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手机站m.dajiadu8.com,服务器懒得转移了,凑合看吧!没收益,所以空间有限,请见谅

首页

历史军事

从驿卒开始当皇帝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

从驿卒开始当皇帝:创业初 第九百八十二章火还不够大

    崇祯在疑惑。

    李定国也在疑惑。

    目前的形势他有些看不懂了。

    李定国早把四川的消息,整理好都派人送到大帅那里去,叫大帅知晓。

    可他派人时刻盯着四川湖广等边境,而且也有重庆城内谍子发出来的消息。

    那大明督师杨嗣昌一直都在调兵遣将,不断的叫人来援。

    可这么长时间过去了。

    杨嗣昌入川的援军,连根毛他李定国都没见过!

    这就奇了怪了!

    据他所知,杨嗣昌可是有尚方宝剑的。

    大明皇帝的宠臣,亲自斩杀了逃跑的军将,以正明军军纪。

    这个分量可比先前他杀的汪云凤。要强上不知道多少倍。

    汪云凤叫不来援军也就罢了,他一个大明堂堂督师,手握生杀大权,还叫不来援军,可真是一点都说不过去了!

    围点打援战术,他怎么用怎么都不成功,着实是有些愤满。

    李定国把桌子上的各种消息都收拢起来,思索着要不要直接攻打重庆,擒了杨嗣昌好好审问一二!

    你个废物,连人都调动不来,没有一点利用价值。

    要不是你爹岁数太大,还为大帅做事,我直接把你一刀砍了,让他白发人送黑发人。

    大明的机动兵力都去追着剿杀张献忠,如今在湖广四川边境聚齐。

    李自成当即抓住机会,直接从深山里杀出来,在河南再次卷起风波。

    他带着贺今朝张献忠二人资助的战马,直扑永宁县(今洛宁),攻破王府,一刀杀了万安王。

    然后命人拿着王爷的人头去城中各处招降。

    李自成夺下他的家财,直接开仓放粮,收留饥民,壮大自身。

    河南本就是连年饥荒了,李闯王这里开仓放粮,消息稍微放出去一点。

    远近饥民便扛着锄头就来投奔。

    响应者如流水袭来。

    日夜不绝,一呼百万是谣言。

    但闯王的队伍立马就扩充了数万人马。

    李自成看着络绎不绝的人来投靠,心中是又兴奋又担忧。

    担忧的是这么多张嘴,光吃一个王爷家里储存的粮食,当真是吃不了几天呐!

    而且消息再传的远些,真有百万人来投靠,李自成也是相信的。

    在河南,吃不上饭的百姓实在是太多了。

    可李自成也深知,一旦自己没有粮食供养这些追寻自己的百姓,那他的名声也就烂了。

    谁还会相信他?

    李自成只能选择不断的抢掠,来喂饱那些缀在他身后的人。

    纵然是想要停,也停不下来的,会遭到极大的反噬。

    李岩又向李自成举荐了人才牛金星。

    牛金星建议李自成少刑杀,赈饥民,收人心,并且提出闯王来了不纳粮的口号。

    此时的河南正是创立基业的大好时机。

    相比于明廷的加派赋税,李闯王不要粮,还管大家伙吃饭,那不投奔他投奔谁去?

    中原各地瞬间就乱成了一锅粥,而张献忠也出了贵州进入湖广后,也想要偷偷的搞些动作。

    杨嗣昌心中极为担忧,自从李自成又开始搞事后,他夜里也时不时的惊醒。

    尽管有亲卫守着,可李定国那招实在是过于折磨人,让他不敢深度睡眠。

    杨嗣昌又给勋阳抚治袁继咸写信,闯贼若出中原,必定会和左革五营,而襄阳、南阳降人若是与之勾结,怕是难以守住。

    既然左良玉不进川,杨嗣昌见中原起了乱子,又叫他前去配合丁启睿灭杀李自成。

    但左良玉依旧在称病不动窝,谁爱愿意去谁去,总之我不去。

    杨嗣昌的督师,大抵是名存实亡了。

    但他麾下真有想要立功心切的人,仅剩下的总兵勐如虎、参将刘士杰,想要去追杀残存的“张献忠部”。

    绝不能因为一次战败就停滞不前。

    杨嗣昌对于勐如虎这个蒙古人观感大为改观。

    瞧瞧人家再看看你左良玉,大明还是有忠臣的!

    毕竟相比于九调左良玉不至,三调李国奇生病,跟杨嗣昌在身边的勐如虎主动请战相比较,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对于如此忠臣,杨嗣昌也觉得先收拾了张献忠,再去收拾李自成。

    等他也积累了足够多的经验,再去与锤匪贺今朝激战。

    杨嗣昌便同意了。

    正当李定国思索要不要攻克重庆的时候,突然从里面有官军出来,奔着他追击而来。

    李定国大喜,连忙率部后撤,向着往湖广方向逃跑,希望能够引诱更多的官军出来。

    官军见贼子后退,果然大举追击。

    勐如虎和参将刘士杰求功心切,不顾士卒疲惫,执意进攻。

    刘士杰率先搏战,勐如虎随后跟进。

    经过几次交锋,李定国退至山上,登高观察,发现官军无后续部队。

    “定国,动手吧。”

    贺兰身着盔甲忍不住鄙视道:

    “敢于作战想要当大明忠臣的大敌都在这里呢,再引诱,也引诱不出来,白费功夫。”

    于是,李定国以精锐绕出敌后,给明军以突然袭击。

    刘士杰所部被歼。

    勐如虎之子勐先捷也被打死。

    勐如虎率少数亲兵,在中军马智的护持下,狼狈逃窜,印信、旗纛俱丢。狼狈逃回重庆。

    杨嗣昌听闻战果,更是惊的不知道要说些什么。

    他手中最后一点愿意听从他的吩咐,认同大明皇帝的将领,手里也并无剩下几个兵马。

    那张献忠怎么就突然之间,变得如此能征善战了?

    杨嗣昌先前所做的计划,还没开始就结束了。

    他连“张献忠”这道坎都迈不过去,更不用提后面的灭杀李自成,决战贺今朝之类的雄心壮志了。

    辽东皇太极更没有闲着。

    毕竟他也有不少谍子去打探消息,从他们那里得到反馈回来的消息。

    自皇太极攻破大凌河之后,他在辽西未取得任何进展,被迫徘回于锦州、右屯卫之间。

    正所谓东边不亮西边亮。

    他在其余战线上取得了重大的进展。

    皇太极两次兵发征朝鲜,最终使得朝鲜彻底臣服,断绝了朝鲜同大明的一切关系,完全臣服于大清的体系下。

    而且还粉碎了大明在辽东沿海的防线,从而解决了后顾之忧。

    同样进兵蒙古,驱逐了察哈尔部林丹汗。

    但在大同境外与锤匪交战失利,从而措施了统一漠南蒙古的机会,并没有按照原定计划,使之成为大清的藩属。

    可皇太极依旧屡次派遣大军入关,抢掠回来,极大的消耗了大明的有生力量,以及打击了明军文臣武将抵抗大清的信心。

    所有的这一切都彰显了这个立国不过二十几年的大清政权,一片勃勃生机,万物进发的景象。

    他的军事力量变得空前强大。

    汉官张存仁乃是祖大寿的副将,当初随他一同诈降。

    祖大寿逃回大明后,他就真的投降了皇太极,为后金悉心做事。

    在此期间不断的建议皇太极进军辽东,夺取松山、杏山等战略要地。

    如今大清兵强马壮,张存仁也与有荣焉,不禁夸耀道:

    “今我大清铁骑如云,加以蒙古军士,即是取天下,也有余力!”

    随即他当众向皇太极建议,再次兵发松山,夺取这个战略要点。

    张存仁这话是有夸耀的成分,但随着大清军事力量的迅速增长,他也比往日任何时候都提高了必胜的信心。

    他坚信祖大寿的选择是错误的!

    若是早点投降过来,咱们早就入主京师,还能让崇祯那个狗皇帝继续坐在那个位置上?

    到时候咱们全都是从龙之臣,进京师当北京的爷去了。

    至于还在辽东这苦寒之地待着?

    祖大寿,你湖涂啊!

    皇太极对于大明的处境也是极为关心的,因为这关乎他自己的利益。

    大明日益衰落,被李自成、张献忠给打的焦头烂额。

    在关外,被大清逼得难以喘息。

    倒是有关锤匪贺今朝的消息,皇太极一直没怎么打探到。

    贺今朝雄踞西北三省后,突然就销声匿迹。

    所有的风头全都被张李二人给盖过去了。

    大抵是他在军事上没有动作,日常在家里与妻妾敦伦。

    这个人他实在是捉摸不透。

    在皇太极的思考当中,贺今朝也应该加入这场瓜分大明的乱子当中,摄取自己的利益。

    各地动乱太多,明军连救火都救不过来的。

    所以皇太极觉得贺今朝不动窝,才是最不正常的,这个人一定是在憋大屁!

    到时候那贺今朝定是想要一屁惊人。

    可皇太极看着大明的地图,思索半天都没有想到贺今朝想要做什么大屁?

    皇太极在思考贺今朝的谋划,但是他底下的文臣武将都在思考大清将来的谋划。

    张文衡乃是皇太极征大同等地,意图劫掠山西的时候,去主动投奔后金的秀才。

    当然那个时候他还假托是代王的参谋之类的,现在也摒弃这个身份。

    张文衡上书说此时,正是大清在辽西取得进展的大好时机。

    “如今大明文武大小官员全都是花钱买来的,文官无谋,武将没有勇武。

    管理兵马的,喜爱克扣军饷,制造武器之人,偷工减料。

    士卒百姓皆是过着猪狗不如的日子,武器装备根本就没法作战使用。

    士卒每次出征都没有战心,反倒是趁着勤王的机会,一味的抢掠。

    有俗语说,鞑子流贼是梳子,自家兵马胜过篦子。

    大明兵马虽多,可又能有什么用处?

    更何况边军是太监专权,贪财且喜欢阿谀奉承之人,惩罚不顺从他的人,以至于失去人心。

    再做实事的好官,也得不到重用,没法做事。

    不曾做官的有志之士,也没法出头。

    整个大明上下里面,通通扯谎,件件都坏透了。”

    张文衡见皇太极召见他,又上报说:

    “宣大之地遭受兵灾,且又受灾。

    大明根本就无人赈济,那些百姓都跑到锤匪治下求活了。

    山陕川湖河南又为锤匪流寇所袭扰。

    大明纵然是起五省之兵,逐日征剿。

    可结果呢?

    是贼半天下,兵半天下,总之就不是大明占据整个天下。

    故而,现在是大清争取天下的好时机。”

    杨文衡本就是主动投奔的明人秀才,受到皇太极的重用。

    他对大明的认知都极为清晰。

    要不是贺今朝占据山西后,不怎么重用他这种读书人,他都不一定能主动跑到皇太极麾下效命。

    皇太极对于杨文衡的话也表示认同。

    纵然京师皇宫里坐着的那个皇帝想要做出一番事来,但他手里没有核心兵马,底下的人推三阻四,或者阳奉阴违,他都惩治不了。

    皇太极认为这种事,在大清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

    庞大的明朝已经不可避免的垮下去了,且迅速走向落寞。

    皇太极也想要加入这场饕餮盛宴当中来。

    目前的形势对于大清也极为有利。

    “皇上,如今四方咸归,后患已绝,既无内顾之忧,宜发大兵讨伐逆明。

    试看今日南朝君臣将相,谁是我大清敌手?”

    张文衡自是想要全力辅左皇太极,入关之后,也可衣锦还乡。

    定要叫看不上自己读书人这个身份的反贼贺今朝,死无葬身之地!

    在目前这种形势下,皇太极也赞同张文衡的断论。

    不过是思考要如何发动新的攻势,打破现在的僵持的局面。

    或者趁他病要他命,同大明进行战略性决战。

    既然不知道贺今朝在憋什么狗屁,那就暂且不管了。

    想的太多,有时候也会束缚自己的思路。

    皇太极既然无法从贺今朝那里打探出来什么有用的消息,打大明总归是没错的。

    因为战争不单单是双方的军事实力,物力之间的竞争。

    同样也是战争指挥者和决策者的智慧比赛。

    通过这么多年的历练,皇太极是有资格傲视天下群雄的。

    纵然上一次被贺今朝给打败,那也是旁人原因,非他指挥过错。

    皇太极通过几次入塞的战事,发现他有能力占据大明京师,覆灭明廷,从而实现他的政治理想。

    就算不能夺取明朝全境,也要拿下一半来,慢慢谋划。

    将来才好有更多的实力,与盘踞在西北地区的贺今朝进行决战。

    即使双方目前是同盟状态,皇太极嘴上也一直说把女儿嫁给贺今朝。

    但双方都清楚的明白,一旦有机会搞死对方,都不会留手。

    双方共同的敌人是大明,都想吞并大明肥了自身。

    也就是目前没有什么更加直接的利益冲突,双方还能维持表面的平静。

    现在清廷磨刀霍霍,都想要做出一番大事来,特别是降清的那些明人团体。

    l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