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从亮剑开始:笑傲群雄 第一百六十一章 小皇帝的疑惑
“这位乃是龙虎山天师道的小张天师,奉师命游历江湖。”苏轼将张秀让出来,向着众人介绍道。
众人纷纷侧目,龙虎山小天师,果真气质不凡。
不得不说,苏轼确实交友遍天下,佛道儒三家,以及江湖上的名门正派,各大世家,似乎没有他不认识的名人。
周侗说起来也只是一个“粗鄙的武夫”,社会地位与苏轼这种世家弟子是天差地别的,但偏偏两个人还就能说上话,而且看他们两个人相处时的模样,交情还不浅。
苏轼没有架子,且性情豪迈,如果身在武林之中,八成也是一代豪侠。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少年狂放之气,跃然而出...这还是年纪大了,可曾想他年轻时究竟是何模样,估计也是一位“浪荡潇洒”的锦衣公子。
龙虎山天师道的大名,他们这些江湖人自然更是如雷贯耳,虽然张秀看起来年轻,但周侗还是先一步对着张秀拱手:“山野之人周侗,见过小天师。”
周侗毕竟是老江湖,称呼张秀时还把“张”给隐去。
“周大侠客气了。”
对于这些“历史”名人,尤其对中华民族以及历史进程做出积极贡献的人物,张秀心中始终抱着很大敬意...对苏轼如此,对周侗亦是如此。
前者的是诗词文章流传千古,后者“教”出了岳元帅这样的华夏英雄...在各方面都值得自己尊敬。
也就是自己现在外挂在手,并且经历过好几个的世界的磨炼...否则,必然要想办法蹭一手热度,说什么也要当一当岳元帅的师兄。
嘿...说到这里,找个机会把秦桧与赵构弄死的话...那岂不是要螺旋升天?
可如今,赵构、秦桧以及岳飞都还没有出生吧...先不急,毕竟现在赵煦都还一点点大,嗯,对赵煦的爱国主义教育也应该提上日程了,阶级斗争这一块儿张秀觉得可以先缓一缓,毕竟这方面的知识并没有看上去那么容易,他自己都没有吃透...而且,也并不是适用于现在大宋的国情...总不能让赵煦自己把自己的命革了吧?
大宋朝是世家门阀相对没有严重的,也未尝没有寒门弟子通过读书改变自己的命运,但一般人家都读不起罢了...寒门,也是门。
这个世界的大宋朝,幸好也只是融合了历史、天龙以及一些演义的一个世界,如果把温润安的“神州奇侠系列”或是“四大名捕系列”也放进来,还真不一定能吃得消。
今天的汴京城有些燥热,周侗、苏轼、张秀以及周侗的两个弟子,卢俊义与林冲蹲在树荫底下,吃着冰西瓜。
“想不到小天师也又如此凡俗一面。”苏轼颇为意外道。
“嘿,谁能想到一代大文豪,为了吃最后一块儿西瓜,竟然要用自己的墨宝来贿赂?”周侗放下手上的瓜皮,起身靠在垂杨柳上,笑道:“过年时我家的对联儿,算是有着落了。”
“呵。”苏轼大手一挥,表示一副对联,还不是有手就行?这根本不算事儿。
西瓜吃完,张秀与苏轼准备告辞了...小皇帝估计也快醒了,他们这两位老师,也该回去上课了。
......
高太后心里美啊,心说自己就是有眼光...小天师的武功“天下无双”,苏大学士又是当世文豪,有这样两位老师教他,岂能不成才?
高太后以太皇太后的身份垂帘听政,是注定不能长久的,毕竟自己的年纪也大了...小皇帝迟早是要亲政的。
她不过一阶妇人,可也有一番报复,不求名留青史,只愿保着大宋江山不落于旁人之手。历史上的教训有很多,皇帝年幼继位时...往往就是一个国家动荡的开端。
尤其先帝当政时期,新政与旧政之争最是尖锐...但旧党的势力毕竟根深蒂固,王安石纵然雄才大略,也只是凭借着先帝作为强硬的后盾,才能勉强推行变法之策,以至于仇敌满朝。
眼下先帝驾崩,又有何人能够支持王安石继续变法?更别说先帝在时都已经有几分悔意...旧党已经有死灰复燃之势。
所以高太后才当机立断,将司马光等人昭回朝廷,一来是他们的确实势力很大,二来这些人也真的是有本事,三来...他们的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就算能掌控朝政,也就几年的光景,等皇帝长大了,他们这些老家伙正好也该死个差不多了。
正好一代新臣换旧臣。
先帝就不同了...他继位时,这些老臣就是朝中的重臣,还正是年富力强之际,不仅不听先帝的话,还让先帝听他们的话,这怎么能行?
否则又何必变法?
高太后想法很简单,这些老家伙想要权,就放给他们权...否则逼急了,他们自己来取怎么办?
放给他们权,就应该办实事儿了吧?那就把生命最后的光辉也挥洒给大宋吧,本宫陪你们一起。
高太后的良苦用心,小皇帝自然是感受不到,他甚至对高太后有些不满意...因为有一些人在他耳边说了一些闲话,比如:以母改子之制,非是圣道云云...
这一日,小皇帝便对着张秀与苏轼说起了此事。
苏轼闻言眉头稍皱,说实话...他虽然看不惯新党,并且还上书陈词,言及新法的弊病...最后因乌台诗案,被新党抓住把柄,险些丢了性命...但他也算不上是旧党的人。
虽然他的师友多是旧党,但他本身一向是就事论事...但不可否认的是,他这一次能够东山再起,也是因为吃了被新党迫害的红利。
这件事情上,他其实并没有什么发言权,毕竟高太后一手把他提拔起来,他也不能转头就讲高太后的的“坏话”吧?
苏轼这样想,其实也是认为高太后这样做是不合适的。
张秀到没有这些顾忌,便向着小皇帝问道:“官家如何认为?”
小皇帝想了一阵儿,道:“我认为皇祖母做得不对。”
张秀又问道:“那怎么做才是对的呢?”
小皇帝张张嘴,似乎想要说些什么,但就是不知该如何开口,可他眼珠子一转,却是看向了苏轼,问道:“先生以为如何?”
苏轼:???
b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