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兄何故造反?:章节目录 第1202章 以战养军
看着于谦踌躇的模样,朱祁钰倒是一笑,道。
“这一点,朕当然知道,朕也并没有打算,这个时候就开始建设九边,何况,即便是建起九边,边军战力想要长期保持下去,也很困难。”
“相反的,有坚城据守,反而会让将领兵卒更加懈怠,不是吗?”
啊这……
于谦愣了愣神,颇有几分哭笑不得的意思。
天子这话,倒不能说是没有道理,只不过,却又不完全对,的确,坚城火炮,会容易滋生骄兵,让边将更加轻视操练,觉得依仗坚城可保无虞,煎迫兵士的力度可能会更大。
但是,这就又涉及到了人的问题,人心难测,谁也说不好,到底会向哪个方向发展,何况,人的问题是可以靠人来解决的。
就如现在,边军糜烂,朝廷便会整饬军屯吏治,以重整边军,坚城的存在,最多只能说是助长了将领怠惰的速度,但是,却并非根本原因,若是因噎废食,才是不智之举。
不过,这话倒是不好直接说出来,于谦正在踌躇该怎么委婉的表达这个意思,却见天子一副了然的神色,又继续道。
“朕不是说九边的战略不对,只不过,这不是非此即彼的事,九边要建,但是,边军的战力,也还是需要再想办法,不是吗?”
闻弦歌而知雅意,于谦到底不是愚笨之人,听到此处,他隐约觉得,自己稍稍能够摸到一点天子的思路了。
犹豫了一下,于谦试探着道。
“如此说来,陛下已有想法了?可是……跟此次孛都归附有关?”
虽然于谦还是没想透这两者中间有什么联系,但是,直觉告诉他,这就是答案。
果不其然的是,闻听此言,天子轻轻点了点头,略有几分惆怅,道。
“自古以来,停战止戈乃是历朝历代百姓之愿,然而阅尽史册,可见历朝承平之时,不过数十年,间而有刀兵起,祸乱生,而兵卒孱弱,以致社稷崩塌,神器易主。”
“而朕遍览史书,见北方草原部族,历朝以来皆军力强盛,究其根由,亦正是因战事频繁而已。”
听到这里,于谦大约便算是明白天子的想法了。
说白了,草原各部一向都擅长打仗,战力强盛,根源就在于,草原之上纷争不断,导致他们居安思危,必须保持足够强大的战力,才能不被人给吞并。
如果说,这套理论运用到大明的边军身上,那么就是……
“陛下是想……以战养军?”
这个结论,着实是让于谦的心情有些复杂,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他期待的看着皇帝陛下,祈祷自己是猜错了。
但是可惜的是,天子听了之后,缓缓的点了点头,道。
“正是如此!”
“古人有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边军孱弱,根源在于安逸太久,以致将骄兵惰,煎迫不止,何况,日常操练,如何能与真正的战阵厮杀相比?”
“百战精兵,需在战事中取,草原部族自古以来,便是朝廷大患,历朝皆是如此,强如汉武唐宗,乃至先太宗皇帝,也难将其彻底剿平,数十年复始,边患必会再起,既是如此,何不留下一块磨刀石,壮我边军之威?”
于谦心中叹了口气,得,这下全明白了……
怪不得他怎么劝说皇帝,说孛都怀有异心,只要元气恢复,必会再起边衅,皇帝都淡然处之。
原来,不是皇帝没有想到,而是早就想到的,而且,皇帝的目的,就是打算给边军树立一个敌人。
只不过……
“陛下,玩火易自焚,此事乃行险之举,倘有不虞,则恐危机社稷矣!”
沉吟许久,于谦最终还是开口,说出了自己的忧虑。
诚然,以战养军,能够保持边军的战力长久不衰,而且,对于边军之后会再次滋生的各种问题,也能有极大的遏制作用。
但是,毕竟兵者凶器也,这种举动,在于谦看来,无疑是在走独木桥,稍有不慎,就有可能给朝廷养出一个心腹大患来。
万一孛都借此机会发展壮大,最终超出了朝廷的控制,那可就真的麻烦了!
不过,他的这番忧虑,显然也在朱祁钰的考量当中,略一沉吟,朱祁钰道。
“先生说的有理,当初也先坐大,有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早年未能及时防范,但是,今时与往日不同,如今草原内乱,各部倾轧,孛都即便是能够恢复元气,也难成大祸,偶有边衅,正好给边军磨刀。”
“可是陛下……”
这番话说的,于谦更是有些不安,身居官场多年,他深知一点,那就是过度的自信,往往是祸端的开始。
的确,现在草原内乱,短时间内想要形成也先这样的一方霸主非常困难,但是这世上之事,瞬息万变,谁能知道以后会不会发生什么变故,让草原的局势再次发生变化呢?
这种时候,下这样的论断,在于谦看来,实在是太莽撞了。
不过,他话没说完,天子就抬手打断了他,道。
“朕明白先生的担心,所以,自然不会将希望,全数寄托在不可预知的未来上!”
“还记得朕刚刚说的吗?有些事情,并不是非此即彼的!”
看着天子认真的样子,于谦也镇定下来,开始皱眉思索起来,片刻之后,他开口道。
“陛下的意思是,九边?”
如果说,现如今接受孛都的归附,有养虎为患的风险的话,那么,九边就相当于,给这只老虎设下了一个围栏。
即便是日后他恢复元气,想要再起边衅,可只要九边的体系成型,哪怕是再有也先这样的人物出现,想必边军也能应付。
“对,九边!”
朱祁钰脸上露出一丝笑意,道。
“九边一旦建成,各镇之间便可遥相呼应,一镇遇袭,左右两镇可旋即支援,如此一来,若有贼寇扰边,则需同时应付三镇的兵力,骑兵攻城,本就在劣势,若另有重兵镇守,守城当可无虞。”
“朕答应孛都的归附,的确是想要给边军留一块磨刀石,但是,却不是在自找麻烦,即便是孛都恢复元气再快,也至少需要十年,这十年的时间,足够边军操练,恢复战力,也足够九边战略实践。”
“到时,若孛都真的心怀不轨,边衅再起,便可命边军出击,以战养军,朝廷居中随时调度,战事小则一镇迎敌,战事大则邻镇支援,保境安民,既可让边军战力长保,亦可防止战事有损,重镇有失。”
这番话说完,于谦长长的吐了一口气,他早就知道天子深谋远虑,但是,却未曾想,天子竟然如此有野心。
要知道,边患问题,对于中原王朝来说,可是绵延了上千年,历朝的君主都解决不了的事情。
而天子竟然想用这种办法,彻底的解决掉边患的问题,哦,说解决或许不够恰当,但是,如果天子的设想能够成真的话,那么的确可以大幅度的削弱草原各部对于大明的威胁。
毕竟,边患的问题说到底,其实就是边军孱弱而已,在天子的这套设计当中,九边作为兜底的存在,保证大明的边防线能够基本稳固,内附的部落作为大明官军的磨刀石,用来以战养军,保持边军战力的强盛,二者迭加,从而实现能够长期对草原部族保持压制的局面。
只不过,这中间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说……
“陛下,此事不易!”
于谦的神色有些复杂,犹豫再三,他开口道。
“尤其是九边的策略,想要通过朝议,很难!”
到了最后,于谦还是没敢把话彻底挑明,九边的策略对于朝廷来说,需要付出很大的人力物力,所以,想要通过并不容易,但是,从天子登基以来,干过的不容易的事情多了,互市,大渠,军屯,皇庄……无不是朝堂上有许多反对的政令,但是,都顺利的颁行下去了。
九边和其他的大政相比,也很艰难,但是,并不能算是特殊,毕竟,虽然九边的战略看似宏大,但是真正落实下去,需要的时间并不短,如果说天子一意孤行的话,那么就算费些周折,大抵也能通过朝议。
这件事情真正的关键在于,九边和孛都内附的事情结合起来,构成的天子的这套策略,实质就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养寇自重,只不过这个寇,是朝廷来养的,但是问题都一样。
既然是养寇,那么必然会出现骄兵悍将,边衅不停,那么朝廷必定要更加倚重边军,由此必然会诞生的一个问题,就是朝廷上文武地位的变化。
一旦这个策略开始实施之后,那么,朝堂上武将的地位必然会急剧攀升,这触动到的,是整个文臣的利益!
如今的武臣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或许有人觉得,是贪渎,或许有人觉得,是骄狂……但是归根结底,一切的问题在于,上下流动的体系,已经基本彻底固化了。
大明如今的公,侯,伯爵,有九成以上,都来自于开国勋臣和靖难功臣,如今的军中,想要凭借自己的力量搏一个爵位出来,基本是不可能的,而抛却军功,武臣体系当中的升迁,基本和个人的勇武谋略没有关系,反而是需要依靠于关系人脉,所以,就造成了两极分化的局面。
有人脉出身好的人,长期盘踞在军府当中,没有人脉的人,无论能力高低,都只能沉沦下僚,他们当中有些人‘聪明’些,懂得阿谀奉承,所以,能够获得升迁,剩下的那些,要么灰心丧气庸庸碌碌,要么变本加厉的捞钱,根上出了问题,才会导致现在的这种状况。
而天子如今的这套策略,其实恰恰解决了这个问题,边衅不断,小规模的战事就不会停,那么,自然会有比之前更多的军功,对于武臣将领来说,也会有更多的机会,从而形成一套良性的循环,彻底激活大明的武臣体系。
但是……还是那句话,武臣体系如今的局面,并不单单是他们自己的问题,更多的,是受到文臣的打压。
如今,面对着武臣有可能复起的状况,想要实现,又何其困难,也正因如此,于谦此刻的心情十分复杂。
他知道,天子将这一切对他说出,是无以伦比的信任,可与此同时,他也同样对这种策略可能形成的局面有所忧虑……
就在这个时候,天子的声音再度响起,道。
“朕知道此事不易,但是,于社稷有易,所以,朕要做,而且,朕需要先生帮我!”
看着于谦的这副神色,朱祁钰就知道,他已经明白了一切。
就像他对于谦所说的那样,这一步,是不得不做的,朱祁钰登基至今,他面临的最大的问题,不是贪渎,也不是南宫的太上皇,而是,文盛武弱的局面!
这对于朱祁钰来说,几乎就是个不可解决的问题,因为他的基本盘,有七成都在文臣这边,当初他登基,是文臣拥立的,土木之役是在文臣的帮助下打胜的,各种大政,也是依靠文臣推行的,反观武臣勋贵这边,不仅大多数和他并没有任何的交情和信任基础,而且,还有不少在南宫和他之间态度暧昧不明。
如果朱祁钰是一个普通的皇帝,那么他最明智的做法,其实就是像前世那样,不断地加强文臣的地位,稳固自己的基本盘,通过文臣控制武将,保证皇权的独尊地位,反正,在大明的这套制度之下,文臣是翻不起什么浪花来的。
可是……他毕竟身上背负着两世的责任,所以,他不能只考虑眼前,文盛武弱长久演变下去,必然会出现两个严重的问题,党争和军队糜烂,当文臣全面凌驾于武臣之上,乃至于二品的武将要对五品的文臣称下官的时候,那些低阶军官会彻底失去上升的希望,进而转向盘剥兵士,只图眼前之利。
而文臣不用再和武臣争权,自身的内部斗争,便会凸显出来,形成剧烈的党争,这两个问题,到了最后,必然会将整个社稷葬送掉。
所以,朱祁钰必须改变,但是,这种改变何其艰难,无论是整饬军屯,整顿军府,又或者是拉拢,提拔勋贵,事实上都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而即便是他想到了办法,可真正去实施的人,也依然只能是文臣。
且不说他手里能用的人,就单说勋贵那边,就算他愿意放权,也没有人能够突破文臣的封锁,将他的想法实践下去,而且,启用勋贵,必然会引起文臣的警惕,导致策略实施起来更加困难,更何况,这中间还牵扯到南宫的问题,基本就是一个死循环。
因此,对于朱祁钰来说,他需要一个能够帮他突破这个死循环的人,一个……能够不计较文武之争,能够为了社稷江山的利益而背离自己身份的人。
他觉得,这个人只能是于谦……
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