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不会演戏啊:正文卷 第四百零一章 聚首
九月,京城还是相当炎热的夏天,柳蜜回来参加《重返十七岁》的映前宣传。
因为事情紧急,加上她自己想看片子线下宣传效果,选择乘坐地铁——走廊有电影的广告牌,一些车厢里面的把手上,夹带有不同人物角色图,最激烈的宣传决斗已经开始。
通勤上班族是《重返十七岁》的核心目标观影人群:余欢水本就是个失意的中产精英。
柳蜜之前在走廊上已经看到了自己的画报,心情不错。
今年她的人气极佳,真真正正翻身了。有媒体把她评为暑期网络热度第二,排在一众明星之前,本来也是排在方沂之前的,八月末,因为方沂合作方劳力士舍得砸钱,在五小时内把她挤下来了。
曾佳那段时间悟到了方沂经纪人真姐的操作精髓,转而帮柳蜜狂做数据。
前一天晚上看到劳力士宣传照,一边擦亮眼睛,反复确认是“代言人”而不是“形象大使”、“名人客户”之类的虚名头;一边坚持安慰柳蜜,“已经到了这个月末,蜜蜜,就算是劳力士出手也翻不了天。”
结果早上醒过来,看到第一名变成方沂。
这名字是她的梦魔,说起来根本忘不掉,只是不再提,可能方沂根本不会在乎这种野鸡榜单第一,搞不好《福布斯》名人榜第一他也不是很在乎。
他不是和那个记者郝冰说,他“不在乎”吗?
郝冰那稿子出来多少引发了些争议,你谁啊你,你就敢说你不在乎?
哦,你是方沂啊,那没什么了。
这话挺狂的,结果大众没什么人骂方沂?
为什么呢?
或者是因为他手底下马仔郭凡,郭导说了些更具争议的话,承担了骂名?
或者是,大众本来就是区别对待?
总之,柳蜜觉得并不太公平,人们怎么对越弱的人,越具有攻击性。
登上地铁,找了个角落。柳蜜扶好自己帽子,用墨镜遮住大半张脸,从这节车厢的起点到尽头全部把手都有《重返十七岁》的演员图,她把这当做方沂不知道的比赛,她要在这比赛里面赢过他。
就算是野鸡比赛,赢了也是赢。
走到尽头,柳蜜发现没有自己,心情极坏。
这比赛不作数,因为方沂不知道。
出地铁的那条走廊上,柳蜜又看到了《重返十七岁》的画报,这上面竟然是有她的剧情照,而且是单人照。
简直是不可思议。
曾佳在地铁口接她,柳蜜一见到就问:“配角也有单人照?这不是喧宾夺主吗?”
“方沂不在乎。”
柳蜜变好的心情倒过来加倍变糟:为什么会不在乎,凭什么会不在乎呢。
路上有粉丝来找柳蜜签名,一结巴没叫她名,叫的是她角色名“晴川”,可能是柳蜜真人的名字并不好记。
不过,因为这粉丝叫错了,她当时又是可签可不签,所以她选择不签,歉意一笑,往保姆车里面钻。
曾佳随口扯话,把那人打发走了,也没当一回事。
这次要去的是“可凡倾听”栏目,栏目组远赴京城,为《重返十七岁》制作专题采访片。
方沂、刘一菲都在,俞非虹导演也在。
靳冬这些有戏拍,挤不出空;但是曾佳认为,这种齐名的场合,无论如何都该一起来。
“蜜蜜,你的名气现在还是虚的,虽然都有名气了,但大众不把你和方沂这些有作品的,放到一起来。人的印象很重要啊,印象中把你们划分成两个档次,结果也变成两个档次。”
曾佳还说:“所以,正好抓住电影上映的机会,潜移默化的,让人感觉到你们是差不多对等的。”
柳蜜觉得这个理论有意思,要在采访中好好发挥,问:“刘一菲他们什么时候到?”
曾佳奇怪的看她一眼:“方导他们已经到了。”
————
待机室里面,方沂粗略看了一下台本,扔给刘一菲。
刘正在化妆,懒得看:“你给俞导。”
中年大萝莉也是无所畏惧:“我不看台本,不怕讲话,只怕他们不敢放。”
得!
都是些牛逼症啊。
刘天仙善于用质朴而有冲击力的短句,达到控场的效果。
中年大萝莉是另一种牛逼症,她会把演播厅当自家客厅,而且是“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姿态极其放松,一会儿撩发,一会儿伸懒腰,主持人三两下就招架不住,只有在那重复“嗯?嗯,嗯……”。
当初《爱有来生》上映,不是方沂阻拦住了,俞非虹也打算开个人心声分享会——就是那种“电影我拍完了,你爱看不看,跟你没关系”的分享会。
方沂随即和俞非虹聊起了国庆档期,他俩分析的结论是“天下英雄,唯方沂与俞非虹耳”。
在韩三坪的精心微操下,从九月二十五号到十月九号之间,没有任何一部好来坞片子上映,原本是为方大导的片子保驾护航,现在却成了国产片竞争最激烈的一个档期,以至于账面上看起来局面诡谲。
大家都有这个心思在:
老子治不了洋人,还治不了你吗?
渣片就不拿出来说了,值得一提的是9月28号上映的《白蛇》,和9月29号上映的《画壁》。前者是巨立总裁杨子砸钱捧老婆的作品,顺便赚点娱乐圈快钱,寄望于特效能吸引到部分观众;后者是孙丽邓朝夫妻档,和已成功作品《画皮》是两码事,但是处处宣传上都碰瓷《画皮》。
《画壁》出品方是光鲜传媒,本身就是做娱乐八卦节目起家的,营销能手。旗下的综艺《影视风云榜》方沂还参加过,刘天仙和该综艺主持人柳言小有交情。
制片方为夫妻二人做了不少炒作,如片场情侣、片场激情之类……但一切炒作方式因为孙丽的怀孕而告终。
在怀孕面前,演激情戏就不属于新闻了。
于是制片方光鲜传媒另辟蹊径,把配角柳言的球拿出来宣传,打擦边球,媒体也乐得配合。当时媒体就这么报道的:
“柳言一对巨球到底为票房贡献几成?”
“以后还能得到其他电影的青睐,担当卖球宣传大使,柳言从主播转战电影圈已经钱途无量。”
《重返十七岁》这边既没有“是的,我们有一个孩子”,也没有巨球——好吧,似乎是有的。
而且她还迟到了。
l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