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古玩商:章节目录 第七十四章 分析
如果成贺说的是实情,确实可以省去不少费用。
一般来说,如果一件拍品拍卖成功,买卖双方均要交给拍卖行一笔佣金。佣金的比例各不相同,有的是买卖双方各要15%,有的卖方要比买方便宜一些。
以15%为准,也就是说,如果一件拍品拍得100万元,卖家就将支付15万的佣金,这无疑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李继开当然也有些心动,只是他对这个华友一点都没有了解,谁知道实力怎么样,或者里面有没有猫腻,如果要拿藏品去拍卖,也得事先做个调查才行。
“如果我有需求,一定联系你。”
成贺到也没奢望,第一次见到李继开就能谈成生意,不过桌上的这幅画,让他很感兴趣,而且看架式,李继开很在意这幅画,这就更让他想要一探究竟了。
于是,成贺适时的给了季大成一个眼神。
季大成察颜观色的能力挺强,注意到了成贺递过来的眼神,就对着李继开说道:“妹夫,成总研究书画多年,香江的诸石老先生,就对他书画鉴定的水平大加称赞,有时间咱们一起坐坐,探讨一下,怎么样?”
成贺谦虚地摆了摆手:“哪里,都是诸老谬赞,这方面,我还要向李老师多加学习,不知道李老师,能否给我这个机会啊!”
李继开稍稍一想,笑着说道:“没想到成总也是同道中人,正好,这周五,我们一位朋友打算举办一场书画沙龙,不知成总有没有时间参加?”
季大成对自己这位妹夫太了解了,有的时候焉儿坏,他可不信李继开对成贺能有多少好印象,现在居然会邀请成员参加沙龙,很有可能不是什么好事,连忙向成贺发出暗示。
成贺一听还有这等好事,都没注意到季大成给他的暗示,他就忙不迭的答应下来。
季大成心里一叹:“得,是福是祸,看你自己的造化了。”
李继开又对着方昊说:“方昊,你不介意让成总看看这幅画吧?”
方昊笑着说:“当然,说不定成总的意见可以印证我的判断。”
成贺抬头看了看方昊,心里有些诧异,他还以为这两位是李继开的晚辈,听意思,好像不是这么一回事,而且这幅画还是这个小伙子的。
于是,他又客套了一番,给方昊和李明超发了自己的名片。之后,他的目光投向了桌上的画卷。
“咦,这幅画我怎么感觉有些眼熟啊,是不是在哪里看过?”成贺看到画卷上的内容,就产生了一些疑问。
季大成一听这话,就手指着方昊说:“我听说,成总的记性是出了名的好,他说看过,那肯定是看过的。妹夫,你不会是被这小子给骗了吧!”
李继开火冒三丈,出言呵斥道:“怎么说话呢!我不但看过这幅画的原画,还知道它是什么时候拍卖的,那你是不是要觉得我是傻子了!”
季大成傻眼了,什么意思?既然你知道,怎么还对这幅画这么重视?
李继开又斥道:“快给我向方昊道歉,否则给我滚!”
季大成摸了摸鼻子,只得尴尬地向方昊道歉。
方昊也懒得跟季大成一般见识,不过他也不会给对方好脸色看,微微点头,这事就算过去了。
只是这样的态度,又把季大成给气着了,心里非常恼怒。
另一边,成贺盯着画卷鉴定,片刻后,他抬起头来:“这确实是一位高手的临摹的作品,只是作者是谁,我也不好决断。”
李继开笑着对方昊说:“方昊,咱们来做个游戏怎么样?”
方昊来了兴趣:“什么游戏?”
李继开说:“各自把自己的推断,写在一张纸上,再一同打开,怎么样?”
方昊笑道:“可以。”
成贺说:“我也可以参加吗?”
李继开点了点头:“没问题。”
季大成连忙屁颠颠地去找服务员要来了纸和笔,随即三个人分别在纸上写下了各自认为的作者。
“一,二、三!”
李继开数了三声,和主昊、成贺同时打开了纸,只见上面分别写着,赵左、赵左以及沈士充。
大画家董其昌,由于权高位重,书画及鉴赏之造诣,可尊国朝一流,登门求字索画之徒自然不在少数。这样一来,可搅扰了董大人作书品画的雅兴,为使府邸清静无扰,常常将府门紧闭谢客。
向董索画之人,有不少是同僚高官,若全一棍子打死不写不画,也恐遭人闲语,想到席下有不少画技精湛的入室弟子,为避一些人上门索画纠缠,时常请他们为自己代笔写字作画。这其中,赵左和沈士充便是董其昌的画中代笔人之一。
见自己写的名字,和他们的不同,成贺觉得自己肯定错了,他挠了挠头:“看来我对董其昌的研究还差了不少火候啊!”
李继开对此并不意外,听了也只是笑笑,对方昊就比较好奇了:“方昊,你是怎么认为它是赵左的作品的?”
方昊说:“赵左的山水画以宋旭为基础,上溯源流,追摹宋元名家笔意,善用干笔焦墨,长于烘染,水墨湿润,极富神韵。另外,他受董其昌山水画影响。董其昌的山水画理论与实践影响了明末乃至清代山水画的发展,名重一时,追随者甚众。
由于董其昌是松江人氏,因此当时松江地区的许多画派都以追随董氏,强调摹古,重视笔墨为潮流,而赵左身处其间,在绘画创作上受董氏的影响也是必然的。
就像这幅画,它的构图是三段式,近景的山石,陡峭的外形,是常见的董家山水,气韵高古。画面最近处为丘陵上的几株杂树,基本上是先勾再皴,淡墨之后上浓墨,树的精神也就直接跃画面而出了。
一叶扁舟就介于山石与杂树之间,舟上无人,正是‘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的诗意画面。
中段山石的处理并不复杂,皴法全为形象而设计,而外观却是迥异于时流的。山间有屋舍数间,但也是‘空山不见人’。远山皴法虽然简单,但也是浓淡相宜,使画面的纵深感加强。
这些无不说明,作者对董氏技巧的研究之深,而赵左一生工于绘画,仿古画尤甚,少自家风范。虽笔墨多‘代笔’董氏画作,然笔墨功力与董氏相比,略显单薄,究其原因,乃董氏的书法功力太厚,这是由于赵左笔墨不逮所致,这一点,也在这幅画上表现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