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全都要:正文卷 第40章 一切为了石墨烯(五千字大章)
陆幽幽毕竟只是一个大二学生,未婚夫脑中那盘宏大的构想,她自然无法立刻听懂。
她也不是不信任顾辙,只是作为最亲密的人,她努力想要了解更多,哪怕不懂,也要尽量解释。
“我不明白你说的,有什么事情是必须去斯坦福读研期间才能做的?而且还非得这么急?老公,我不是阻止你,我知道你的选择一定是有道理的。
我也相信你出国这一年不会找别的女人,知道你看不上那些白人女人。但我希望你要做什么,都充分跟我说清楚,我绝对会为你保密的。”
顾辙也抿了一口眼前的红酒:“你需要一个解释,我理解,我会给你的,但是,技术细节你听不懂,我说个大概原理就行了。
你应该知道,斯坦福是全球产学研结合、科研成果商业化转化做得最好的大学,在这个领域,mit都不能与之相比。
毕竟斯坦福背靠硅谷,沟通机制很顺畅,大学里每个月有哪些新项目新研究方向,马上能找到对口的硅谷企业认领赞助、分摊科研经费认购后续成果。
有些事情,我必须去了斯坦福,才好扯虎皮拉大旗,招揽那些外国教授为我所用——我也直说了吧,我如今做增材工艺相关新材料技术,已经有点瓶颈了。
之前做隐形眼镜材料,靠我自己的脑子、自己的积累,找几个竺院的化学疯子拼命搞、帮我做实验,就可以搞定。
现在要做到新型熔喷材料、布局新型免打磨树脂镜片材料,就不是我找天才同学就搞得定的。我相信自己的眼光,可以提供战略努力方向。
但是具体实验团队,必须升级到本校的硕博毕业生,我准备这几天就去找找化科院的郑教授,看看他能不能匀几个暑假里刚毕业的博士硕士学长学姐,帮我搭建新实验组班底,高新型高聚树脂。
熔喷材料方面,我也要从你爸公司里找技术骨干、再对外面向社会招人,甚至雇几个上游扶桑供应商的工程师过来。
我的事业每往前走一步,都会需要更多更高端的科研人才加入进来,我必须走一步看三步。否则事业发展太快,团队建设却跟不上,后面这条腿迈得太慢,容易扯着淡。”
顾辙说到这儿,稍微停顿了一下,好让陆幽幽消化其中道理。
陆幽幽出神地看着他,良久之后才咂摸着追问:“那又如何?你‘三步’之后,需要雇一些斯坦福教授给你做事,才能确保你的事业继续平稳么?所以你要混进斯坦福的圈子?”
顾辙揉了揉太阳穴:“也不能这么说吧,我确实注意到,我两年后打算布局的一些项目,一些最高精度的增材光学研究。
乃至一些从熔喷这条技术路线继续往下升级、可能会涉及到的高端3d打印工艺材料技术,都需要顶级的国外专家加盟。
倒不一定非要是斯坦福系的,但只要我以斯坦福研究生或者毕业博士的身份去攒局,就更有可能招到。如果我只是个东海大学本科毕业生,这样的老板来组团科技公司,别人会没有安全感的。
顶级大学教授不是给钱就能招到的,他们也要看职业生涯履历,担心找了个没前途的老板后,短时间内倒是赚了快钱,万一将来老板倒闭了,他们留下了不靠谱的履历污点,再想回去当顶级名校教授,窗口期就关闭了。
只有当你有一家斯坦福系的硅谷科技公司做幌子、能被圈内承认,来这样的公司干几年,才不会被学术界的人认为是‘学术生涯履历中断’,这是很现实的问题。”
在科技界和学术界,这样的隐性歧视确实是一直存在的,不混这个圈子的外行人或许难以想象。
那就是如果一个大学教授,去一家斯坦福系背景的硅谷科技公司干几年,将来再想回顶级大学,大学也不会歧视他,多半只会稍稍打个折扣、把他在硅谷企业干的那几年,也默认为是“还在搞一线学术科研”。
比如在斯坦福系硅谷公司干了五年研发,相当于默认折抵你在顶级大学里当了三年科研型教授。虽然亏了两年折扣,好歹没算你出圈。
但如果去了普通的公司,将来再想回学术圈,难度就不是一般的大了。圈内人都会觉得“这家伙已经自绝于科研界学术界”,会堕入鄙视链。
所以对于有学术追求的人,如果你不是斯坦福系的硅谷公司,有钱也未必招得到特定的人,有本事的人很多是有骨气有架子的。
这种认知,是斯坦福系从1970年代起产学研结合做得好、三四十年来积累下的口碑,不是一朝一夕的。
这也形成了正向反馈的飞轮效应,让强者愈强,马太效应愈发明显,让斯坦福系硅谷公司找科研大牛时、大牛们内心的戒备放松。
顾辙自己可以特立独行,但他也要团结科技大牛为他所用,他不能不顾及手下的感受。既然如此,有现成的顺风车可以搭,何必矫情呢。
外国大学的招牌价值,拿来为华夏人办事,不寒碜。
陆幽幽琢磨了好一会儿,总算是理解了其中弯弯绕,也就没有再做任何阻挠。只是泫然欲涕地情感上有点不舍。
她才刚彻底做顾辙的女人一个月,想到再过八个月未婚夫又要出国一年,难免会有离别的怨念。
她深呼吸了一口,起身转过半张餐桌,分开双腿面对面坐在顾辙大腿上,脸贴脸地娇嗔关照:“那你大事为重吧,我等你,支持你。这学期我继续申请不住校了。
从今天起到明年四月,我要一直陪着你。等你去米国之后,寒暑假和其他假期,我加起来至少也要抽三到四个月出国陪你——不许反抗!不许找借口躲我!”
“放心,我怎么会躲你,只要你不怕耽误学业挂科,到时候随时欢迎来米国查岗。”顾辙眼神很是澄澈坦荡地盯着未婚妻许诺。
陆幽幽戒心也松了,甜蜜答应:“那就听你的,周末先去看看别墅和车,别墅就买两年后交房的吧,也好好好挑挑。
说实话,我也不喜欢那种上世纪末的别墅风格,有点太老土了,采光都不好呢。”
90年代末到本世纪初,方舟市这边的别墅区设计,最好也就是西湖景区南边、九溪玫瑰园那批欧式风格。
当时的设计都拼命往法式古典上靠,雕刻柱和檐角柱头的纹饰倒是很精美,但窗户偏小,古典房子采光都不好,只能配合法式草坪花圃的院子。
陆幽幽在明州老家住的也是这种风格的别墅,就有点腻味了,觉得太陈腐。
她想要那种大开大阖的落地窗外墙,掩映在林木小溪之间,夏天就靠大树荫蔽遮阳,窗户大点也无所谓。冬天树叶落光了正好当阳光房。
既然顾辙要出国,房子也不急着住,倒是可以等如今刚设计的新盘。
反正别墅建筑周期很快,主要是层数少,半年多就盖好了,可以分批开工分批交付。不像那些高层楼盘,每幢房子至少盖几年、要所有楼层都施工完毕才能交付。
顾辙见她不再纠结出国的事儿,这些生活小事上当然要满足了,当下两人一拍即合,统一了意见。
……
吃完甜蜜的晚餐,说好了后续生活规划后,两人就直接回了校外公寓,之前一周被陆幽幽的姨妈所阻,加上住校,也忍得挺不爽了。趁着眼下有点离别情绪,正好彻底发泄出来。
亲戚刚走的日子,连安全措施都不需要,算是彻底地坦诚交往,足足折腾了半宿,过了午夜陆幽幽才被折腾得睡死过去。
顾辙确认妹子已经不省人事,这才心事重重地悄咪咪起身,披上一件风衣,倒了半杯加冰琴酒,走到阳台上,想着自己的计划。
刚才晚饭的时候,他跟陆幽幽说的计划,只能说是七成真,三成假,倒不是他有意欺骗,而是有些东西涉及重生者的先知先觉,实在没法解释,也就只能掩藏在其他目的之下。
顾辙急于明年五月份就去斯坦福读书、到硅谷开科技公司,有一个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他希望巧立名目挖一个曼彻斯特大学的露西亚血统物理教授,安德烈.海姆。
以及安德烈海姆带的一个30岁的、明年才要博士毕业的博士生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
至于挖的理由,外行人或许不理解,但对物理学发展史稍有了解的都知道,这俩人后来在2010年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而他们得奖的理由,只是2004年7月紧急发表在《自然》上的一个成果——这俩人最早发现了石墨烯。
顾辙重生前就是搞增材加工工艺的,尤其是石墨烯类二维材料的气相化学沉积法,所以对石墨烯当然是了解得不能再了解了。
刚重生的时候,顾辙怕自己时间不够,也没想到一个比较好的截胡石墨烯这一科学发现的好办法。但是重生后一年多来,他发现自己走得很快,时间和财力都站在他这边,野心也就渐渐膨胀起来了。
他当然知道,“石墨烯”的发现,以及石墨烯发现所颠覆的“自然界不可能存在单层原子厚度的二维材料”这一传统理论、以及理论颠覆后后续一连串对原子层面微观量子力学原理的修正,有多么的重要,又是多么的巧合。
这玩意儿的发现,难度其实根本不大,应该是2004年6月底、安德烈海姆等人在那个学期的科研任务结束后,趁着期末闲着无聊,偶然做了一个“撕胶带”的实验,
把多层石墨两面都黏在一种特殊胶带上,然后撕开,上下胶带上也就都沾上了石墨层,然后反复撕,让石墨层越来越薄,最后就观测到了可以撕出只剩一层原子厚的材料。
这个撕胶带的动作本身,不值得拿诺贝尔物理学奖,但是其颠覆的理论和后续研究,绝对是值的。
顾辙当然也可以自己抢在2004年6月这个时间点之前,由他自己来撕胶带发现这个成果,但是他知道,以他原本的身份地位,如果那么赶时间,要在最顶级期刊上第一时间发高含金量论文,难度会比较大。而且很多后续研究也轮不到他做,肯定会被其他人蜂拥而上。
到时候,自己仅仅有个“撕胶带”的偶然发现,还是拿不了诺贝尔奖。
一个东海大学的本科在校生,哪有那样的江湖地位。
截止目前为之,顾辙投递的最有含金量的论文期刊,也不过是化学领域第三梯队的sci期刊、jmc(材料化学)和mrc(高分子快报)而已。
内容是关于‘离心法免光学研磨美瞳新材料’的,而且最快也要这个月才发表出来、投递更是早在五月份他被居家隔离的时候就已经投出去了。因为他资历不够,整整四个月才排上jmc。
顾辙要想再往上爬两级、到有资格在《科学》或者《自然》上发文章,一年内估计都不太可能。科学界不是产业界,不会因为你研发的技术赚钱快就立刻调高对你的预期,科学界对人的实力认知调整是很缓慢的。
所以,顾辙至少得是一个斯坦福的在读研究生,甚至是毕业了,才能比较好地布局把石墨烯发现及后续主要早期研究,全部纳入自己的功劳。
好在,时间来不及,他也有别的办法,这也是他暑假里、跟法国人谈判拿到了大笔美元后,刚刚想到的——
历史上,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撕胶带”的实验,完全是一个偶然,是他们本身课题做完闲的没事儿干才做的。
所以,就算顾辙目前还没江湖地位做石墨烯研究,只要他先凑够“打入斯坦福系、面向全球科技界高端教授发函重金聘用”的资格,
他不就能把安德烈海姆弄来、然后干扰他的研究方向、让他去搞别的、给他高薪的同时把他的日程彻底塞满、让他没空去“瞎无聊撕胶带”。
而且说来也是巧合,安德烈海姆历史上就属于那种比较吃运气的科学家,在凑巧“撕胶带”撕出石墨烯之前,他并不是什么大牛科学家,只能算是一个曼彻斯特大学中等偏上的物理学教授。正是石墨烯撕胶带撕出名了之后,才跻身顶级大牛。
若非如此,顾辙明年也不可能光靠钱就招募到他了——要是已经是成名多年的大牛,你有钱也弄不来,会招致米国人阴国人的保密审查的。
所以,抢在2004年6月之前去米国开公司,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顾辙之前跟柳处长等人协商时,才如此锱铢必较,拼命想缩短自己大二在国内的学制,苦心孤诣就是为了多抢两个月时间差,从6月读完本科抢到4月就读完本科。
如此一来,只要第一步奏效了,顾辙完全可以把石墨烯的发现拖延到2005年,甚至2006年发现,直接改历史进程。
换句话说,顾辙花个上千万美金在硅谷开科技公司、重金挖这俩人,压根儿不是真心需要用这俩人,他只是为了误导这俩人,扯他们的后腿为主。
当然要是把他们重金弄来之后、真能干点别的事情,也算是添头价值了。
而顾辙自己在产学研三界的地位,是每年都在快速攀升的。
他一边把撕胶带的活儿自己偷偷做了,一边摁住安德烈海姆,等时机成熟、顾辙自己的实力堪堪够资格在《自然》上发表石墨烯发现了,就立刻投出去。
最好是能从原本历史上的2004年6月、拖到2005年4月以后。等顾辙一年的硕士研究生毕业。斯坦福留他读博时他先假意答应、再立刻以其他创业和科研任务过重、没时间为由办博士停学。
博士一停学,他立刻就把石墨烯发现和相关早期研究发表了。
到时候凭着石墨烯发现这个不输于百年前爱因斯坦解决光电效应的成果。
爱因斯坦都能因为光电效应论文、不读书就直拿苏黎世大学物理博士学位,
他顾辙凭什么不能靠石墨烯论文、不读书就直拿斯坦福大学物理博士学位?
同时这个成果又是顾辙停学回国期间做出来的,虽然斯坦福会被迫补发博士学位,但这个成果却算是顾辙在华夏做出来的,不干米国人什么事。
跟米国人稍微留点关系,也只是虚与委蛇、趁着华夏和西方在2014年前关系还没恶化,先把诺贝尔奖拿了。
历史上石墨烯从发现到拿奖,间隔了六年(2004~2010)。顾辙自问,因为他的肤色问题,诺贝尔肯定会多犹豫拖延一两年,但石墨烯的成果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只要在2014年之前解决,就还有希望。
2015年之后,因为东北亚的某些风险,国际形势被祸水东引,华人难度就会大大增加了。历史上屠教授的生物学奖,也是幸好赶在了15年的末班车上车了。
为了一个诺贝尔物理学奖,哪怕花上千万美元布局、开公司、挖坑下套把那些阴籍露西亚人挖角带偏,都是在所不惜的。
这些细节不能跟任何人解释,包括将来为什么要在硅谷公司雇安德烈海姆、甚至开出三五倍于正常薪酬的高薪,都是不能解释的,只能独断专行。
身边的人理解不了,就暂时理解不了吧,顾辙注定是个孤独前行之人,高处不胜寒。
……
顾辙在阳台上,吹着九月的暖风,把一整杯加冰琴酒喝完,思路还算是彻底捋顺了,灵台一片空明。
他悄咪咪地放下杯子,蹑手蹑脚回到卧室,重新上床,轻轻搂着陆幽幽继续睡觉。
陆幽幽的眼睫毛闪动了一下,身体却没有动,心中泛起一股莫名的疏离感,眼角有些湿润:
“阿辙肯定有太多深谋远虑的想法,连我都无法解释吧。算了,就当什么都没看出来,默默支持他就好了。家里的事情,我操心就够了。”
——
ps:以上已经五千字大章了,因为行业背景比较多,没办法,也不拆章了。
后面稍微免费说几句,刚刚一周之前,3月10日,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任天令教授,在《nature》上发表了“0.34纳米栅极长度的二维二硫化钼(mos2)晶体管”成果,比2020年4月那批《sce》文章又进了一大步。
用到的工艺正是目前相对成熟的气相化学沉积法,目前剩下的主要还是气相化学沉积法的工业量产成本问题。
有兴趣的书友可以去找本月刚刚出版的《自然》来看。
所以,别觉得我书里写2026年二维二硫化钼气相化学沉积法芯片工业化生产是什么软科幻吹牛。我这人从来不写玄幻一样的软科幻。
我2017年写《喷神》的时候,第一章就精确预测了2019年出台的个人所得税新税法抵扣条款、以及针对这些抵扣条款可能出现的缺德律师钻空子办法。
或许有人会怀疑我后续有没有修改章节原文,但我想说,那些早期在相关段落留了本章说评论的读者,他们的本章说时间是造不了假的,不信可以去看。专业律师预测两年后新法及其漏洞完全是有可能的。
至于科学界的问题,我只想说,但凡你经常看《科学》、《自然》这些期刊,对于未来三五年内相关领域可以投入使用的工程技术,还是可以比较精确预判的——注意我说的是“工程问题”而不是“科学问题”。
新的科学原理是很难预判的,但是新的工程技术应用进展,是容易预判轨迹曲线的。
分清楚科学问题和工程问题,再做足对相关前沿技术了解的功课,拥有少量三四年的技术领域穿越者先知并不难。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