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手机站m.dajiadu8.com,服务器懒得转移了,凑合看吧!没收益,所以空间有限,请见谅

首页

历史军事

争魏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

争魏:正文卷 第两百八十二章

    一整个冬天,杨峥都在安置流民。

    然而人手始终不够。

    权衡之下,让青营中刚到十三四岁的孩子全部毕业,成为宣义掾。

    掾者,左吏也。

    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先上车后买票,边做事边学习。

    宣义掾、宣义郎、宣义令、宣义使、宣义司丞,层层往上。

    好在新任的宣义掾们不缺热情和学习的动力。

    一个宣义郎带五个宣义掾,从安置流民开始,逐一寻访,逐一登记,哪里人士,有无家人失散,有何困难……

    一开始用的是缣帛,这玩意与货币等值。

    杨峥卖了这两年的盐和马,以为自己不缺钱,但看过鲁芝今年的用度汇总,与明年的开支预算,着实吓了一跳。

    西平已经不是以前的西平了。

    彷佛是个雪球,越滚越大,短短数月,人口就膨胀至二十五六万。

    还有府兵、俘虏、流民等等一系列的开支,变成了一个天文数字。

    缣帛用不起,就只能改为木简。

    但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买卖。

    洛阳的左伯纸大量贩来西平。

    这玩意儿说贵也不贵,杨峥就采购了一批,制成小册,优先拨给宣义司。

    不得不说,效率提高了不少。

    年轻的宣义郎宣义掾们虽然经验不足,但办事较真。

    在青营和杨峥的努力下,流民没有一个受冻饿而死的。

    这对宣义司来说是个不小的成就,为此杨峥还特意制作了一面小锦旗以资奖励,自己的字太丑,上不了台面,也不知道写些什么,总不能写个先进集体优秀青年?

    抓掉了几百根头发,废了几快一匹锦帛,终于弄出四个有点人样的字:以人为本!

    不了鲁芝和杜预看到后,大为称赞。

    “将军此言,合圣人之言。”

    杨峥也只当他们拍马屁了。

    其实很多事,只要以人为本,不忘初心,就不会太坏。

    而这时代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把人当人。

    底层黔首只是奴隶、牲畜,甚至有些时候,连牲畜都不如,随意欺压和宰杀。

    就如眼前,很多妇孺只是与亲人失散了。

    散布于安定、武威、南安,不是被豪强抢去做了家奴,就是被邓艾、胡奋抓走做了屯田客。

    而屯田客基本就是牲畜的代名词。

    九野营从渭南屯田传回的情报,让杨峥大开眼界,刷新了对屯田的认知。

    “今后这就是你们九野营的重任,联络他们的家人,暗中发展,静候时机!”杨峥指着一摞小册对孟观道。

    “唯!”孟观大为兴奋。

    这年头通常走高端路线,要么策反豪强士族,要么策反将领官吏,而杨峥走底层路线,算是给孟观打开了一个新思路。

    倒也不是杨峥不愿走高端路线,问题是人家看不上自己。

    “凉州细作来报,胡奋推行奴隶、待归之策。”孟观有些气愤。

    杨峥一愣,然后不觉失笑,这两人倒是有意思,抄袭都上瘾了。

    凉州的情况不同于西平。

    所谓奴隶、待归、治民,都只是一个表象而已。

    问题的根本在于解决土地分配问题。

    胡奋不可能背叛自己本身的阶层,也没那个魄力把刀伸向豪强士族。

    他若敢这么玩,形同革司马家的命,司马家也会革了他的命。

    “我的东西,别人学不来。”杨峥自信道。

    孟观满眼敬意,“将军乃天降之人,胡奋、卫瓘凡夫俗子,拍马难追!”

    这个马屁……有些接近事情的本质。

    杨峥这个穿越者,可不就是天降之人?

    “行了,去忙你的吧。”一句无心之言,杨峥也没放在心上。

    奴隶、待归、治民三等民之策施行已经三年多。

    奴隶屯田,提供主要粮食,同时转化俘虏。

    待归,则化羌胡为汉。

    治民,增强身份认同。

    都是有明确目的的,一步一步模湖他们的种群意识。

    胡奋、卫瓘这么抄,也不能说完全没用,武威的羌胡不比西平少,然而豪强士族,始终是他绕不过去的一道坎,没有土地,人心始终是悬着的。

    最早的一批奴隶还有一年就转为待归,兴奋异常。

    这几年的汉化之策推行的不错,境内以束发右衽、讲汉言为荣。

    三等民之策实际上是个筛选的过程。

    若不会汉言,则只能一辈子停留在待归阶层里,不能为官,不能经商,不能骑马乘轿。

    军中也是一样,从伍长开始,都要经过宣义郎的审核,若不会汉言,什长就到头了。

    所以越来越多羌胡,把他们的孩子送到青营。

    即便天赋平平,只要能读会写,有些武艺,出来就是个什长或者宣义郎。

    但若有些天资,则立刻乌鸡变凤凰。

    这种诱惑不可谓不大。

    刘珩、孟观、苏泓、庞青四人在青营中已经成了榜样。

    不知什么时候起,西平就流行起取汉名。

    这年头,汉民黔首都不曾有名,什么大目、大眼凑活着叫就算是名字了。

    羌胡更是石头木头的,随便取,更多的人一生连个名字都没有。

    宣义郎登记造册的时候,引起了他们的极大的兴趣。

    很多人第一次发现,木片和纸上的几个字,原来就代表了自己。

    好奇心瞬间就被调动起来。

    九野营汇报,羌胡中有三成的人改姓杨……

    什么杨狗儿、杨阿猫、杨小儿、杨三刀的名儿大行其道。

    还有一些更奇葩的名字,让杨峥目瞪口呆,怀疑羌胡是故意在骂自己……

    尤其是军中,很多羌卒跟随了自己多年,大部分都是杨姓。

    也有些头脑灵活之辈,提着几斤羊肉、几升粮食,去找汉人书生和宣义郎,给取个周正的名字。

    这才终于不用一股脑的姓杨,有人干脆就以周、秦、汉为姓,再配以表字,颇为大气。

    杨、周、秦、汉、姜、白、胡成了西平七大姓氏。

    喧喧闹闹中,嘉平二年就这么过去了。

    嘉平三年在风雪呼啸中扑面而来。

    士卒、百姓的餐桌上,多了些肉食。

    市井村落间,多了很多奔跑玩耍的稚童。

    忙碌了一年,杨峥难得的与妻子儿女聚在一起。

    冬天也没啥别的活动,只能大被同眠,姜阿怜、彭青蝉身体好又怀上了。

    夏侯才女依然没有动静,成天苦着脸,闷闷不乐。

    杨峥不得不抽出时间多陪她。

    然而平静而没羞没臊的生活,转眼就被东边传来的消息打破。

    嘉平三年二月初七,太傅司马懿病逝的消息传遍大江南北。

    汉末三国最后一位绝顶人物离世,新的时代已然滚滚而来。

    随之而来的是机遇和挑战。

    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