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兄何故造反?:章节目录 第一千零四十四章:狐狸尾巴快藏不住了
底下藩王的神色变化,朱祁玉自然尽收眼中。
他当然清楚,这些藩王不会老老实实的按皇庄的经营方式来走,眼下的这诸般法子,是他平衡了很多次,结合前世的眼界尝试出来的。
其中有些措施,是和最终皇庄的收益直接相关的,譬如说给予良种,耕牛等器物,再比如雇佣无产的流民来做佃户,甚至于,逐年递减的田租,也是为了避免佃户们偷奸耍滑,消极怠工。
这一整套模式可以称得上环环相扣,但是,其中却有一个很大的缺陷,那就是,租佃的权力,始终是掌握在主家的手中的。
所以,如果从利益最大化的立场出发的话,最好的办法应该是,在第十年左右的节点上,将佃户开革出去,然后雇佣新的流民。
因为按照递减田租的方式,前十年是租子最重的时间段,过了前十年之后,田租仍然高于平常的民田,但是毕竟会日渐减少。
但是这么做的缺点就是,长期下来,会导致减免田租的作用急剧下降,毕竟对于佃户们来说,他们之所以勤勤恳恳的耕种,是为了最后能够把庄子的土地‘变成’自己的,哪怕只是暂时的,但是,这些佃户一般不会考虑这么多。
可一旦这么做的话,相当于最后的遮掩都不做了,直接断了这些佃户的念想,他们自然会想法子早早的准备出路。
这一点,朱祁玉非常清楚,他更清楚的是,如果真的将皇庄交给这些藩王来经营的话,那么,一定是避免不了这样的情况的。
毕竟,藩王不同于朝廷大臣,对于朝廷大臣来说,违背了朝廷政令,可以直接罢免,但是藩王们地位高,所以犯了错一般也就是斥责,严重些的闭府静思,最严重的也就是削禄,但是,削的重了,又会显得不讲人情,所以藩王们会更加的有恃无恐些。
所幸的是,他也没有真的打算,让这些藩王全盘接手……
俯了俯身,朱祁玉对着底下诸王问道。
“各位觉得,这皇庄如何?”
这次再问,自然是和前一次不同。
诸王的面色都有些谨慎,别看他们刚才那么热切,但是,实际上需要行动的时候,却是小心翼翼的紧。
要知道,虽然王诚的说法听着没有什么问题,但是,现在他们看到的毕竟只是账本而已,没有人真正见过皇庄是什么样的,说句大不敬的话,谁知道皇帝是不是为了忽悠他们,故意做了假账呢?
而且,诸王刚刚想要了解清楚,其实心里都打着自己的小九九,毕竟,这种经营方式,说穿了也就是些不同的法子而已,他们学会了之后,自己回去搞不就完了吗,何必要跟朝廷合作?
因此,一干藩王相互看了一眼,脸色都浮出笑容,道。
“陛下的法子,自然是极好的。”
“不错,这皇庄既能收拢流民,又能充裕内库,实则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正是如此,陛下仁心仁德,泽被万民,实乃百姓之福也……”
一堆马屁奉上,但是,对于天子的暗示,却是半点都不接茬。
见此状况,朱祁玉索性便直接道。
“皇庄之利,在于合而耕种,尽出地力,所以,朕觉得,除了皇庄之外,各地王庄及官田,也可照此办理。”
“此次整饬军屯,朝廷清丈出诸多私垦田,这些田亩多是役使官军强行开垦,其中也有不少,是诸位在封地的产业,故而理当收为官田。”
“但是,即便是收为官田,朝廷依旧需要雇佣佃户租种,且若想要收成的好,种粮,耕牛,铁犁等器物,皆需备齐。”
“所以,朕想着,既然有不少产业,原本就是诸位名下,相对熟悉,不妨仍交由诸王经营,只需按官田标准,如期对朝廷缴纳税赋便可,如何?”
天子竟是这样的打算?
在场诸王面面相觑,像是尹王,郑王,宁王这些在整饬军屯的过程当中损失惨重的藩王,已经有些蠢蠢欲动。
这些私垦田,原本就是没有在朝廷登记造册的田地,所以在这次整饬军屯的过程当中,一经发现,便被直接没收了。
如果说,这些田地都能按照皇庄的方式,交给他们来管理的话,那么,比照官田双倍的田租收缴,其中一半交给朝廷作为赋税,剩下的一半,他们还能收入囊中。
而且,如果说皇庄对产量的提升属实的话,那么多出来的一成,母庸置疑也是归藩王自己的。
这般算下来,虽然和最初能够收缴的田租相比,大约只有原本的六成左右,但是,也比没有好得多呀。
更重要的是,原先这些私垦田虽然没人敢管,但是终归是过不了明路的,真要有人拿来做文章,便如于谦这样的,要当个强项令,那他们也没有办法。
毕竟,是他们违背朝廷典制在先。
可如果这条路子成行的话,那么,这田地就算是实打实的走了明路了,这对于藩王来说,自然是诱惑力十足。
不过,就在他们打算答应下来的时候,一旁许久未曾说话的周王和鲁王二人,却几乎同时开口,道。
“陛下,不可!”
说完之后,二人才意识到话说重了,于是,相互对视了一眼,最终,鲁王继续道。
“陛下,官田乃是朝廷之产,自当由户部管辖,臣等岂可越权干预?”
随后,周王也接着道。
“陛下,鲁王兄所言有理,官田本该是户部所辖,一应事宜,归属朝廷政务,臣等若接受管理,此乃擅权,有干预朝政之嫌,陛下一片好意,臣等明白,但是此举确实不妥。”
“再者说,皇庄之制,需要多方协调,若仅仅是出些种粮,耕牛,臣等自然不会推辞,但是,王诚公公刚刚有言,为保安全,需要有人手日夜巡视,引渠取水,需要同地方官府协调,整合田亩,亦会和百姓发生冲突,再加上这些官田,如今虽已登记在册,但是,仍由原本佃户耕种,其中有诸多问题,非臣等可以解决。”
“故而,交由臣等经营,颇有不妥,还请陛下三思!”
这一番话说出来,天子尚未有所反应,底下刚刚动了心思的其他藩王,却似是被兜头泼了一盆冷水,一下子就清醒过来了。
他们只看到了这其中的利益所在,却忽略了一点,那就是,朝廷为什么要把这些利益给他们?
就目前来看,皇庄比普通的官田收益要更高,那么既然如此,天子为什么不自己做呢?
如果说,是碍于朝廷的规制,想要让他们出头去扛着文武大臣的压力,倒也不是说不过去。
毕竟,这官田都是朝廷的,按理来说,不应该收这么重的租子,天子既然想要用皇庄的经营方式,明显也是在打歪主意。
说到这,一干藩王思绪忽然有些飘散,别的不说,当今圣上这份搞钱的能耐,当真是无人能及。
一个皇店,垄断了整个边境互市,和朝廷五五分账,据说户部都没皇店赚得多,还得天天来内库打秋风。
如今又搞出一个皇庄来,就这么把田地给一整合,竟然就能多出一成半的收益来。
如果真的推开的话,那么,这可又不是一笔小数目。
虽然说比不得皇店,但是重在稳定啊!
更不要提,皇庄对于朝廷一直感到十分棘手的流民问题,有着重大的作用。
从这个立场上来看,称一声有为之君,绝对是毫不夸张的。
不过,话说回来,用他们来扛住朝臣压力的这个说法,虽然勉强说得过去,但是,这中间有一个很大的问题。
那就是,朝廷折腾了这么久,总算是将各地的私垦田清丈清楚,但是现在,又送回他们的手里,这是图的什么呢?
不要说是为了保证税赋能够足额收缴,这些田地一旦重新回到他们的手里,有的是办法能够暗箱操作。
朝廷下了这么大的决心,就连于谦都被牵连到屈膝上十王府登门认错,才把这些田亩尽数回归朝廷控制。
就是因为,藩王们在地方根深蒂固,只要田地还在他们的控制下,那么联合仕绅,再不然恐吓佃户,能使的手段实在是太多了。
到时候明面上给个理由,地方有灾害,底下人怠惰误了农时,佃户们消极怠工,偷奸耍滑,反正就是收成不好。
至于朝廷认不认的,收成就这么多,爱要不要。
他们又不是朝廷的官员,害怕被查,别说地方关系盘根错节,清查很困难,就算是真查出来了,低头认个错就完了。
这一点,天子不可能不清楚。
一旦这些私垦田重新回到藩王的手中,就相当于朝廷之前付出的代价,折损了一大半。
说白了,朝廷折腾了这么一大圈,就是为了把田地再送回他们的手中,天子有这么好心?
有陷阱!
这绝对不正常!
一时之间,不少藩王不由响起,前段时间于谦的事,就这么莫名其妙的风平浪静了。
要知道,当初在殿中,天子可是尽力维护于谦,希望能够息事宁人的,要不是他们这些藩王步步紧逼,是不会有十王府之事的。
而且,朝廷上下一直都有共识,那就是,天子对待于谦,殊遇非凡,信任倚重,远非普通臣子能及。
其实,要不是只有于谦的身份地位才能达到他们想要的结果,这些藩王也是不愿意招惹他的。
可事情出了之后,却诡异的迅速平静下来,这一直让他们怀疑,是不是背后有什么更大的阴谋。
难不成,这次天子就是来替于谦算账的?
保不齐,他们一旦接了这个差事,反手就是鸡飞蛋大。
毕竟,朝廷上下,肯定是不会答应把官田交给他们来经营的,而现在,这些官田又已经被各地衙门接管。
如果说有天子的允准,哪怕单单是默许,他们就能派人把这些田‘拿’回来。
但是如果天子到时候态度暧昧呢?
说到底,背后没有天子的支持,他们也不敢动手强抢。
若真的是这样的话,那么到了最后,很有可能,他们既没有办法从地方官府手里把田地拿回来,还要承受满朝的非议。
再延伸下去,说不准,这便是礼部一直在等的,宗藩改革的契机,也有可能,
不能答应!
绝不能答应!
想明白这些,底下几个藩王顿时头摇的跟拨浪鼓一样,纷纷道。
“陛下,的确不妥,朝廷官田,岂可让臣等来经营!”
“不错,此举不合规制,还请陛下三思。”
看着他们这副样子,朱祁玉不由皱起了眉头,思索片刻,他转向周王和鲁王,道。
“二位叔祖所言有理,不过,也并非没有变通之法。”
“官田是朝廷田亩,的确和皇庄不同,所以不可照搬,但是,在朕看来,谁来经营却并无大碍,关键的是,税赋能够按时征缴便可。”
“何况,百姓疾苦,虽租种官田,但是没有良种,耕牛等物,收成也并不好,这些器物若是朝廷提供,以如今国库之力,支撑不起,各地藩王康慨解囊,愿意购置良种,耕牛供百姓使用,自然是好事。”
“至于建立田庄,则是为了引水灌既便捷,也是为了保护收成,谨防有不轨之徒肆意践踏田地,都是为了百姓着想。”
“然则,这些毕竟需要银两,不可能白白提供,让这些百姓在官田税赋之上,按照每年收成的三到四成,租用耕牛等物,租子仍旧年以递减,五到十年后,减至不交时,便将耕牛及犁器等物赠与佃户。”
“这个说法,想来户部是能接受的,二位叔祖以为如何?”
要知道,如今的年景,一头好的耕牛可不便宜,很多家里自己有私田耕种的百姓,攒上个三五年,才能堪堪买上一头耕牛。
藩王们建田庄,本身是为了产量能提升,所以,自然是挑选的最好的耕牛,这样的牛价值更高。
这也就相当于,百姓每年拿出田亩的一到二成,然后租用耕牛,过上几年,把牛变成自己家的。
和皇庄相比,虽然是把田换成了牛,但是本质上是一样的,毕竟一头耕牛也是有寿命的,大概在二十年左右,除去长成的那几年,最能出力的十年,用在了官田的耕种上。
这的确是个好办法,但问题是……
l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