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法医:正文卷 第九百一十六章 推进
“调查一下这个人,大概率是死者。”
江远将警务通上的信息转给王传星。
王传星发青的眼皮子就不停的跳:“用素描锁定的身份吗?您什么时候学的素描?”
通过照片来确认身份,是现在的警务网络的基本功能了。但是,照片是照片,用素描来确定身份,这个难度,看过美术高考的人都知道,练八年美术也很有可能画人似猴。
而且,江远这种还是看着尸体画像的,并不是目击者参与的刑事素描,难度只高不低。
江远却不需要解释LV6的技能有多强了,看一眼王传星,道:“我就是把你做PPT的时间用来练习了,喊孟队和伍队一起去。”
王传星拍拍脑门,立正道:“是。”
死者的身体有了,第一起溺亡案就算是有所突破了,江远接着将精力投注在另外两起案子上,一看就是一个早上。
到下午了,另一起年轻女性的溺亡案,也有了眉目,看起来却不太像是一起案子,更像是失足落水,也就以非正常死亡处理。
做完这些,苗瑞祥的电话才打过来,问:“江队,早上化冻的尸体有点软了,咱是现在开始解剖呢,还是等再化化?我怕碎的太厉害了。”
会做饭的都知道,厨房里的肉要是彻底化冻了,其实反而没那么好切了,化的刚刚好,有点软,不坚硬,刚能下刀的时候,就差不多能动手了。
而且,解剖的过程很长,一次完整的解剖用两三个小时是很正常的,像是江远这种级别的法医,稍微多一点偶像包袱的,多拍几个照片,多摄影几次,时间花费的更多,那对化冻的时间控制就更重要了,不能彻底化开了,以至于腔内乱糟糟的,各种东西都黏糊到一起反而麻烦。
江远接到电话想了一下,道:“解剖你来做吧,你独立完成没问题吧?”
“啊?我一个人做吗?”苗瑞祥惊讶坏了。
他也是有独立验尸的经验的,但验尸和验尸是不一样的,他平时对非正常死亡的尸体验尸记录一下,那是难度最低的尸体解剖,而面前的这具尸体已经有法医解剖过了,二次解剖的难度可就非常高了,苗瑞祥要是有这种自信,那也太不应该自信了。
江远也不说这个案子已经有了突破,只道:“你让人全程摄像和拍摄,多拍照片多摄像,最好是多角度的。另外,检材多取一些,我知道前面一次解剖的时候应该取过检材了,再取一次也行。”
江远的这套要求听起来像是为了避免苗瑞祥失误,实际上是给了苗瑞祥一大笔的经费——换一名法医,可不会如此浪费。包括检材之类的,第一次的时候取多一些可以,第二次还取一大堆,还要存放起来,这份开支,大队领导不见得就会同意。
不过,经验总归是要经费才能堆起来的,只是有些人纯开销经费,有些人是边工作边训练。
苗瑞祥也很快明白了江远的意思,开开心心的去剖尸体了。
江远自己收拾收拾,就提前下班了。
今天就化冻了一具尸体,另一具还被认定为非正常死亡,也就是排除了刑事的可能性,再剩下的最后一具女尸,江远看照片也很难判断,就只能等明天再化冻了看。
至于说加班,就算江远想加班,也不能自己加一具尸体了,而其他类型的案子,宁台县的警力已经是溢出了,暂且不用他来参与。
实际上,别看各种刑事案件操作起来状况百出,思路都是大同小异的,稍微有些经验的民警,有个五六年以上的经验,对于大部分的案件类型都已经很熟悉了,无非就是一个权限大小的问题,资源配置的问题,人员管理的问题。
也就是命案的区别比较大,主要也是发生率太低了,警局往往又会用力过猛,使得命案专案组的操作与普通案件的操作大相径庭。
第二天一早。
江远踩着点来上班,就见办公室里已是一片忙碌。
“江队,昨天第一具尸体的嫌疑人抓回来了,正在审讯,路上已经招供了。”王传星青着眼来报告。
江远并不惊讶的“哦”了一声,问:“熟人关系吗?”
也只有是熟人关系,才好这么快的抓回来。
“是。”王传星道:“嫌疑人是死者的老公,老婆失踪以后,男人声称老婆跑了,也没有报警。”
江远点点头,有这么一个撒谎的过程,嫌疑人想解释清楚就难了。
王传星顿了顿,又道:“苗瑞祥那边把一号尸体解剖完了,您看看吗?”
“那就看看。二号和三号化冻了吗?化冻了的话,三号也由他剖了吧。”江远简单的安排着任务。
接着就是看苗瑞祥的解剖视频和照片,都是加速拖进度条的模式,不到十分钟看完,基本就知道尸体的具体情况了。因为没什么花头,加上案件都基本侦破了。
三号尸体是非正常死亡,也属于是可剖可不剖的程度,江远还是倾向于解剖掉。毕竟是水里的浮尸,迷惑性还是非常大的。
到下午,江远算着时间,自己也到了殡仪馆的解剖室。
二号尸体是有外伤的,所以,虽然和三号一样,也是生前入水,但江远认为这具尸体大概率涉及刑案。
解剖下来的结果——并不能指向这个结论。
单就法医病理学的判断来说,死者就是单纯的溺水身亡,身体外伤是否与之相关,就法医的技术,实际上是无法判断的。
不过,江远也不着急,先是取了肺部的样本,部分送去理化实验室检验,接着就安安心心的将尸体解剖完,再一件件的写报告和归档。
速度有点慢,但是,缓慢切割尸体还是很治愈的,让人的情绪安宁,少了焦躁和不安。
晚间。
二号尸体的解剖完成。
江远又顺手画了一张素描,但用软件扫了数遍,都没能找到适配的信息。
如此一来,案件的难度就有所提升了。
江远想了想,喊来了申耀伟,道:“2号被发现的地点,有大量的淤泥和芦苇,算是台河的减速带了。你带人去翻一番,看能不能再找到什么物品,能证明2号的身份的。”
这是海底捞针的法子,但命案侦办中,类似的要求简直多如牛毛。
申耀伟只高兴自己得到了重用,认认真真的谢过了江远,就士气高昂的带队出发了。