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文才:章节目录 第三百六十五章 半年变化
吴峰起了一个大早,穿戴好服饰,匆忙洗漱后,就急匆匆地向着卫所走去。
一路上,不断的有着熟人和街坊跟他打招呼,他也是笑着还礼,脚下的速度却是丝毫不慢。等到他走远后,还有着不少人羡慕地望着吴峰的背影,指着他身上的衣服不断的发出感叹。
“吴峰这个小子有出息了!”
“是啊,听说吴峰很快就要被提升为校尉了,到时候就是正儿八经的大老爷了。”
“对了,老王,你家的那个小子不是实力不错吗,怎么没有前去试试?”
“别提了,半年前那么好的机会错过之后,现在想要进入锦袍卫可不是那么简单的,起码也要是锻骨期的修为,而且还要二十二岁以下。我家的小子刚刚突破锻骨期,可是年龄已经过了,又被刷下来了。”
“是啊,现在想要进锦袍卫,可不是那么简单的。”
“……”
吴峰已经走的老远,自然是听到那些街坊的议论,不过也大致能够猜到一些,心中美滋滋的同时也是暗暗的告诫自己,一定要更加的努力才行。
这要是换做半年前,吴峰打死都想不到会有着今天。
他只不过是一个穷小子,孤儿一个,在武馆中随便偷学了几招,却有着一股子天生神力。不甘心过穷日子却又没有门路,整天在街上打混,三天里倒是有着两天饿着,完全看不到前路。
直到半年前的一天,锦袍卫突然对外招人,这可是了不得的大事。
锦袍卫的落魄是对那些权贵们所言,对于底下人锦袍卫还是一个庞大的机构,所有人梦寐以求的‘登天梯’。因此,得到锦袍卫招人的消息,吴峰连忙就去应聘,而且没有想到真的让他给应聘上了。
当时十余个兄弟,就只有他一个人险而又险的应聘上,靠的就是他的实力和年纪,还有着清白的家世。
吴峰虽然在街上打混,可是到底没有做过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还因为打抱不平略有名气。因此,他成功地进入了锦袍卫成为了一名最低级的力士。
只是,还不能够算是正式的锦袍卫,属于正规编制外的人员。
即使如此,吴峰也是十分的开心,最重要的是一年有着十六两银子的俸禄,还有着一石米和两匹布。
这样的待遇,就连衙门里的捕头都赶不上,可是让不少人为之眼红。
今天吴峰特别开心,因为他积累的功勋积分已经足够他兑换一门强大的刀法,修为必定能够更进一步。到时候,他就能够成为正式的锦袍卫校尉,而不在是最低级的力士了。
千户所有着明文规定,晋升校尉乃至于小旗和总旗,都有着功勋的要求,十分的公开。一旦成功,就会直接晋升,这半年来千户所已经有着不少的人晋升为小旗和总旗了,让吴峰羡慕不已。
要知道,锦袍卫小旗可是正儿八经从七品的官职,跟一些下等县的县令可是同样的品级。
……
文才坐在大堂上,看着如今焕然一新的千户所,心中有些感叹。
这些可都是他的心血啊!
这半年多来,他将一个濒临破败的千户所发展到现在的欣欣向荣,拥有着现在一个千户所和八个百户所,拥有着近千余人,其中洗髓境的武者三人,炼脏期的武者近百人,其他大部分都是锻骨期武者,还有着十余个术士。
这些人大部分是文才半招揽半培养出来的,尤其是那十几个术士,都是靠着从千户所兑换的术士功法修炼而成的,都是属于文才的嫡系。
文才不了解其他千户所的情况,但是他敢自豪的说,千户所如今的实力就算排不上第一第二,也能够排在前五名左右!
当然,文才为此付出的代价也不少,不仅从千年树妖那里得到的金银财宝全都搭了进去,就连一些灵药也都卖了,换做了大量的资源丹药。
要不然的话,千户所也不可能如此快的发展起来。
文才也不清楚自己为什么自掏腰包,前前后后他基本上花费了十余万两,这可不是一笔小数字。也许是因为当初千户所的惨状让他有着触动,也有可能是因为心中的某种急切,让他下意识地这样做了。
十余万两丢下去,换来的就是现在千户所的蓬勃发展和欣欣向荣!
好在,文才现在缺少的也不是那些普通的资源和金银,真正到了他这个境界所需要的资源,都不是普通的金银能够购买的到的。
唯一让文才有些恶心到的就是,蓟省的文官集团似乎跟他扛上了。
自从赵应这个左布政使被下狱后,蓟省的文官们就盯着文才的一举一动,弹劾文才的奏章几乎都摆满了皇帝的书桌上。蓟省能够有着资格上奏的文官基本上都是单独上奏过,没有资格上奏的文官也是联名上奏,那股架势仿佛要跟文才势不两立!
什么骄横跋扈,贪赃枉法,欺男霸女,举止失措,收买人心,大不敬等等之类的,只差没有说文才准备凭借着一个千户所造反了!
不仅如此,朝堂上弹劾文才的也不在少数,尤其是都察院和翰林院,写出的文章那叫一个精彩!
文才曾经有幸拜读过一篇,上面写的真是精彩绝伦,跟小说一样,让他忍不住拍案叫绝。要不是弹劾的人是他,恐怕他也会举双手赞同。
“现在的文官,没有几个真正有着风骨的。尤其是这些入朝为官的,不是读书人的精华,而是读书人才感叹地说道。
文官们弹劾的厉害,可是文才却是没有半点的担心。
当今皇帝可是马上皇帝,文臣们的这点手段他清楚得很,当年他就是深深的受害者,要不然说当今皇帝对于文官十分的不敏感!
现在的皇帝和太祖爷有些相似,对于文官都是十分的‘苛刻’,动辄就会被下狱抄斩。即使如此,想要当官的读书人仍然是络绎不绝。
要不是为了朝堂平衡,当今皇帝恐怕对于文官的态度会更加的恶劣。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