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奔腾年代:章节目录 第一百二十八章 歌厅里的歌手更靠谱
对林云来说,自己重生一世,赚钱还是次要,获得时代的认可更加重要,或者说,多年之后再回顾这段历史,你是否会被时代记住,又为这个时代做过什么贡献,这比赚了多少钱更有意义。
从这方面来说,林云的境界确实比旁人要高,但这前提是林云见识过这个时代的发展,知道如何实现自己的目标,不是所有人都有这种觉悟的。
孙怡觉悟当然没有林云高,他现在就是想通过这项事业赚钱,但当他听到林云说出这套理论后,对方的形象立刻高大起来。
“站在时代的前面看待这个时代,这才是一位真正企业家的胸怀呀!”
“林总,我是服了,啥也不说了,以后咱们就是一家人,对了,你这有吃的吗?我还没吃饭呢,弄点剩饭剩菜就行!”
“哈,孙总怎么能吃剩菜剩饭,现在晚了,你就吃两袋康师傅方便面吧!”
“好,好,我还没吃过林总家的方便面,尝尝什么味!”
林云为孙怡泡了两袋方便面,孙怡食指大动,五分钟就吃的干干净净。
“嗯,这牛肉味的方便面很好吃呀,我以前怎么没吃过?”
“以前没有,是我金龙公司首创的方便面,你可别小看这袋面,未来五年,我会把康师傅方便面卖到全国各个角落,我的目标是五年内实现年产四十亿袋!”
“啪嗒!”
孙怡的筷子掉到桌子上,吓得!
“四十亿袋?我的天,那能赚多少钱呀!比娱乐公司赚的多多了。”
“现在咱们国家各个行业都是需求占据主导,不缺市场,就缺产品,就看你能不能把握的住,不仅仅是方便面市场,还有饮料市场,小食品市场,服装市场、家用电器市场等等,就看你能不能看到,娱乐市场也是如此,这都是未开发的海洋呀。
你想想看,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市场是多么可怕,即便是占领十分之一,乃至百分之一的市场,都足以让一家企业变成庞然大物,这些就在我们的面前,如果再抓不住,呵呵,那就找块砖头撞死得了。”
孙怡听的热血沸腾。“林总,我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呀,能遇到林总你,真是我的幸运…………对了,以林总的志向,恐怕不仅仅是只做方便面这一个产品吧,您还有什么想法?跟我说说,我也开开眼界!”
林云笑了笑道:“金龙公司现在是做方便面,以后会逐渐向其他食品行业发展,正大公司也是如此,现在的目标就是找几个歌手,买买磁带和组织一些商业演出,这叫什么娱乐公司?
真正的娱乐公司是要做歌曲、影视、综艺节目等一系列的产品,正大公司还差的远呢。”
孙怡连连点头:“对,是,歌曲,影视和综艺节目,我的天,我怎么没想到,还是林总厉害!”
孙怡今天真是开了眼界,听完林云的话,仿佛眼前多了一个新世界。
两人一直聊到了晚上十点多钟,林云把未来两年内正大公司的发展思路告诉对方,现在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签约一批歌手,然后打出公司的名气。
歌手是现在内地唱片公司的最大资源,而获得歌手的途径看起来只有一个,那就是青歌赛。
青歌赛自一九八四年开始举办,每两年一次,一般是五月份开始在各地方选拔,十一月份在国家电视台进行决赛。
今年是九二年,很快就要开始第五届青歌赛的选拔。
正大公司现在手里有五个签约歌手,是第四届青歌赛的专业组优胜选手。
孙怡说出这五人的名字,林云一听,两个人还有点名气,一个女歌手叫张米,另外一个男歌手叫谢晓东。
林云还记得这个张米似乎是跟某个男歌手有了绯闻,结果张米的“正牌”男朋友把对方一阵毒打,闹的沸沸扬扬,至于张米有什么成名歌曲,林云却是忘了。
谢晓东的名气大一些,最知名的一首歌叫做《今个真高兴》,是在春节晚会上演唱的,结果就成了这一年最受欢迎的歌曲。
现在正大公司就这两个“有名”的人,已经出了两首歌,磁带销量都没过两千,连成本都没收回来。
“孙大哥,让这个张米和谢晓东试试我写的歌,唱的好就用,不过两个太少,你可以叫上鲍比答去首都知名的歌厅里逛一逛,老鲍那个人水平还是有的,如果发现有实力的歌手,可以签下来,我为他量身定做歌曲。”
“歌厅里选?这行吗?”
孙怡不太相信歌厅里的歌手能和青歌赛的歌手相提并论。
“孙大哥,别小看歌厅里的歌手,他们中很多人可不比青歌赛的歌手差,特别是那种舞台感更不是青歌赛选手能够相比,听我的,你们就去找,只要有好的歌手,我保证让他火起来。”
林云说的没错,这个时代,青歌赛歌手自然实力不凡,可成名率还真不高,九十年代初期那些成名的歌手完美阐述了什么叫做高手在民间的道理。
如果说晚会、青歌赛是登上主流舞台的唯一途径,那么歌厅就是民间高手发光发热的绝佳场所。
在这个年代,首都、盛海以及粤市这三个先锋改革城市出现了大大小小的歌厅,比如首都最知名的歌厅叫做“和平House”,这里就是初代“北漂”歌手的天堂。
许多即将名扬天下的“狠人”就在这些歌厅驻唱,比较著名的,粤市有杨玉莹、陈名,首都这边有韩雷,满文俊。
他们这些人在歌厅驻唱,在一些规模大的歌厅里,最多一晚上能赚一百五十块钱。这么高的收入,对会唱歌的人,自然是不能不去。
不过在歌厅里驻唱也是一门学问,有人能赚钱活着,有人就惨了,比如有一位叫黄博的歌手,家在青岛,从小喜欢唱歌,想参加青歌赛,可惜相貌平平,化妆都掩盖不了自身的气质,这气质不符合青歌赛的要求。
黄博高中时代就跑到首都,在各个歌厅驻唱,一边唱一边跳,还往嘴里灌着啤酒,结果歌没唱怎么样,舞蹈倒是练成了,还当了几年舞蹈老师,最后发现自己唱歌这条路走不通只能去考电影学院,可还是因为气质问题郁郁不得志………。
还有一个叫杨昆的歌手,从小就是一副好嗓子,在家乡参加过几次歌唱比赛很出风头,结果头一热就跑到了首都,想要闯出一片天来。
结果在保力大厦唱歌,没两天就被炒了,身上没钱,幸好遇到一个热心司机不要钱,给他拉到“卡萨布兰卡”。
杨昆用仅剩的一百元点歌上台。歌厅另外一个驻唱歌手叫沙保亮一听,惊了。赶紧跟老板说:“这小子真不错,赶紧留下。”
但因为脾气倔,不买客人账,不混圈子,没多久,他又被老板炒了。
之后几年,他在首都睡地下室、睡澡堂子。
前前后后算起来,北漂期间,搬家五十多次。
这些人是改革开放后内地的初代偶像,几乎都经历过最初的迷茫,不过也快出头了,只等着风云际会的年代到来,而这个年代就是现在。
林云让孙怡去歌厅找,保不齐就能找到这么几位,当然,找不到他们也无所谓,总会有一些唱的好长得帅的歌手,这就够了。
内国内早期娱乐圈的特点就是一曲成名,火爆的速度让人咋舌,什么《涛声依旧》、《蓝蓝的天蓝蓝的夜》、《笑脸》、《朝花夕拾》等等,都是一曲就火,就像流星一般瞬间点亮整个天际。
不过这些歌手出道即巅峰,一首歌后就没了后续,也就一两年便销声匿迹,完全属于快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