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手机站m.dajiadu8.com,服务器懒得转移了,凑合看吧!没收益,所以空间有限,请见谅

首页

历史军事

终宋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

终宋:正文卷 第125章 下半场(为白银大盟“公子WV”加更5/10)

    李瑕走下马车。

    他已看到了那几个被摁倒的书生,也听到了黄镛的呐喊,但没太大的反应。

    也不是真的就名叫“唐伯虎”。

    于是,他只是在宫门前站定,安静地等候着

    对于黄镛,李瑕稍微有些抱歉,毕竟是眼看着奸党侵占民田、正义之士无可奈何。

    但这事,有无他李瑕结果都是一样,这些人注定斗不过奸党。

    总之,以宋朝的制度,不会处斩了这些书生便是。

    “上半场结束了。”李瑕心中念叨道,“贾似道……不愧是贾似道……”

    今日之事在他看来很简单,即贾似道随手一拨,帮丁大全守住了谢方叔的攻势。

    接下来,该轮到他李瑕上场,击倒谢方叔……

    ~~

    文德殿上,气氛一片阴霾。

    忽有人出列,禀奏道:“臣监察御史吴衍,有本奏,臣以为,洪天锡、太学诸生大逆不道之论,乃左相谢方叔之意也。往年,方叔与吴潜二相并命,各分朋党,互相倾轧。吴潜既退,方叔独相,持禄固位,政以贿成……”

    吴衍缓缓将手中的奏折念了一遍,递了上去,自有内侍接了,送到官家面前。

    大宋官家赵昀冷着一张脸,也不看这奏折。

    他只是挥了挥手,将这场让他火冒三丈的大朝会宣告结束,且留下四个字。

    “内引奏事。”

    “散朝,有本奏者,内引选德殿奏事……”

    大宋官家在垂拱殿进行常朝,在文德殿行进大朝会,称为“前殿视朝”;前殿听政完毕后,在后殿继续议政,称为“后殿再坐”。

    南渡之后,历代官家更须了解宫外情报,更须彰显恩德,于是增加了更多的君臣奏对,称为“内引奏事”,即让臣子到规格相对较低的诸内殿进行奏对。

    到如今,内引奏事已成了赵昀与臣子奏对最主要的方式。

    内引奏事少了许多的礼仪规范,更方便议事。

    也省得像今日大朝会一样,在所有臣子面前丢脸。

    ……

    半个时辰后,选德殿。

    赵昀坐在御榻上。

    他五十一岁,朝会之后便显出更真实的模样来,一双凤丹眼极有神彩,浑身散发着天子威仪。

    只是嘴角微扬着,竟有几分与贾似道相同的不羁之意,三络长须也有些飘扬。

    赵昀已脱了靴子,盘着腿坐着,面前还摆着桌几,置了一壶清酒与小菜。

    他神情依然不悦,饮了两口酒之后才稍缓了些。

    殿中几位宰执皆在,皆命座、赐酒。

    又有一众官员或站或坐,也比朝会时随意了些。

    隐隐竟还听到了蛐蛐的叫声,似乎是从贾似道袖子里传出来的。

    赵昀也不在意,甚至与贾似道对视了一眼,君臣相视,露出会意的眼神。

    但目光扫过谢方叔时,又带上了些许埋怨。

    说实话,今日受了这样大的气,赵昀没给谢方叔摆脸,还赐了座位与酒食,已算是很大气了。

    即位三十二年,赵昀何事未见过?又岂会看不清这些臣子在想什么?

    若说洪天锡受谢方叔指使、追查苏州侵田案,他信;若说洪天锡受谢方叔指使、挂印而去且大骂天子,他不信。

    谢方叔若那么蠢,他岂会任其为相?

    气的,无非是谢方叔没完没了地闹,将这朝堂闹得鸡飞狗跳,不得安生。还识人不明,找了洪天锡这等不堪大任的蠢货,害得他颜面扫地。

    天子拟了旨、开了大朝,结果一个臣子挂印而去?

    越想越想火大!

    但,赵昀并不打算重惩谢方叔。

    忠直之臣、贤良嘛,用起来就是这样,惹人烦!非常惹人烦!绝不会如董宋臣等人贴心顺意。

    但朝堂上需要贤良,再烦也得忍着,这是天子为社稷计,该有的隐忍……

    “依臣所见,自陛下登基,灭金雪耻、澄清吏治,故而洪天锡这等阅历浅薄之辈遂有过高期盼,却忽视家国数百年积弊,方有今日之事,与左相无关,御使不该弹劾左相。”贾似道开口说道。

    赵昀淡淡道:“朕何曾迁怒谢卿?御史弹劾,朕还未批复。”

    “是,西南边患之际,朝中实不宜再朋党攻讦,应以国事为重才是。不如,苏州民田案换一个人去查?”

    “师宪认为,谁可当此重任?”

    贾似道应道:“臣举荐秘阁修撰留梦炎,此人是甲辰科状元,素有才智。”

    赵昀道:“可,拟诏。”

    “是。”

    所有人都知道,这事就到此为止了,留梦炎是贾似道的人,只会将这事做到让官家满意,既不必闹大。

    对这个结果,谢方叔心中微叹,丁大全微微一笑。

    贾似道又道:“臣以为宫门题字一案无伤大雅,应命临安府停止追查,以免惊扰百姓,也可彰显陛下气度。”

    “可。”

    显然,贾似道已完全切中了赵昀心意,简单而言,两个字……“别闹”。

    至此,丁大全与谢方叔打了个平手。

    丁大全却不愿就此了结,道:“陛下,臣有好消息禀奏。”

    “说。”

    丁大全道:“昨日,臣救了几名忠义之士,细问之下,方知其竟是从北地探得重要情报归来。”

    赵昀微微思量,扫了程元凤、贾似道一眼,问二人道:“朕记得此事,年初你二人请示朕,遣使暗中北中,算日子是该回来了,为何是丁卿救下?‘救’字又是何解?”

    贾似道忙应道:“此事,臣不知。”

    程元凤道:“禀陛下,北上之人确已归来,然则,臣只见过一面,其人竟趁臣上朝时不知去向,此事尚有蹊跷,臣本待查明了再禀奏。”

    赵昀听了,眼中泛起些疑惑之意。

    “到底是何情况?”

    谢方叔终于开口,道:“陛下,那批人已叛投蒙古,是臣在追捕……”

    丁大全道:“不知左相因何如此认定?”

    谢方叔道:“自是有证据。”

    “通敌为大罪,可不好草率定罪。”

    谢方叔一板一眼应道:“证据确凿,并无草率之说。”

    “御史们污蔑我等侵占民田时,亦是言之凿凿,如今洪天锡……”

    “够了。”赵昀再次不耐,“既然人就在丁卿处,召来,朕当面问两句便知。”

    “是……”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