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遗嘱:我祖宗朱元璋没死!:正文卷 第十三章 出征,总兵跪地
出征前的这个晚上,崇祯衣甲不卸,直接穿着太祖铠甲睡下,都没有去见见皇后与太子。
尽管铠甲不离身,比起锦衣丝绸肯定是不够舒服,但是这个晚上他却睡得相当安稳。
甚至可以说是得知闯军攻势以来,睡得最好的一次。
文武百官,王侯将相,给他带来的安全感,不及太祖法宝万分之一。
如今太祖法宝充能完成,此次亲征,若将领皆酒囊饭袋,那便让他这位皇帝立起大明武风!
第二天,神采奕奕的崇祯,在百官簇拥之下检阅军队,面见了军中将领。
宣府总兵王承胤、游击谢素福等诸多将领,聚在中军皇帐,与皇上沟通战局形式以及应对准备。
除此之外,便是祭告天地,君王之仪。
百官重视出征仪式是否威武合乎理法。
除了好看,没有任何意义的仪式,在礼部尚书的安排下按照规矩完成;
武将想着,如何正常作战同时不让随军的皇上被掠走。
崇祯问起有没有信心将闯贼抵御宣府门口,便顾左右而言其他。若再追问,便讲些军情局势莫测,抛开现实不谈,大明必胜之类的鬼话;
崇祯听到此处便再不发一言,略略试探,已经让他对临时调出的将领们没了期望。
大明从之前的国情,发展到现在这样,文官武将的能力难倒展露的还不够清楚吗?
想要战胜敌军,莫非还能指望这样一群人?!
与太祖法宝相比,他们什么都不是,甚至说不定若是没有他崇祯御驾亲征一事,随性的部将怕是都有人投降了!
‘归根到底,这场战役,是朕的战役啊!太祖保佑,护朕守住城池,灭了闯贼!’
太祖铠甲穿着全身,全身的包裹感,给崇祯带来与局势完全相反的安全感。
三团在感应中如同明灯一般的能量,时刻都可以瞬息抛出,让摇摇欲坠的局势重归稳定。
崇祯坐在马车上,一边听着身旁将领重复早已得知的前线局势,一边暗自走神。
二月十六日,代州守关总兵周遇吉凭城固守,为朝廷争取了宝贵的时间,也让来势汹汹的闯贼士气大减。
不过毕竟城小,兵少食尽,固守十余日之后,周总兵还是不得不退守宁武关。
直至三月初一,宁武关破。
虽然作战以来,周总兵已经让闯贼前后死伤七万余人,但奈何城中火药用尽,最后也只得落下一个开门力战而死的下场。
当初崇祯在朝堂上问计百官,却无一人敢站出来应答,便是这则消息传到了朝堂。
次日,闯贼在宁武关下令屠城的消息也传了过来。
在此之后,大同总兵投降、居庸关告破的消息也依次传来,及至今日,昌平亦危。
若是昌平与阳和也被闯贼占领,那么闯贼便可直接杀进宣府,届时,敌军一日便可抵达京城护城河外。
总而言之,挡在京城前,最坚固的几处防御已经节节告破,若是剩下几座城池无法守住,那么就真的要在京师城下一决生死。
而且除宁武关周总兵的高光表现之外,其余守将要么能力平平一碰即败,要么根本不曾抵抗望风而降。
尽管能够据守的城池尚有几座,但是整体局势却是一片惨淡。
哪怕有了这一支增援部队,若是闯贼来势不减,怕也着实难守。
随行的将领,一上午以来,讲来讲去,废话连篇。
这些东西,崇祯在朝堂上早就不知道听了多少遍!
“陛下,如今之计,应当着力防守闯贼李自成亲率部队,不过前线局势过于危急,时刻有崩覆之患。末将恳请皇上届时在二线坐镇宣府,提振士气亦确保龙体安危!”
马车之中,宣府总兵献计。
崇祯一口否决。
“不可,朕既然御驾亲征,必上前线。若是只在宣府停留,那与坐镇京师有何区别?”
宣府与京师也就一日的路程,要真按照宣府总兵的谋划,崇祯这趟御驾亲征就成笑话了。
“毕竟刀剑不长眼啊,陛下!古语有云,君子不立危墙之下。陛下万金之躯如何可以当真涉险?”
宣府总兵苦口婆心劝解,但是崇祯听了之后,反而眉头一紧,直接质问道:
“昌平、阳和也非小城,与周遇吉周总兵所守代州差异不大。周总兵在缺粮少兵之下,尚且可以守十数天,你为宣府总兵,却连几天都没有半点信心?!”
“这,这,陛下,闯贼势大......”
“在周遇吉坚守下损伤数万的闯贼,比毫发无伤的闯贼还要难以应对?!”
崇祯一听这话,当即一脸厉色,怒斥道。
“这......陛下恕罪,陛下恕罪!”
王承胤这位宣府总兵,万万没想到崇祯对于局势居然还真有了解,糊弄的话被当场拆穿,只得跪在皇上面前不断谢罪。
崇祯漠然地等了几秒,让他起身。
盯着宣府总兵的眼睛,又问道:“现在你再说说,如此兵力,如此后勤之下,你能守住昌平多久?”
“陛下,臣,臣只敢保证三日之内城不破。”
宣府总兵嘴唇抖动,思虑在三,却说出了崇祯一点都不想听的话。
“如此优渥的兵力物资,你只能坚持三日?!”
“陛下,臣能力有限,闯贼势大当真挡不住啊!若是有其他能臣愿替,臣可立刻交出兵马回京!”
王承胤再次跪伏,说出的话话既诚恳又无力,崇祯听了气得只觉太阳穴如有泉涌。
堂堂宣府总兵啊!
若是没有他御驾亲征这一出,带兵统御此战的便是此人。
结果竟当着皇上的面,都表示最多只能坚守三日,若是只有他王承胤一人携军前来,岂非转眼就开城投敌了?!
这样的人竟也能是总兵?兵部尚书是干什么吃的!
崇祯闭上眼睛,尽量平和心绪,但哪怕睁开眼睛,怒意仍然在眼神中喷涌。
‘多亏朕来了,多亏朕来了!若是不来,京城怕是必然失陷!’
感受着太祖铠甲的重量,崇祯毅然开口:
“既然如此,那你便不必总览指挥了。届时朕亲临昌平,尔等为朕参谋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