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手机站m.dajiadu8.com,服务器懒得转移了,凑合看吧!没收益,所以空间有限,请见谅

首页

历史军事

皇兄何故造反?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

皇兄何故造反?:章节目录 第五百四十四章:似曾相识的场景

    太上皇归朝,固然是一件劳动整个朝堂的大事,但是,过去了也就过去了。

    随着奉天殿朝会上的两道诏书被布告天下,京城中的各个衙门,也终于重新回到了原本的轨道。

    就仿佛,是一颗小石头投进了平静的湖水当中,圈圈的涟漪过后,湖面依旧平静的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整个京城发生的变化,好像真的就是南宫当中多了一个太上皇而已。

    一切,仿佛都没有改变,但是,风波往往总在平静中酝酿着……

    这一天,下了早朝之后,朱祁钰用了早膳,稍稍歇息了一会,怀恩便小心的走了进来,道。

    “陛下,首辅和大冢宰在外求见,说是有事要禀。”

    朱祁钰看着怀恩,略感到有些意外。

    通常来说,这个时间点,虽然是处理政务的时间,但是,一般不会有大臣觐见,更遑论是王翺和王文这样的重臣。

    倒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因为,如果有事要说的话,早朝上就说了,除非是……有什么早朝上不方便说的。

    于是,朱祁钰点了点头,道。

    “召他们进来吧。”

    怀恩欠了欠身,转身离去,不多时,王翺和王文两个人联袂而来,大步走进殿中。

    说起来,若论亲近和重用,王文自然是当之无愧的天子第一心腹,但是,实际上,出于内阁的特殊地位,平日里几个内阁大臣,反而是最常被召见的。

    似今天这等,两人同时觐见的事情,只发生过一回,而那一回,可是让内阁有了大大的一番动荡……

    “参见陛下。”

    行礼过后,朱祁钰给两人赐了座,也没有绕弯子,直接了当的问道。

    “刚刚下朝,两位先生便急急赶来,可是有何重要的事务,在早朝上不便说?”

    于是,王文率先拿出一道奏本,递了上来,道。

    “陛下明鉴,臣今日来,所为二事,一是迎归太上皇的有功之臣,升赏叙功之事,二是为增补内阁大臣而来。”

    “增补内阁?”

    朱祁钰拿过王文的奏本,一边翻开看着,一边皱了眉头,开口问道。

    按照之前定下的规矩,内阁定员六人,和六部相对应,负责各部的政务票拟。

    但是事实上,因为内阁的特殊性,一直都没有满员过。

    高谷被调去南京之后,倒是有大臣建议增补阁臣,但是,因为各种各样的事情,一直被耽搁了下来。

    当然,更重要的是,内阁严格意义上来说,属于半内廷的衙门,所以,要不要增补阁臣,很大意义上取决于朱祁钰这个天子。

    对于朱祁钰来说,现阶段内阁的四个人也不是忙不过来,因此,他就一直没顾上这件事情。

    而且,这件事情,内阁来提可以理解,毕竟有些时候,抱怨一下阁务繁重,跟天子要个人,是能够增加印象分的。

    但是,王文这个吏部尚书来提,意义可就非同凡响了。

    不过,既然王文和王翺二人是联袂而来,自然是对于天子的疑惑心知肚明,于是,二人对视一眼,王翺上前解释道。

    “陛下,内阁空额已久,只不过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未曾增补,如今,太子殿下即将出阁,吾等内阁大臣,又肩负为东宫讲授课程之责,事多繁重,朝中便有不少大臣,提出要增补阁臣。”

    话到此处,王翺默契的往后退了一步。

    于是,王文顺理成章的将话头接过来,继续道。

    ”陛下,太上皇如今既归,一众迎归有功之臣,自当升赏,但是在吏部部议的时候,对于该如何升赏,却产生了争议。”

    “依臣之意,使团此行,朱鉴,罗绮,李实三人功居首位,可视功授勋卫,准荫子入国子监,杜宁,李贤等人亦有功,但仅赐予财帛赏赐即可。”

    “但是,部议之时,有不少人认为,使团之功并非武功,所以授勋卫不当,应当擢升官品,以做酬功。”

    “而且……”

    王文话到此处,看来王翺一眼,于是,这位首辅大人,立刻从袖中又拿出了几份奏章,递了上去,道。

    “陛下,这是吏科给事中王铉呈递的奏本,他在此奏当中,盛赞朱鉴甘愿身赴险境,数入瓦剌,对迎复太上皇有大功,并举荐他入阁参赞机务。”

    “和这道奏本一同呈递上来的,还有其他几个御史以及吏部官员的奏疏,他们举荐的人各有不同,但大都是希望,陛下能够简拔这次迎复太上皇的有功之臣入阁的。”

    有了这两人的解释,朱祁钰大致的翻了翻递上来的奏本,心中也便有了数。

    与此同时,他留意到,王文最开始呈递上来的那份,关于使团众人升赏的奏疏,依旧是以授勋加赏赐为主。

    可以看出来,虽然部议上产生了争执,但是,这位大冢宰,最终还是坚持了自己的意见。

    沉吟片刻,朱祁钰开口问道。

    “九皋先生,你是内阁首辅,这些举荐的人当中,你觉得何人适合入阁?”

    王翺的表情显得有些谨慎。

    这个问题其实并不好答。

    现如今举荐的人当中,无非就那么几个,使团的三个人,朱鉴,李实,罗绮,然后就是李贤,杜宁这两个朝廷派去迎接的。

    按理来说,朱鉴功劳最大,要提拔也得先考虑他。

    但是,这个人的立场,就是最大的问题!

    内阁和别的衙门不一样,对于内阁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圣心。

    现如今,虽然京城当中看似风平浪静,但是,这几本奏疏的出现,本身就让政治嗅觉敏感的老大人们,感受到了一些莫名的意味。

    而朱鉴这个人,一向是亲太上皇的,这一点,从他孤身入瓦剌谈判,然后又毅然选择从陕西巡抚调任鸿胪寺卿便可以看出。

    如此一来,是否让他进内阁,就需要多方考量了。

    尤其是,在王文这个老家伙的态度这么明显的情况下。

    于是,沉吟片刻,王翺还是道。

    “陛下,臣以为,内阁之人不仅要有才识,有功劳,更要有谋略巧思,所以,臣以为,若要增补阁臣,李实和罗绮二位大人,更加合适。”

    “此番出使瓦剌,朱鉴虽当居首功,但是,铨选大事,不当用作升赏,朝廷若要酬功,勋卫荫封赏赐皆可,官职之事,还是当选择合适之人出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