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手机站m.dajiadu8.com,服务器懒得转移了,凑合看吧!没收益,所以空间有限,请见谅

首页

历史军事

江户旅人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

江户旅人:章节目录 59.吃着烧烤遇推销

    贵为十万石格大名的松平齐宣,和二千四百石旗本的忠右卫门,那自然是不需要时时刻刻盯着招募现场,还提笔登记的。这些事情都交由属下的幕府书办小吏去做就成,忠右卫门能每天把书卷过目一遍,那就算是非常勤政啦。

    看着拥堵在门口,熙熙攘攘的人群,忠右卫门闲着也是闲着,索性便出门逛逛。八王子町和隔壁大陆上的内陆小镇是一样,只有町中间的一条甲州街道,小镇的建筑基本上也是沿着这条“省道”两侧布置。

    町民人家和店铺什么的,错落其间,但是这会子都没什么人,整个八王子的人,夸张一点的说,一半在征兵处排队登记,一半在赶来征兵处的路上。从忠右卫门把血缘标准放宽以后,这八王子,哪个男人不想来试试啊。

    因为人群糜集,还聚集了几个走街串巷的货郎,以及町内本身的店家。都在征兵处外边搭棚摆摊,又正好逢上十五的集市,山里的老百姓需要下山来采买盐巴这种生活必需品,以及类似于针头线脑的零碎。

    所谓的交易,也基本没有什么现金的说法。大规模的现金流通,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和各藩的城下町,普通老百姓买卖的一般等价物是大米。只要没有天崩地裂,世界灭亡,在日本这个国家,大米永远不会不值钱。

    一升米可以换多少东西,随行就市,荒年或许能多换两个,如今是平年,就没有什么大波动咯。小贩和百姓,心里都有一本账。你要说农民没有念过书,可是他们在算这些东西上面,格外的有天赋。

    有个大娘牵了个八九岁的小女孩,小女孩怀里抱个蔺草袋,里面显然装的是大米。大娘正在和一个货郎讨价还价,大约是觉得那个货郎捧米时多捧着一些。大娘不依不饶,瞧见货郎的扁担上缠着一圈红头绳,硬是扯了一段,也不多长,两个合掌的样子。

    那小贩刚准备喊不能再扯了,红头绳在大娘口边一咬一扯,恰到好处。朝着货郎轻哼一声,给自家小姑娘系上,惹得小姑娘一阵欢笑。

    “吃烤米团吗?”忠右卫门看到一个摊贩正在烤东西,便问松平齐宣。

    “我没带钱!”

    小霸王到是实在的很,我一点儿也不爱钱,我这辈子没有摸过钱,真的!

    “我有。”忠右卫门在自己袖子里面掏了掏,掏出好几个钱来,足够两个人吃了。

    那个蹲在方形火炉边烤串的男人见到忠右卫门两人过来,只当是前来招人的江户武士,赶忙放下手里的串,上前低头行礼。松平齐宣摆摆手,让他赶紧烤串完事。

    眼前的这个方形火炉烤串的模式,到了一百五十年后,又被起了一个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名字,叫做“炉端烧”,日本人真特么的会包装,还能给他编出几百年的身世,最后瞎搞上什么米其林轮胎榜,搞呢。

    至于现在嘛,小贩蹲在火炉旁,忠右卫门和松平齐宣则端着一个酱油碟子,像是要饭的一样,靠在墙边等吃。

    所谓的烤米团,就是把刚蒸出来的糯米用力抓起,攥在手里,使劲的挤压,最后在木棍上形成一个纺锤型的米团即可。一般有两种吃法,一种是光米团,烤好了表面焦香,内里松软,蘸酱油吃。还有一种刷上信州味噌,说白了就是大豆酱吃,各有滋味。

    不过嘛,日本人花里胡哨的,最爱搞得就是无菜单点菜,厨子做啥你吃啥,今天有啥厨子就做啥,爱来不来,有的是人要来。

    店家小贩也是这样的,但是好歹忠右卫门两个乃是高高在上的江户武士,他还算是懂事,烤之前知道要问一句,您二位吃不吃呀。

    很好,忠右卫门两个人都不是挑食的人,没有什么太多的忌口。小贩第一个烤的是香菇,所谓红伞伞,白杆杆,吃完一起躺板板那个菌子。

    香菇在江户是昂贵的时鲜,在八王子这种群山环抱的沟沟里,那就身价暴跌十倍以上咯。木棍上烤了两个切半的香菇,烘烤过后,确实有一股诱人的香气,小贩将香菇举了过来,忠右卫门先夹下来吃了一口,约莫过了一分钟,屁事没有,松平齐宣于是夹起另外一半蘸酱油吃了起来。

    嗐,出门在外没办法带十个试毒员,就算是看着店家烤的,松平齐宣也守着这个规矩!

    “不错,倒也有几分乡土美味!”稍微晾凉的烤香菇,得到了松平齐宣的夸奖。

    “乡下自然有乡下的好处。”忠右卫门点了点头。

    “二位大人,这是茄子,小心烫。”

    小贩又递过来一串,茄子这玩意儿,吃过烧烤的应该都懂,表面看着人畜无害,中间的茄子肉却是非常烫的存在。若是大口直接咬,保准烫嘴。

    果不其然,小霸王就被烫着了。咱们小霸王吃的惯来都是验过毒以后半热的食物,难得吃烫口的,差点没含住。

    忠右卫门赶紧给他拿过茶杯来,里面有冰凉的泉水。还是那町方送来的,从哪取来的就不知道了,反正挺好喝。

    两人正开心的吃着,一个农民模样的中年男子靠了上来,忠右卫门以为他是要讨个饭或者什么的,没想到他竟然从身后的背篓里面取出来一卷东西,展开一瞧。

    绢!

    “两位老爷瞧瞧,这是上好甲州丝织的绢,比别处的都好哩。”好家伙,原来是个推销员。

    “恩,是还可以,就比京绢差一些。”松平齐宣穿了二十几年的丝绸绢帛,是不是好东西,甚至都不需要上手,一眼就能瞧出来好坏。

    说白了就是所谓的“眼光”,有些鉴宝专家,号称什么“某半张”,只要看半张画就能鉴别真伪的。就是因为看的多了,看了成千上万件,有丰富的经验,一眼就能把一件东西瞧一个大概。普通人就没这么多的见识,差上一截。

    这农民到是个聪明人,知道忠右卫门和松平齐宣有这个消费力。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