上来,暗自下定决心,要照看好这些番薯。

    毕竟他们每一户,都有一两亩种了番薯。

    对于剩下的改造农田,张有德等人打算看一看情况,如果番薯苗可以活下来,那他们就将这些地,也一起种上番薯。

    反正丰民农业的合同上,是收购牧草,可没有规定只收牧草地的番薯。

    别看收购价格只有200元一吨,但是其他补贴相当给力。

    每收购一吨牧草,农户就可以获得10立方补贴水,免费三选一的90公斤有机肥、20公斤高氮有机肥、15公斤钾肥,七折100公斤肥料的配额。

    现在的农业用水,还比较便宜,而化肥则不一样,平均每公斤都在5元左右。

    相当于每吨牧草,额外获得了200~300元的肥料补贴。

    在09年这个时代,这是一笔相当庞大的补贴,对于农民的收入有着巨大的提升。

    他们之前没有办法利用的土地,现在只要用心管理一下,一年就可以每亩收几千块,加上肥料的补贴,又降低了其他农田的种植成本,可谓是一举两得。

    就在张有德等人,对于改造农田上心的同时。

    随着第一批二代脱盐车到了,农机出租公司一共接收了10组脱盐车队,这就是规模化生产的可怕。

    工作效率翻倍的二代脱盐车队,陆续开赴各个村子,对签约的农田进行改造。

    而吕保家这边,也同样是忙得脚不沾地。

    他们需要规划好农户种植的牧草品种,又要和农户沟通好。

    可以说是整个丰民农业,近期都非常忙,总经理肖源同样是东奔西跑,和蓝色时代的沟通,以及管理日渐庞大的养殖场。

    而这一段时间,对于张家村的不少村民而言,却是心情复杂的一个多星期。

    从之前的牧草合同,再到改造盐碱地,不少人都在看笑话,但是自从番薯藤插下去后,他们就被啪啪打脸了。

    比如之前拒绝张烈虎的老农民,他的田就在盐碱地不远处,每天都要路过这一片区域。

    按照他们的想法,这片地的番薯藤,可以存活下来的,不会超过一半。

    这是中重度盐碱地的常见情况,就算是灌溉充分,农作物的苗成活率,也就在50%左右。

    就算是采用耐盐碱品种,提高了成活率,亩产也只有正常农田的20~50%左右,如果是重度盐碱地,甚至可能颗粒无收。

    正在浇水的张有德,也感到非常惊讶,经过一个多星期的缓苗,不少番薯藤已经变得生龙活虎,长出了一些小芽。

    看到急匆匆走过去的老农民,张有德喊道:“老叶,田打好了没?”

    本来打算当做没看见,张有叶只能尴尬地转过头来:“打好了,我去看看麦田。”

    说完,便头也不回的跑了。

    看着落荒而逃的张有叶,他笑了笑摇摇头,对于村里面的风言风语,他们这些签约农户,这半个多月,可是听得耳朵长茧子了。

    这些番薯苗的情况,根据张有德多年的经验,生长状况非常健康,现在就不知道产量可以达到多少。

    浇好了水,他关闭了水龙头,抽出水卡,看着艳阳高照的田野,感觉今年比去年旱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